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改編,對我來說特別的是看到凱特布蘭琪和潔美李蔻帝斯飆戲,觀影過程中還是有讓我撐不住闔眼的時候,大概受爆破或動作場面重複而麻痺所致。另外只是筆記一下,Janina Zione Gavankar很像Evangeline Lilly,Haley Loraine Keeling則有點像珍妮佛勞倫斯,傑克布萊克的機器人則是為我撐完全場加油,無愧其片中身為萬能工具人。
以你說的成功率0%來看,成功機率好高呢!
態勢是未演先吹,劇本題材我感覺很有趣,實際看也很棒,有抓住我的注意力。部份金句都在預告裡。梗概是王淨飾演的「同學」為達成在她死後世界必須以「嚇人」得到「鬼權」的目標,跟厲鬼前輩(張榕容飾)與經紀人(陳柏霖飾)奮鬥的喜劇。死後會是什麼?有一系人認為,死後是生命另一個階段,我也喜歡這種解釋,結束以後呢?輪迴的概念就算我接受也好不接受也罷,都不直接影響當下的話,選擇繼續努力是一個不錯的方向,至於死後再「死」之後究竟會如何,本片並沒有著墨,我想光死後的設定就夠多故事講了,並且對於靈魂想要被「看見」的內在信念,我覺得電影拿捏得很好。
我在亞馬遜Prime上觀看的受奧斯卡肯定之黑色幽默劇情電影,小說改編,梗蓋是文學工作者Monk(Jeffrey Wright飾),以非裔美國人立場掙扎面對當世根深蒂固的形而上政確,厭世忌俗心態使然戲謔寫出一本庸俗小說,結果大出預期受到吹捧。
政治正確這件事,其實是因時地制宜的,美國當然也有自己的「政確」獨特難效法,電影很精準地點出在這個環境中「『有潛力』是優勢心態賦予劣勢的形容詞」、「白人希望得寬恕的程度幾近病態」等詭譎的模式。
「你不會覺得它過於簡化嗎?」
片中有個女非裔作家,寫出一本貧民文學廣受當下好評,從Monk與她對談看來,她有可能更多是研究取材而非親身經歷寫出的東西,所以儘管她身份立場有其正當性,但用親歷艱辛的立場看仍然過於簡化(有點像JK羅琳這次奧運時引發爭議),「如人飲水」或「人家吃麵旁人喊燙」等情境框在當事人又是一番解讀。如果一個經驗會痛苦到廣至集體,你怎麼會想販賣它呢?本故事對真實提出冷冽有趣的針砭,和主角的家庭關係互動結合,給觀眾我一個不錯的真誠探索方向。
《美國內戰》導演亞歷山大嘉蘭德的一部驚悚劇情片,概念清晰犀利小結模糊。大綱是女主角因為喪夫前往英國鄉間平復心情,結果在當地面對詭異的厭女現象。女主角創傷後看出去的男性都用同樣演員飾演的方式讓我耳目一新,也有種隱喻性別成見幾乎是與生俱來的味道。丈夫是某種加害者又竟然是受害者的呈現有點意思,會讓我聯想《農民》中的兩性處境,有點可惜看不出終局給出更多論述,但我想這不是重點,如果過於要求可能就會淪於美式小說的庸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