我們在工作中往往有可能遇到推力,包含人際相處的挑戰、老闆/主管的領導風格不適應、工時與壓力議題、個人的成長空間受限、薪資遇到天花板等等。
由於我們假定自己已經汲取了現職工作的教訓與限制,並且將其設定為條件,用來篩選下個工作,以避開過往的教訓與限制,也因此我們很容易認為下一個工作會更好。
但這是真的嗎?下一份工作真的會比較好嗎?為了獲得更好的下一份工作,我們會需要注意什麼呢?
面對與處理過往議題
在前一篇文章〈是我不適應工作?〉中,我曾談到:「並不是每一個工作不適應都直接等於選擇離職,因為如果沒有釐清背後的原因,而未能真正處理好課題,我們很有可能在其他工作中再次遇到類似情況。」
關於處理好課題,其實不單單只是知道自己不適合什麼樣的工作環境、團隊文化、主管/老闆風格。
更重要的是對於這些情況有所覺察時,能否判斷自己可以掌握與不能掌握的因素有哪些,進而針對可以掌握的因素,去嘗試溝通、互動與回饋,讓自己不是看著問題發生,而是主動去解決問題。
這樣的主動面對,能幫助我們未來在面對相似的情境時,除了有過往經驗可借鏡之外,也能逐漸長出自己的力量,而非單方面地受到推力影響,甚至變得消極以待。
照鏡子,並主動、有意識轉換
除了遇到推力顯著時,我們會考慮轉換,來降低痛點,獲得更好的工作之外。
即便在推力不那麼顯著時,其實也鼓勵定期去了解外在市場的狀況。
無論是透過自己的支持團體來交流資訊,獲得情報,甚至是定期投遞履歷,和不同公司/產業的人資、主管打交道,作為照鏡子,檢視自己的現況與可能的未來選項。
在有意識地轉換之下,我們有更高的機率,去選擇合適時機去投身新的產業與工作,而非在被動情況時,只能接受當下的環境與狀態。
這聽起來很反直覺,但如果我們期待獲得更好的工作,持續地將眼光放遠,並且定期了解相關資訊,是非常能幫助我們更主動做出選擇的。
降低資訊落差
也曾聽聞不少友人提及,在轉換公司後,發現實際情況和自己所期待的有明顯落差。
不論是主動或被動轉換工作,在進行最終選擇時,我們除了考慮 offer 上的薪資數字、到職日期、職務角色、工作內容之外。
更重要的其實是,去回想面試過程中,與人資、主管,甚至是老闆等人的互動,這些互動給人的感受如何,是否有展現相對的尊重與專業。
如果在面試過程中,都未能有前述的展現,那麼在真實工作場景中,要能符合期待會是更加困難的。
此外,我們也能藉由人際網絡、網路查找到離職或現職員工,去請益他們對該公司的看法與工作體驗,讓自己擁有更廣的資訊來源去判斷是否要加入這樣的團隊。
儘管我們能收集到的資訊不會是 100% 如實還原,但透過降低資訊落差的各種準備,能幫助我們在選擇前更了解自己做了什麼樣選擇,並預判後續可能會面對的情境,給自己打個預防針。
總結
下一份工作,確實有可能會比較好。
然而,前提是我們能藉由「去面對與處理過往議題」、「照鏡子,並主動、有意識地轉換」、「降低資訊落差」等方法,在更合適的時機點,去主動判斷並爭取更加合適的工作機會。
以更加健全的身心,去應對求職的眉眉角角,避免自己在身心俱疲的情況下,帶著內耗未盡的狀態去找工作,使得自己可能會判斷錯誤,甚至造成更加損耗的身心狀態。
祝福每一位工作者都能長出屬於自己的轉職力量,並且和更合適的工作相遇,朝著更加期待的未來前進!
在此,與你擁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