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大潭國小,1951|桃園新屋|藻礁的哀愁|大潭工業區

#151,大潭國小,1951|桃園新屋|藻礁的哀愁|大潭工業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學校在濱海公路台15線旁,對面是這兩年赫赫有名,且議題躍上2021年第20號公投案的大潭電廠和藻礁保護區。


學校其實沒有緊貼大馬路,是一條十餘公尺的巷子上坡後才看到真正校門,不過在北上同邊側牆上有標示學校名銜。巷子一邊是牆,一邊則是竹子。
上坡後,大門呈現「ㄇ字」狀,四柱三進,大門配兩小門的模式,入門左側警衛室,右邊有高大南洋杉一株和高大龍柏,柏樹一路排列引道向主建築。
這教室穿堂門楣一樣有金字校門,過穿堂後就是操場,校地不到1.5公頃,挺小的,一眼就望穿全校,但這邊環境是工業區少住家,所以娃口不到50

raw-image


..

對面沿海,由小飯壢溪和新屋溪沖刷帶來的有機質,醞釀了一塊廣大且需要7600年才形成的藻礁區。根據資料這片藻礁北自竹圍漁港,南到永安漁港,目前畫為保護區的只有短短4.5公里觀新保護區。

這區域藻礁不僅是生態的特殊教室,也是一塊環境的標竿,所以才會在台電大規模進行開發時引起環保人士的注意。

我其實也是在這件事被媒體報導後,才知道整個環台海岸有這麼一塊珍貴稀有的地方,於是挑時間特別跑去那邊觀看。

..

觀(音)新(屋)藻礁區設有生態教室,裡面有相關的研究成果和知識,我經過這樣的進修後,才知道這片藻礁的珍貴之處。


雖然政府似乎在做什麼,至少生態區設立、立生態解說教室,甚至堤岸旁還有一條筆直的路就叫做「藻礁路」,但是我相信人為的破壞一定遠遠大於我們所見、所想像,基於此,後來我在公投上蓋下了贊成票,因為我相信不要在這邊做什麼就是對大自然最好的保護。

..

在藻礁堤岸邊遠望眼前的一片海,海潮拍打著眼前的藻礁,我想像裡面生存了數千年累積下來不知幾千代的幾十種藻類,當牠們生命消逝的當下,卻把從海水中提煉出來的鈣化屍身,還在保護這片海灘,雖死猶生,讚歎不絕。

如此觀看,就覺得政府把27公里長的藻礁,只畫設4.5公里保護區的作為,根本是個敷衍一如在國民教育措施上,動輒以「經費」名義廢校的作為一樣讓人憤怒。不知這些掌權力者,是如此傲慢於大自然,是如此媚俗於教育。

..

在岸邊獨行的當下,看到一群小娃在藻礁上,似乎在紀錄什麼,我趨前觀看詢問,才知道他們是附近大潭小的小娃,這天是來學習研究藻礁,也是有老師帶領過來的,說著,遙指挺遠地方帶帽子大人。

看他們或是畫、或記,沒一會兒我就回身岸上,照著剛剛娃的指示去找他們的學校。

 

@桃園新屋,濱海路

avatar-img
Claralk Chung的沙龍
116會員
745內容數
旅行和吃吃的囈語,走走是目的,吃吃是陪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Claralk Chu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隔日起個大早,一路驅車往裡正角過去,想看日出。 裡正角是澎湖湖西鄉的最東側,我想在這邊留下觀日出的腳印。一大早天未亮,依據地圖204縣道開到底就可以到達目的,路上很順,我不敢開快車,這邊測速照相警報響個不停,原先以為可以把車子直接開到海邊,但是在「日軍登陸紀念碑」後已是縣道終點,路標牌顯示右邊
旅行,有時是沒目的就會有目的。 那天我們剛越過曾文溪西港大橋,才入西港時突然想起之前有規劃要去麻豆。遂轉173市道,一面請他幫忙看看沿途有啥小學? 一車子頓時一同哀鳴: 「唉啊!又是無盡的小學之旅......」 他查了地圖跟我說前方有後營、松林、紀安、安業、培文等校: 「你好像去過好幾所了
我喜歡色彩鮮艷、配色大膽的學校門面,其實,若是可以的話,我希望整個校園就是五彩繽紛,嗯,七彩斑斕更棒。 這樣娃們從小接受到豐富的色彩境教,一定可以讓我們的都市更有活力,就像是高第的建築作品那般。 豐年小的校門讓我駐足許久,簡單的三柱配牆,柱體粗獷的用方磚堆砌,但是用上鮮明、飽滿的黃,配以基底
隔日起個大早,一路驅車往裡正角過去,想看日出。 裡正角是澎湖湖西鄉的最東側,我想在這邊留下觀日出的腳印。一大早天未亮,依據地圖204縣道開到底就可以到達目的,路上很順,我不敢開快車,這邊測速照相警報響個不停,原先以為可以把車子直接開到海邊,但是在「日軍登陸紀念碑」後已是縣道終點,路標牌顯示右邊
旅行,有時是沒目的就會有目的。 那天我們剛越過曾文溪西港大橋,才入西港時突然想起之前有規劃要去麻豆。遂轉173市道,一面請他幫忙看看沿途有啥小學? 一車子頓時一同哀鳴: 「唉啊!又是無盡的小學之旅......」 他查了地圖跟我說前方有後營、松林、紀安、安業、培文等校: 「你好像去過好幾所了
我喜歡色彩鮮艷、配色大膽的學校門面,其實,若是可以的話,我希望整個校園就是五彩繽紛,嗯,七彩斑斕更棒。 這樣娃們從小接受到豐富的色彩境教,一定可以讓我們的都市更有活力,就像是高第的建築作品那般。 豐年小的校門讓我駐足許久,簡單的三柱配牆,柱體粗獷的用方磚堆砌,但是用上鮮明、飽滿的黃,配以基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