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爆發後,阿拉伯世界怎麼看「台海衝突」?

更新 發佈閱讀 11 分鐘
raw-image

自從俄烏衝突成為話題,「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口號也隨之而起,並在國際輿論場激起回聲。

對北京來說,其一來不欲外界形成「兩岸等同兩國」的錯誤印象,二要避免西方藉此炒作「中國威脅論」,故對此類話題的甚囂塵上持否定態度。3月7日,中國外長王毅便在記者會上指出,台灣問題與烏克蘭問題有着本質區別,「兩者沒有任何可比性」,最根本的不同在於,「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灣問題完全是中國的內政,烏克蘭問題則是俄羅斯和烏克蘭兩個國家之間的爭端。」王毅接着補充,「有些人在烏克蘭問題上強調主權原則,但在台灣問題上卻不斷損害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這是赤裸裸的雙重標準。」

但即便如此,國際的討論依舊樂此不疲。6月12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連線香格里拉對話時,便被《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記者提問:「中國尋求在必要時以武力奪取台灣,台灣該如何因應?」

對此澤連斯基籠統回答:「我們不能讓國家任由另一個國家擺佈,後者在財政、領土和配備上都更強大,因此如果有外交解決方法,我們需要用外交方法,但這必須是先發制人的預防措施,而不是在戰爭爆發後,在展開敵對行動之後。」短短一席話,既未提「中國」,也未言及「台灣」,足見其仍有意維繫中烏關係,故於敏感的台海問題上顧左右而言他。

而在阿拉伯世界,「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阿拉伯文:اليوم أوكرانيا وغدًا تايوان)的比喻也引發討論。但人們之所以關心此話題,並非意在辯論台灣是否屬於中國、是否應該獨立等,而是欲藉此開展圍繞中美關係、中國崛起性質、中國要如何解決台灣問題的相關討論。阿拉伯世界久經殖民與強權衝突,對大國政治有着「親身經歷」的敏感性,故在理解中國相關議題時,也往往不離現實主義、權力政治、地緣政治等「硬視角」。

台灣與烏克蘭的相似性

首先,針對台灣與烏克蘭問題的相似性,多數探討此問題的阿拉伯文章,皆認為兩者在某種程度上「性質相近」;只是論述差異在於,是以「何種形式」性質相近,而這往往又與作者或傳媒自身的政治光譜相關,並涉及其對「俄烏戰爭何以爆發」的詮釋。

例如立場相對親西方的卡塔爾媒體《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便在5月16日的文章中提到,台灣與烏克蘭問題的起源,是中俄對現行國際秩序的挑戰。其認為,中國想將其政治霸權強加於東亞區域,正如俄羅斯也對東歐地區抱有類似野心,而兩者對美國霸權的合圍,代表了保守價值觀對自由主義與全球化的挑戰。

文章還分析道,中國近年在海權上展現極強野心,不僅積極鞏固對爭議島嶼的領土主張,其戰艦生產速度更快過二戰以來任何國家,並在東亞海域上與鄰國頻繁發生摩擦,正如此次俄烏衝突爆發前夕,俄羅斯與西方的摩擦般;而就像俄羅斯認為西方通過北約東擴,逐步對其進行地緣圍堵,中國也認為,美國正對其進行重重軍事包圍。

持類似觀點的,包括也門媒體人穆罕默德·埃洛齊(محمد اللوزي),其同樣認為中俄之間「存在聰明且強大的隱形同盟」,並會在烏克蘭與台海先後挑戰美國。但其對此同盟的評價相當正面,「這個世界渴望平衡和正義」,而俄烏戰爭可做為新起點,為世界創建一個沒有霸權空間和單一立場的新聯盟。

但阿拉伯世界也有不少聲音認為,俄烏衝突源於美國挑釁,台海危機亦然。巴林《海灣日報》(Akhbar Al Khaleej)的評論文章便抨擊道,烏克蘭是美國用以對付俄羅斯的工具,「正如台灣之於中國」。作者易卜拉欣(عبدالمنعم ابراهيم)指出,美國過往在烏克蘭所為意在挑釁俄羅斯,包括推翻合法民選的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ych)政府、設立生物實驗室、支持基輔政權在頓巴斯地區犯下令人髮指的罪行,同時對這些慘劇實施近似鐵幕的「媒體封鎖」,以確保頓巴斯的苦難不為世人所知。

而當上述種種挑釁導致俄羅斯出兵後,美國又向烏克蘭輸出軍火,同時被指干擾俄烏談判,並利用戲劇性的「布查慘案」,為的便是讓「不在美國領土上」的衝突持久難消。易卜拉欣表示,美國如今正在台灣進行類似操作,也就是將此地作為挑釁中國的軍事與政治舞台,持續施壓,好將中國一步步推向戰爭邊緣。一旦衝突爆發,其便會重演在俄烏衝突的種種戲碼。

親伊朗的《戰壕報》(Alkhanadeq)也在評論文章中提到,在俄羅斯看來,頓巴斯問題是「內部問題」,正如台灣也是中國的「內部問題」般。而美國之所以先後在烏克蘭與台海挑釁,目的便是分裂中俄,但此舉在烏克蘭沒有成功,於是其又轉向台海、準備生事。

《戰壕報》進而指出,中國對於扼殺俄羅斯經濟沒有興趣,更不會為了美國的利益如此行事,畢竟中國也知曉,西方對烏克蘭的「熱情支持」,目的是為削弱俄羅斯,正如其過往也借阿富汗與蘇聯進行鬥爭般。但如今世界局勢已發生變化,美國國力已不足以支撐超級大國的頭銜,要藉此瓦解中俄交好、拖垮俄羅斯經濟,也基本上不可能實現。

阿聯酋酋媒體《觀點報》(Alroeya)也以「台灣是新烏克蘭嗎」為題,指出台灣正逐漸成為美國激怒北京、牽制中國崛起的工具,台海越緊張,美國便越有藉口干預、介入,最終迫使中國越過紅線,對台發動武力攻勢。文章最後呼籲美國,「大國必須負起責任,個別國家的野心不該凌駕於世界利益與地緣穩定之上」,作者指出,美國讓俄羅斯陷入烏克蘭陷阱,並趁勢發動經濟制裁,不僅在世界努力擺脱疫情時推高通脹數據,更導致全球糧食安全受損,「如若中國對台軍事行動,又將發生什麼?我們肯定會面臨21世紀最大危機,此事可能會發展成全球性對抗,後果不堪設想。」

中國要如處理台灣問題

而在比較台灣、烏克蘭外,阿拉伯世界更關注另一話題:俄烏衝突過後,中國要如何處理台灣問題。而相關主張往往與其對俄羅斯的表現評價有關。

記者穆罕默德·明沙維(محمد المنشاوي)便在《半島電視台》分析,此次俄軍損失慘重,將在一定程度上鼓舞台軍士氣,使其認為自己可能對抗龐大的解放軍;而俄軍在後勤和作戰行動上發生的種種問題,將給中國提供嚴肅教訓,畢竟俄軍已有過在車臣、敍利亞、格魯吉亞、南奧塞梯、阿布哈茲和克里米亞作戰的相關經驗,解放軍則自1979年後便沒有交戰,亦即沒有經歷過現代化戰爭。

黎巴嫩記者哈斯娜·布·哈富什(حسناء بو حرفوش)也撰文表示,普京(Vladimir Putin)或許規劃了一場閃電戰,並認為自己能夠速戰速決,結果卻是遭遇了激烈的民族主義抵抗,「俄羅斯軍方糟糕的戰術表現令人震驚,原因包括士氣低落與後勤保障失靈,尤其是在基輔北部的指揮部。」哈富什認為,如果武統發生,將是中國自1944年以來最複雜的兩棲作戰,中國必須有強大的後勤能力,才能將足夠的兵力投送入台灣,故俄羅斯於烏克蘭的教訓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此外哈富什也提到了經濟制裁。其認為,俄羅斯可能獲得軍事勝利,但代價非常高昂,其面臨了全球經濟隔絕、資本外逃、人才外流等打擊,俄羅斯的經濟增長亦可能倒退,只能加重依賴能源商品的出口。哈富什分析,如果解放軍攻台,中國也可能取得軍事勝利,畢竟雙方實力差距相當明顯,但結果可能是中國將被嚴重隔絕在全球經濟圈外,即便中國眼下正在推動雙循環,但系統的建成需要時間,目前尚不清楚中國握有多少籌碼。「在俄羅斯犯了兩周錯誤以及莫斯科迅速遭全球經濟隔絕後,中國可以吸取的最微妙教訓,就是謹慎。」

敍利亞記者艾哈邁德·塞西(أحمد الصيصي)則指出,烏克蘭危機對中國是一份珍貴大禮,西方不得不分散資源對付俄羅斯,俄羅斯也將更向中國靠攏,中國領導人更將觀摩烏克蘭危機的發展,從中找出美國弱點,並避免重蹈部分普京所犯的錯。

首先,中國將衡量美國為台而戰的意願。塞西指出,美國宣佈不會為烏克蘭與莫斯科開戰,應讓中國留下了深刻印象,並解讀出「美國擔心與擁有核武器的對手發生潛在的災難性衝突」的訊息。眼下中國正在增加軍事挹注,未來或將持續提高外界干涉武統的風險,直至美國無法接受的水平。

第二,美國及其盟友宣佈了諸多對俄制裁,實際上是讓中國預知了武統時必須留意的經濟風險、市場多元化。但塞西認為,在中國看來,俄羅斯在經濟保護方面做得依舊不夠,尤其是關鍵技術領域。

第三,中國領導人將避免犯下普京犯下唯一的戰術錯誤:陷入被動。塞西指出,普京要求美國和北約就俄羅斯的安全關切提供書面保證,是非常不靈活的政治動作,一旦這一外交要求得不到回覆,普京便會被迫發動一場不符合「在不引發衝突的情況下恢復俄羅斯勢力範圍的戰略目的」的戰爭。而中國的最終目標,也是在不發生「災難性戰爭」的情況下統一台灣,故當機會出現時,北京將確保自己擁有必要的軍事能力和經濟靈活性,極大化自身武力威脅的可信度,更重要的是,北京需要採取更靈活的策略。

敍利亞作家祖爾菲卡爾·阿布德(ذو الفقار عبود)也撰文分析,中國使用武力的意願是政治決定,而非僅僅出於軍事能力評估。即使中國對自己在台灣成功開展兩棲軍事行動的能力沒有信心,其也可能認為,不使用武力的地緣政治和國內成本超過了軍事失敗的風險,因而決定出手。故到目前為止,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烏克蘭危機改變了北京統一台灣的願望,若台北越過紅線,北京將繼續準備使用武力。

此外阿布德也認為,中國將從烏克蘭衝突中吸取教訓,調整其對台軍事計劃,使其更具殺傷力、進程更迅速。烏克蘭衝突後,已可假設幾個解放軍可能在台遭遇的關鍵問題,包括軍事行動開始後,要如何降低島內平民傷亡?如若解放軍能迅速攻佔台北,其會否在台灣其他區域面臨漫長巷戰?俄羅斯軍隊的緩慢表現,是否預示自1979年後便未曾對外交戰的解放軍,可能步此後塵?

阿布德指出,上述問題將促使中國改進指揮、控制、通信、情報、監視、偵察、網絡和電磁系統,尤其此次烏克蘭與西方通過媒體與社交平台,禁絕了有利俄羅斯的相關消息,並捏造一系列虛構的烏軍大捷,營造俄軍正節節敗退的輿論氛圍,北京應會避免類似場景重演。此外通過俄羅斯對北約進行的核嚇阻,北京也可能因此相信,核威懾能阻止外國干涉武統,且相比烏克蘭,美國應更有意願為台海問題動武,故阿布德研判,中國或將繼續擴大核武庫,以在需要時展現嚇阻力道。

綜上所述,不論是認為中國將更加謹慎、厚植實力,或將更加主動、積極有為,此次阿拉伯世界針對台海問題的大規模討論,實屬近年罕見。或許正如約旦作家夏奇爾·賈拉爾(شاكر جرّار)所述,台灣已成為中美衝突的核心,「這把自1950年代起便插在中國身側的最後一把刀,似乎已難再久持。」

原文網址:

2022.6.15

俄烏戰爭爆發後 阿拉伯世界怎麼看「台海衝突」?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sns/article/781487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劉燕婷的沙龍
80會員
438內容數
國際時事與政治評論
劉燕婷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3/29
在陸劇出海的板塊中,阿拉伯是最難想像的地帶。
Thumbnail
2024/03/29
在陸劇出海的板塊中,阿拉伯是最難想像的地帶。
Thumbnail
2023/03/16
3月10日,伊朗及沙特阿拉伯(又稱沙烏地阿拉伯、沙烏地)在北京取得談判突破,宣布同意恢復外交關係及相互重開大使館。
Thumbnail
2023/03/16
3月10日,伊朗及沙特阿拉伯(又稱沙烏地阿拉伯、沙烏地)在北京取得談判突破,宣布同意恢復外交關係及相互重開大使館。
Thumbnail
2020/11/17
美國大選行至今日,輿情變幻風起雲湧,計票結果峰迴路轉。在亢奮與怒意對峙下,雖有法律戰隱憂,卻已漸現明朗:拜登(Joe Biden)終在11月7日正式突破270張選舉人票門坎,奪下通往白宮的入場券,後特朗普時代悄然到來。
Thumbnail
2020/11/17
美國大選行至今日,輿情變幻風起雲湧,計票結果峰迴路轉。在亢奮與怒意對峙下,雖有法律戰隱憂,卻已漸現明朗:拜登(Joe Biden)終在11月7日正式突破270張選舉人票門坎,奪下通往白宮的入場券,後特朗普時代悄然到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這場保台是否要先打贏俄烏戰爭的針鋒相對辯論的下半段 雙方第二次發言分別針對對方的論點與攻擊點進行反擊 並舉出更多實例來支持自己的論點 最後的結辯中雙方都搬出雷根來反駁對方 本文最後是對雙方意見分歧最大的三個關鍵點做出簡短但關鍵的評論
Thumbnail
這場保台是否要先打贏俄烏戰爭的針鋒相對辯論的下半段 雙方第二次發言分別針對對方的論點與攻擊點進行反擊 並舉出更多實例來支持自己的論點 最後的結辯中雙方都搬出雷根來反駁對方 本文最後是對雙方意見分歧最大的三個關鍵點做出簡短但關鍵的評論
Thumbnail
6月10日至12日,香格里拉對話(Shangri-La Dialogue)一連三日在新加坡舉行,台海問題與中美關係可謂貫穿全場。
Thumbnail
6月10日至12日,香格里拉對話(Shangri-La Dialogue)一連三日在新加坡舉行,台海問題與中美關係可謂貫穿全場。
Thumbnail
自從俄烏衝突成為話題,「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口號也隨之而起,並在國際輿論場激起回聲。
Thumbnail
自從俄烏衝突成為話題,「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口號也隨之而起,並在國際輿論場激起回聲。
Thumbnail
細究烏克蘭與台灣的共同困境,根源便是複雜歷史衍生的多重文化認同,在政治菁英的有意煽動下,上升成了敵我與國族之爭,從而襲奪日常論述空間。
Thumbnail
細究烏克蘭與台灣的共同困境,根源便是複雜歷史衍生的多重文化認同,在政治菁英的有意煽動下,上升成了敵我與國族之爭,從而襲奪日常論述空間。
Thumbnail
「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在全球關注的俄烏大戰下,始終脫離不了台灣的輿論場關鍵字,雖然蔡政府極力想扭轉這樣的類比,但這關鍵字是自然從網路發酵,反映出台灣人民心中普遍明白與擔憂之事,台海會是下一個戰場嗎?我們是走在那條路上,還是正遠離那條路?
Thumbnail
「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在全球關注的俄烏大戰下,始終脫離不了台灣的輿論場關鍵字,雖然蔡政府極力想扭轉這樣的類比,但這關鍵字是自然從網路發酵,反映出台灣人民心中普遍明白與擔憂之事,台海會是下一個戰場嗎?我們是走在那條路上,還是正遠離那條路?
Thumbnail
系列報導第一篇:反思俄烏情勢|五個視角與兩個力道 系列報導第二篇:反思俄烏情勢|美歐為何不設禁航區?北約是否承諾不東擴? 在會後問答環節,俄烏戰爭是否帶給中國「戰略機遇」,以及台灣能否從中學習,成了會上兩大熱議主題,四位與談人亦就此分享觀點與看法。
Thumbnail
系列報導第一篇:反思俄烏情勢|五個視角與兩個力道 系列報導第二篇:反思俄烏情勢|美歐為何不設禁航區?北約是否承諾不東擴? 在會後問答環節,俄烏戰爭是否帶給中國「戰略機遇」,以及台灣能否從中學習,成了會上兩大熱議主題,四位與談人亦就此分享觀點與看法。
Thumbnail
烏克蘭的前車之鑑,台灣不僅未能識明,還會暴虎馮河執意向前,在這條未走之路上無謂狂飆,直到抵達相同的宿命終點:一錘定音、美國拋棄。
Thumbnail
烏克蘭的前車之鑑,台灣不僅未能識明,還會暴虎馮河執意向前,在這條未走之路上無謂狂飆,直到抵達相同的宿命終點:一錘定音、美國拋棄。
Thumbnail
不希望突然發生戰爭的措手不及,發生在我們身上。 做最壞的打算,及最好的準備 自己的國家自己救 選邊站是最好的策略嗎?
Thumbnail
不希望突然發生戰爭的措手不及,發生在我們身上。 做最壞的打算,及最好的準備 自己的國家自己救 選邊站是最好的策略嗎?
Thumbnail
台灣長年以「美國前線」自居,並在此優越心態下,產生自己理解一切國際事務、洞悉政治運作的幻覺。
Thumbnail
台灣長年以「美國前線」自居,並在此優越心態下,產生自己理解一切國際事務、洞悉政治運作的幻覺。
Thumbnail
烏克蘭與台灣會有連動性嗎? (1) 如果俄國在烏克蘭真的採取軍事行動,而中共沒有在台灣採取行動,那麼俄國就會被群毆。 同樣的道理,如果中共在台灣海峽採取軍事行動,而俄國沒有在烏克蘭有所行動,那麼中共就會被群毆。 所以,俄國與中共理論上要同時行動,互相掩護,這樣子兩方一起成功的機率才會比較高。
Thumbnail
烏克蘭與台灣會有連動性嗎? (1) 如果俄國在烏克蘭真的採取軍事行動,而中共沒有在台灣採取行動,那麼俄國就會被群毆。 同樣的道理,如果中共在台灣海峽採取軍事行動,而俄國沒有在烏克蘭有所行動,那麼中共就會被群毆。 所以,俄國與中共理論上要同時行動,互相掩護,這樣子兩方一起成功的機率才會比較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