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課題,是每個人必經的旅程,重要的是,如何善用生命。2024年7月2日金寶山集團董事長曹光澯與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共同簽署企業共善合作協議,金寶山將提撥共善商品,按每季銷售淨額提撥5 %作為共善金,投入慈濟台灣慈善工作推展,最大化地發揮共善金的社會效益。
談到墓園,普羅大眾總是敬而遠之,但對於金寶山而言,墓園不僅僅是家園,更是在人群中成就慧命的執著與夢想。曹光澯董事長表示,墓園在社會上的意義就是紀念生命,紀念生命的動機恆在,紀念生命的方法卻可以與時俱進、甚或超前部屬。金寶山從草創之初,就堅持走一條不一樣的路,持續在空間中引進文創美學,與綠美化共享共榮,就是要改變社會大眾對於生死的概念,也扭轉產業形象。
站在佛法的立場,我們除了肉體生命,還有永恆的法身慧命。在臺灣,許多慈濟人健康時為家庭、社會無私地付出;身後,還要把自己的身體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有人捐贈器官救人、有人捐出大體供醫療研究或教學,他們不但是智慧者也是造福者。
證嚴上人慈示,感恩這些無語良師,生前把握人身的使用權,身後還能「化無用為大用」,發揮大愛的精神、遺愛人間,將有限的生命轉為永恆的慧命。每個人都應承擔起人生基本責任,為人子女者應孝順父母,求學時要致力於學業,進入社會後,堅守自己的本分、崗位,奉獻良能;倘若有因緣多為人群奉獻己力,如此也是提升自我生命的價值。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顏博文執行長表示,近年來全球災難不斷,對生態環境與人類生活影響甚鉅。臺灣社會面臨少子化、異質化、老人化的三大挑戰,將衝擊社會、經濟及家庭結構的改變,感恩慈濟人及認同慈濟的企業領袖們全然信任、大力護持,我們對於關懷社會的層面,透過多元方案,讓愈來愈多的人願意盡一己之力,並在付出中自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