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的一些書隱隱約約浮現共同的主題,好比Adam Grant的《隱性潛能》用可愛的插畫還有很棒的故事談論了他自己的冒牌者症候群:
「哈佛吸引了兩種極端的學生:一種人確定自己是世界上的珍寶,另一種人擔心自己是唯一的錯誤。我屬於後者。不知怎地,我被錄取了,但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夠聰明,夠格進哈佛。」(頁366)
我很喜歡他在後記的插畫,還有那個變魔術的故事,強烈建議大家可以去看,那個和漫畫《藍色巨星》裡面的那一句「我來,我想聽到你進步的鼓聲」,依樣是一個很觸動我的橋段。
說來矛盾,出現好事照理說我們應該會是很開心的,但《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那座山》這本書描述了人們會自我破壞的行為。每個人對於接受美好事物是有個「上限值」的。
作者Brianna Wiest是這樣說的:
「一旦上限值被打破,你就會無意識地做出一些行為來妨害好事發生,以便讓自己回到舒適又熟悉的狀態。」
「這看起來似乎完全違反直覺,但我們並非真的天生就會追求快樂;我們天生就會追求的是舒適,而任何超出舒適範圍的事物,除非我們已經熟悉了,否則都只讓我們感受威脅或恐懼」 (頁33)
當理解到這點,我們就可以深入自己的恐懼與不適,繼續深挖自己「害怕自己成功」的代價,以及自我破壞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