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台三方的敵意螺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隨著美國與中國的競爭逐漸白熱化,台海情勢也沒有舒緩的跡象,南海的爭端更是越演越烈,美、中、台三方的敵意越來越強,對彼此的信任,宛如螺旋一樣不斷探底。美國相信中國正在積極擴軍,將在二○二七年取得武力犯台的能力,若不加強美軍在印太地區的軍事準備,未來很可能會措手不及。台灣則認為,中國的文攻武嚇、統戰滲透已是現在進行式,台灣若不積極反制,被併吞只是遲早的事。弔詭的是,覺得時間越來越緊迫的並不只有美國與台灣,從許多方向來看,中國也有很強的急迫感。所以近年來不斷屯積戰略物資,大規模生產戰機與艦艇,建立新的軍事基地,強化後勤能力與整頓解放軍的指揮體系。這些跡像無疑都是在為戰爭做準備,不用懷疑,如果有可趁之機,中國一定會馬上併吞台灣,但另一方面,也可感受到中國的不安全感,才積極備戰。

為什麼一個擁有核武的大國,會有如此的不安全感,這其實與中國的戰略觀有很大的關係。就以俄烏戰爭為例,中國的視角與台灣截然不同。台灣認為烏克蘭是被俄羅斯侵略而英勇反抗,歐美國家基於共同的價值,提供武器彈藥,協助烏克蘭保衛家園。但中國則認同俄烏戰爭的起因,在於北約不斷東擴,前蘇聯加盟國紛紛加入北約,嚴重擠壓俄羅斯的生存空間。俄羅斯在二○一四年奪回原本就屬於自己的克里米亞半島,只是反擊北約的勢力伸入烏克蘭,維護自己的利益,美國卻藉此全力武裝烏克蘭,讓俄羅斯如芒刺在背。烏克蘭在戰前迫害烏東俄語區的種種舉措,也讓俄羅斯不得不出手解救斯拉夫同胞。在俄烏戰爭爆發後,北約更是毫不掩飾,赤裸裡地介入這場代理人戰爭,利用烏克蘭人來攻擊俄羅斯。可以說,中國的官方與民間,都充斥著這樣的論點。

高舉「新孤立主義」的川普當選時,中國媒體在寄望他可以改變歐巴馬的亞太再平衡戰略。

高舉「新孤立主義」的川普當選時,中國媒體在寄望他可以改變歐巴馬的亞太再平衡戰略。


中國對烏克蘭戰爭會感同身受,是因為中國一樣感覺到自己受到壓迫,這除了共產黨政府的刻意宣傳以外,也有幾分事實的基礎。從歐巴馬時代開始,美國就提出亞太再平衡的新政策,認為美國過去太忽視對亞洲的經營,只是這種戰略轉向,受反恐戰爭尚未結束的影響,沒有成為政策主軸。但在這種戰略思維指導下,美軍逐步結束在全球的反恐任務,逐步轉移到東亞一帶。等到川普上台,商人出身的川普,無法忍受美中貿易之間的不公平現象,不斷加強對中國施壓,引爆美中貿易戰。川普所提出的印太政策,進一步把整個戰略目標,擴大到印度洋與西太平洋地區,讓中國感受到更大的威脅。新冠疫情讓全球經濟受創,中國還一度成為眾矢之的。川普意外敗選後,繼任的拜登也沒有放鬆對中國的圍堵,還從經濟面擴大到科技面與政治面,不斷積極拉攏印太地區盟國,組建圍堵網,在地緣戰略上,讓中國產生巨大的壓力。

在這樣的國際情勢下,台灣的角色變的非常兩難。川普還未上任,就以總統當選人的身份與當時的蔡英文總統通話,打破了過去的限制。就正面的意義來說,這代表美國更為重視在印太地區的盟邦,但從反面衝擊來看,有美國智庫學者批評,川普不應該利用台灣做為棋子,來對中國施壓,這會影響到台海穩定,甚至讓台灣處於危險之中。而很不幸的,中國當然從最負面的角度來解讀這件事,認為美國的印太戰略已改變美國的一中政策,甚至淘空美國過去對中國的承諾,所以必需自己先出手,來防範台灣逐步走向法理獨立。中國的這種憂慮,在美國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時,達到了最高峰,但中國的圍台軍演與接下來在台海周邊的頻繁軍事活動,卻更加深了美國的疑慮與台灣的危機感,認為中國正在加快武力犯台的各種演練,能嚇阻中國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更令情勢雪上加霜地,是美國發動的貿易戰與國際圍堵,已慢慢奏效,中國經濟快速下滑,讓習近平受到極大的壓力。同時台灣再度由民進黨贏得總統大選,將由不承認九二共識的賴清德繼續執政,川普又捲土重來,再次挑戰美國總統大位,如果能勝選,重啟的貿易報復恐怕會極為慘烈。中國面對內外的壓力,做最壞的打算,搶先屯積物資,以因應接下來可能的貿易大戰,是很合理的防範措施。只是中國在特殊的國情下,往往將貿易爭端與國家安全掛勾,不斷加快軍事準備,以防範美國支持台灣爭取更大的國際空間。在這樣一來一往之下,美、中、台三方的敵意快速累積,而且沒有一方有退讓的空間。對中國來說,這攸關共產黨能不能繼續執政,美國將要進行總統大選,沒有一個候選人能對中國示弱,台灣則覺得退此一步就會亡國,失去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

就目前看來,三方的敵意螺旋,暫時無解,因為雙方的體制相差太多。中國這種種以黨領政,一黨專政的制度,很容易將所有的事,上綱上線到共產黨能不能繼續執政,而過度反應。其實日本、南韓與台灣在經濟起飛時,都與美國出現過經濟爭端,但日本、南韓與台灣都沒有將經濟問題與國家安全掛勾,演變成全面的對抗。共產黨政府長期煽動民族主義,以合法化一黨專政,長期下來的副作用就是自己也失去溫和的空間。而美國奉行的一中政策與戰略模糊,在過去的確維持了兩岸的和平,但這世界上沒有一個政策可以永遠有效。隨著中國經濟崛起,與美國競逐的態勢越來越明顯,一中政策與戰略模糊早已難以維持,但美國政府並未認清這個事實,仍然希望維持這個架構,而讓美國在兩岸問題上,舉棋不定,左支右絀,反中的圍堵網也出現一個極大的漏洞。

對台灣來說,兩難之處在於中國想要併吞台灣是明擺著的事實,台灣如果嘗試以經濟文化交流,來緩和兩岸關係,就要臨面共產黨政府有計劃的宣傳統戰與不斷滲透。如果台灣想建立更明確的敵我意識與心防,並強化國防建設,又會被視為是挑釁,引來中國的軍事恫嚇。更無奈的是美、中兩大強權的競爭,並不是台灣可以左右的,而且在某種程度上,這場潛在的衝突,也是美國民主體制與中國一黨專政的對決。台灣在情感上,認同美式的民主制度,卻在文化與地理位置上,與中國與切割不斷的關連。台灣處於如此複雜矛盾的狀態下,也讓兩岸政策搖擺不定,甚至不必政黨輪替,同一屆政府,就會出現互相矛盾的政策。只是這樣的無奈,在短時間內,恐怕與美、中、台三方的惡意螺旋一樣,都是無解的難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臻明的沙龍
5.2K會員
430內容數
「假圖天國」將以即時深入解析軍事新聞與國際情勢的方式,討論新聞背後的意義與當前國際情勢的關係性,並以簡單清晰的方式說明各國間的利害關係與複雜恩怨。另一方面,我也會輔以歷史與戰史的介紹,闡述過去歷史戰事的來龍去脈,以及不同立場者對同一歷史事件的不同看法。
王臻明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4
即使前文談到全球化的終結,但在全文寫成之時,筆者也不認為,這個世界會像冷戰一樣,很快的分裂成為兩個互相敵對的陣營。因為在長期的全球貿易分工下,已很難一刀切開。不過川普向全世界國家課徵對等關稅之舉,卻成功達成這一點,從公布時引發的全球股災,舉世嘩然,到宣布暫緩九十天,與各國協商,卻又以中國採取報復手段
Thumbnail
2025/04/14
即使前文談到全球化的終結,但在全文寫成之時,筆者也不認為,這個世界會像冷戰一樣,很快的分裂成為兩個互相敵對的陣營。因為在長期的全球貿易分工下,已很難一刀切開。不過川普向全世界國家課徵對等關稅之舉,卻成功達成這一點,從公布時引發的全球股災,舉世嘩然,到宣布暫緩九十天,與各國協商,卻又以中國採取報復手段
Thumbnail
2025/03/20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先生曾在幾年前預言,全球化的浪潮將走向終結,取而代之的是更為分裂的世界。這個看法目前已經證實是正確的,在川普上台後所高舉的保護主義,更進一步加快了全球化浪潮崩解的速度。不過把這種情況全部怪罪在川普頭上,是不負責任的,因為全球化會走向末日,背後有其複雜的因素,川普的政策是果,而不是因
Thumbnail
2025/03/20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先生曾在幾年前預言,全球化的浪潮將走向終結,取而代之的是更為分裂的世界。這個看法目前已經證實是正確的,在川普上台後所高舉的保護主義,更進一步加快了全球化浪潮崩解的速度。不過把這種情況全部怪罪在川普頭上,是不負責任的,因為全球化會走向末日,背後有其複雜的因素,川普的政策是果,而不是因
Thumbnail
2025/02/25
如前文《俄烏戰爭結束後的另一場對峙》所言,個人認為俄烏戰結束以後會出現三種情況。首先是烏克蘭很可能快速回到戰前的親中路線,當時烏克蘭是中國重要的軍事技術提供國之一。中國會利用參與烏克蘭重建,提供建設經費的機會,再度拉攏這個飽受戰火摧殘的國家。其次是歐美國家為了鞏固北約的東翼安全,也會全力援助烏克蘭.
Thumbnail
2025/02/25
如前文《俄烏戰爭結束後的另一場對峙》所言,個人認為俄烏戰結束以後會出現三種情況。首先是烏克蘭很可能快速回到戰前的親中路線,當時烏克蘭是中國重要的軍事技術提供國之一。中國會利用參與烏克蘭重建,提供建設經費的機會,再度拉攏這個飽受戰火摧殘的國家。其次是歐美國家為了鞏固北約的東翼安全,也會全力援助烏克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世界上目前戰爭動盪的主要因素盤點,瞭解情況以後,才能提前用最樂觀積極的心情,來做最壞的打算。
Thumbnail
世界上目前戰爭動盪的主要因素盤點,瞭解情況以後,才能提前用最樂觀積極的心情,來做最壞的打算。
Thumbnail
是說中國藉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的機會,趁機打破海峽中線,不斷派遣戰機越界侵擾,進一步壓縮台灣的防禦空間與反應時間。美國雖然嚴厲指責中國的行為,卻未採取積極的行動。台灣為了避免提高緊張情勢,也選擇相對冷靜的方式來處理。結果就形成了,中國不斷步步進逼,美、台雙方卻難以有效反制的情況.......
Thumbnail
是說中國藉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的機會,趁機打破海峽中線,不斷派遣戰機越界侵擾,進一步壓縮台灣的防禦空間與反應時間。美國雖然嚴厲指責中國的行為,卻未採取積極的行動。台灣為了避免提高緊張情勢,也選擇相對冷靜的方式來處理。結果就形成了,中國不斷步步進逼,美、台雙方卻難以有效反制的情況.......
Thumbnail
6月10日至12日,香格里拉對話(Shangri-La Dialogue)一連三日在新加坡舉行,台海問題與中美關係可謂貫穿全場。
Thumbnail
6月10日至12日,香格里拉對話(Shangri-La Dialogue)一連三日在新加坡舉行,台海問題與中美關係可謂貫穿全場。
Thumbnail
自從俄烏衝突成為話題,「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口號也隨之而起,並在國際輿論場激起回聲。
Thumbnail
自從俄烏衝突成為話題,「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口號也隨之而起,並在國際輿論場激起回聲。
Thumbnail
是說近期美國的智庫學者、軍方將領、國會議員、甚至是前任政府官員,都不約而同地警告,中國可能武力犯台,並提出各式各樣的時間表。再加上中國於10月初派遣大批軍機擾台,讓兩岸接近開戰的傳言甚囂塵上。中國派遣軍機大舉侵擾台灣的防空識別區,已引起國際的關注,擔心爆發戰事.....
Thumbnail
是說近期美國的智庫學者、軍方將領、國會議員、甚至是前任政府官員,都不約而同地警告,中國可能武力犯台,並提出各式各樣的時間表。再加上中國於10月初派遣大批軍機擾台,讓兩岸接近開戰的傳言甚囂塵上。中國派遣軍機大舉侵擾台灣的防空識別區,已引起國際的關注,擔心爆發戰事.....
Thumbnail
美國海軍新布局,第一艦隊和太平洋多國聯合艦隊箭在弦上,將反制解放軍在太平洋西岸的布局。解放軍則以短中程導彈,打擊第一島鏈有生力量,美海軍評估如果新太平洋戰爭打響,將會在集結的時候被殲滅。 為此,美方將調整戰術訓練,將海空軍分散為不同的小隊,搭配海軍陸戰隊兩棲作戰,精準打擊解放軍反艦火力
Thumbnail
美國海軍新布局,第一艦隊和太平洋多國聯合艦隊箭在弦上,將反制解放軍在太平洋西岸的布局。解放軍則以短中程導彈,打擊第一島鏈有生力量,美海軍評估如果新太平洋戰爭打響,將會在集結的時候被殲滅。 為此,美方將調整戰術訓練,將海空軍分散為不同的小隊,搭配海軍陸戰隊兩棲作戰,精準打擊解放軍反艦火力
Thumbnail
近來俄羅斯在靠近克里米亞半島與烏克蘭東部的邊界地區集結大量部隊,讓緊張情勢一觸即發。由於中國也在台灣海峽一帶,不斷進行軍演,並派遣軍機每天侵擾台灣的防空識別區,形成中、俄兩國蠢蠢欲動,似乎想一起合作對抗美國的情勢。特別是之前美、中兩國高階官員在阿拉斯加的會談中惡語相向後,俄羅斯外交部長立刻訪問中國.
Thumbnail
近來俄羅斯在靠近克里米亞半島與烏克蘭東部的邊界地區集結大量部隊,讓緊張情勢一觸即發。由於中國也在台灣海峽一帶,不斷進行軍演,並派遣軍機每天侵擾台灣的防空識別區,形成中、俄兩國蠢蠢欲動,似乎想一起合作對抗美國的情勢。特別是之前美、中兩國高階官員在阿拉斯加的會談中惡語相向後,俄羅斯外交部長立刻訪問中國.
Thumbnail
是說在拜登政府上台後,美、中關係未來將何去何從,兩國仍在彼此小心試探中。而在中國連續多日派遣大批戰機,侵擾台灣防空識別區的西南角後,美國國務院則發出了一份聲明,言明美國對台灣的支持仍是「堅若磐石」。不過在此同時,美國與台灣也出現了另外一種聲音,批評過去川普政府在美、中對抗時打台灣牌........
Thumbnail
是說在拜登政府上台後,美、中關係未來將何去何從,兩國仍在彼此小心試探中。而在中國連續多日派遣大批戰機,侵擾台灣防空識別區的西南角後,美國國務院則發出了一份聲明,言明美國對台灣的支持仍是「堅若磐石」。不過在此同時,美國與台灣也出現了另外一種聲音,批評過去川普政府在美、中對抗時打台灣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