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得好 #5】當你多問 如何 而非 為什麼

更新於 2024/07/31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不少人會說 找到背後的 Why 很重要,的確這很重要。

但有時候在探索的時候,未必是一個好問題。

記得以前在上社會研究法的時候,有一個環節是設計問卷,還有訪談的問題,
書上有提到 某些「為什麼」開頭的提問,會很給別人有一種被怪罪的感覺,會讓人激起防衛心,更難和你敞開心防,繼續往下聊。

尤其如果又是訪談比較身分敏感的人,兩種問句也會有差

好比:「你為什麼要當一個毒販?」和「你是如何成為一個毒販的?」 前者多少還是給人一種評斷感,甚至會有一種 阿就沒為什麼阿,問甚麼問的煩躁感,後者就比較指向一種開放的過程 ( 當然也不是就沒有評斷或煩燥的可能,但就是相對起來後者能夠問出更多東西 )。

這個在自我對話的提問也蠻重要的,有時候我問自己「為什麼我會這麼把自己弄到這樣,我在幹嘛!」有時候看似使用了「為什麼」,但不見得有挖到更多原因,比較是流於一種情緒的抒發。

但切回到 「我是如何讓自己走到這的」,「下一步我又該如何XXX」,會讓自己更有機會開展出新的可能。

avatar-img
6會員
1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地平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好的提問如果像是掏金的鏟子,當時的我只能用塑膠湯匙吃土
那麼,第一個問題來了: 大家不提問到底是 「不想提問」還是「不知道如何提問呢?」
很多時候對話會停止是因為我們忽略很多細節,直接跳到結論
當我們資源有限,在錯的地方努力只會越做越累。 而且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爲別人愛我們的點,往往和他們真正愛我們的地方差很多。 在這誤解下狂衝,反而離對方越來越遠。 而這問句就是問出體驗過程中對方覺得很讚的時刻,而我們就可以放大它。
人們對於AI最大的誤解在於 他們想要 自動化那些他們從未做過的事情。
上班族利用餘暇進修,就像捷運月臺門的建造過程一樣,需要日積月累的努力,最終才能成就。身心俱疲時仍擠出時間與精力從事無法立竿見影的事,但最終積沙成塔。
好的提問如果像是掏金的鏟子,當時的我只能用塑膠湯匙吃土
那麼,第一個問題來了: 大家不提問到底是 「不想提問」還是「不知道如何提問呢?」
很多時候對話會停止是因為我們忽略很多細節,直接跳到結論
當我們資源有限,在錯的地方努力只會越做越累。 而且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爲別人愛我們的點,往往和他們真正愛我們的地方差很多。 在這誤解下狂衝,反而離對方越來越遠。 而這問句就是問出體驗過程中對方覺得很讚的時刻,而我們就可以放大它。
人們對於AI最大的誤解在於 他們想要 自動化那些他們從未做過的事情。
上班族利用餘暇進修,就像捷運月臺門的建造過程一樣,需要日積月累的努力,最終才能成就。身心俱疲時仍擠出時間與精力從事無法立竿見影的事,但最終積沙成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那麼,第一個問題來了: 大家不提問到底是 「不想提問」還是「不知道如何提問呢?」
Thumbnail
很多時候對話會停止是因為我們忽略很多細節,直接跳到結論
問對問題,也可以讓你在職場或生活中遇到困難時,找到能幫助你、指引你、給予精準建議的貴人。
Thumbnail
本書討論了人們為何總是想找到「為什麼」的理由以及這些理由對於人際關係的影響。它指出了四種找理由的方式,並探討了這些方式對於關係的影響。適合對社會互動、社會關係和人際關係感興趣的讀者。
Thumbnail
聽了某次惠貞老師與他人的對談,分享了一個觀念,做任何事,我們常常花時間著重在怎麼做,而很少問自己為什麼要做這件事?
Thumbnail
無論是生活上或工作上每個人都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但為何有些人面臨問題時往往束手無策,而有些人卻能輕易迎刃而解呢? Why-Why分析,也被稱作5個為什麼分析,常被用來識別和說明因果關係鏈,透過不斷提問為什麼前一個事件會發生,直到回答 “沒有好的理由” 或,直到一個新的問題被發現時,才停止提問。
跟出自質疑而問的為什麼比起來 更重要的是出自好奇而問的為什麼 這個行為展現出一個人面的心態 是包容開放的 還是固執狹隘的 我尊重你有自己的觀點 你接受我有不同好惡 可以說明,可以理解 不要想去改造對方 才能實現真正的平等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那麼,第一個問題來了: 大家不提問到底是 「不想提問」還是「不知道如何提問呢?」
Thumbnail
很多時候對話會停止是因為我們忽略很多細節,直接跳到結論
問對問題,也可以讓你在職場或生活中遇到困難時,找到能幫助你、指引你、給予精準建議的貴人。
Thumbnail
本書討論了人們為何總是想找到「為什麼」的理由以及這些理由對於人際關係的影響。它指出了四種找理由的方式,並探討了這些方式對於關係的影響。適合對社會互動、社會關係和人際關係感興趣的讀者。
Thumbnail
聽了某次惠貞老師與他人的對談,分享了一個觀念,做任何事,我們常常花時間著重在怎麼做,而很少問自己為什麼要做這件事?
Thumbnail
無論是生活上或工作上每個人都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但為何有些人面臨問題時往往束手無策,而有些人卻能輕易迎刃而解呢? Why-Why分析,也被稱作5個為什麼分析,常被用來識別和說明因果關係鏈,透過不斷提問為什麼前一個事件會發生,直到回答 “沒有好的理由” 或,直到一個新的問題被發現時,才停止提問。
跟出自質疑而問的為什麼比起來 更重要的是出自好奇而問的為什麼 這個行為展現出一個人面的心態 是包容開放的 還是固執狹隘的 我尊重你有自己的觀點 你接受我有不同好惡 可以說明,可以理解 不要想去改造對方 才能實現真正的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