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40以後才想到要開始準備退休金來得及嗎?想準備1千萬退休金有可能嗎?買了房子,會不會拖垮退休金?中年失業怎麼辦?有沒有辦法在退休後可以不用擔心退休金用光?如果你也有以上這些問題,這本書就非常適合你。
這本是幸福文化出版的理財書籍,作者嫺人是我關注多年的作者,在金融界工作了20多年,當上高階主管,卻在49歲無奈選擇被退休,比原本規劃的退休年齡早了6年。一方面基於深怕錢不夠撐到老的擔憂,一方面也不希望成為親友眼中的閒人,他開始整理財務,讓不工作後的現金流可以安心養老。
原本只想當個確保錢夠用就好的閒人,結果卻比當上班族的時候還要忙碌,意外成為暢銷書作者,更成為熟齡理財的專門講師。作者除了重新調整規劃自己退休後的資產比例,並成功實踐了退休後依然能有現金流的安心生活,同時也收到許多40歲的三明治青壯年和50出頭的理財晚鳥,來提問關於退休的理財和人生。
面對60、65歲的退休年齡,怎樣才是理想中無憂無慮的退休生活呢?至少基本的生活開銷支付無須擔心,萬一需要長照,單身的人或頂客族,不必擔心沒錢住養老設施,有孩子的不必讓孩子當看護,不管是國內國外,可以有幾年時間自在到處走走,多看看這世界。這大概是多數人所期望的退休生活吧。
許多人都認為從25歲到65歲,大約可以有40年的時間來準備為期35年的退休生活,但實際情況未必會這麼理想,有的人被迫提早離開職場,若再加上能長命百歲,可能是要用25年來準備50年的退休生活花費,準備退休金真的要盡早開始。
為了退休理財,應該是現在儲蓄、節省,讓退休後有合理的生活品質。我們可以設定幾個不同階段的理財目標,短期目標先以還清卡債、擺脫月光、儲蓄3~6個月的生活預備金、與刪減不必要開支,並嘗試增加儲蓄為第一步。
中長期目標則以存到買房的頭期款、小孩的教育基金、或資助父母養老的準備金,長期目標則以還清房貸與達成退休金目標為主。為長期的退休儲蓄,要用的就是長期投資的方法,光陰不等人,一晃眼幾年的時間就過去了,了解財務需求與目標,選擇適合的工具,才能提高接近目標的機率。
閒人採用的是指數化投資,透過持有股票與債券來累積自己的退休金。不同資產的持有比例會有不同的投資報酬預期與漲跌幅。投資人要了解自己可以承受的搖滾區,不是要進進出出市場,而是決定適合自己的搖滾區,設定適合的配置比例,然後開始長期投資。
書中提供了7個保持穩健投資的提醒,不要押寶個股、保留緊急預備金、繳清高利息的信用卡債、考慮定期定額、讓雇主幫你一起存退休金、定期再平衡與避免投資詐騙。不要把投資想的太美好,用穩定的心情投資,避免被高配息、快速致富的標題吸引,遠離詐騙。
書中將退休現金流分成兩種類型,一種是安全型,可以來自於政府提供的勞保年金、公保年金,可以來自傳統的年金險,也可以持有美國政府公債直到到期,或是定存,或房租收入。但房租收入同時也會有房客管理的困難與斷租的風險。
另一種是機運型,這指的是傳統風險分散的投資組合,或是其他可以預期長期能成長、可以用來支持退休現金流的資產。威廉.班根提出的退休4%法則,背後的假設是退休金要進行投資,並且50%投資於美國標普500指數,另外的50%投資於美國政府中期公債。
不管哪一種理財風格,一定要有穩定的現金流,安全型與機運型也非必須擇一不可,可以兩種類型同時使用,分配適合自己的不同比例。理想上,生活基本開銷應該由安全第一的、確定的退休現金流來源支應,基本的溫飽不能靠投資的運氣。機運和運氣比較適合用來提升退休生活的品質。
作者在書中分享了他自己過去的經驗,他使用過4種長期投資股市的方式,分別是直接投資股票、投資共同基金、投資大盤指數的指數化投資與投資高股息ETF。
第一篇就明講,投資了25年的基金,現在不賭了。剛退休的時候清點手上擁有39檔基金,各種類型配置的很齊全,手上的基金經過連年停利的收割,剩下的帳面報酬率只是普通,報括那些所謂得獎基金。
到2017年底退休後盤點資產,才發現有認購集團的股票,短短兩三年含息報酬率超過40%以上,以前哪有看過這種場面,於是食髓知味開始買股票。而基金是在2020年1月,新冠疫情快要爆開來,才下定決心將基金全部賣光光。
經過十年實證,指數化投資績效打敗各種五花八門的基金。全球股票型基金拉長到10年來看,都輸給指數化投資,美國基金從3年到10年也全都慘輸指數化投資。而健康醫療產業型股票基金,期間一度滿意停利,但10年績效還是趕不上。至於非投資等級債的配息很美好,但總報酬率卻更低。
在作者序中提到2007年股神巴菲特下了一個賭注,他有把握未來10年,簡單的標普500指數基金就可以贏過避險基金精挑細選的基金組合,避險基金經理人泰德.賽德斯接受了挑戰。2017年答案揭曉,精挑細選的5個基金組合平均報酬率僅2.2%,後來巴菲特把贏來的賭金捐給了公益團體。
流行的停利停損,或是母子基金操作,會比專業的避險基金經理人績效更好嗎?如果連為了富人服務的知名避險基金經理人,長期都無法打敗大盤指數,為什麼我們覺得自己型?作者表示,他可不想再跟他賭個10年了。
書裡還有介紹多種投資工具與方法的優缺點與心態,包含了台股與海外投資工具,也建議小資族別只看債券與股票的配息,投資最重要的是資產配置。這部分留給讀者自行閱讀。
第五章介紹如何用4%法則推算需要準備多少退休金,如果你是保守的人,還可以降低4%提領率到3%(這表示要準備更多投資本金),整理你的退休現金流來源,扣掉安全現金流後,還需要多少錢,然後盤點資產,算一算還需要努力的目標,面對他,現在就開始努力。
最後分享5道退休財務的魔王關,第一關就是讓退休理財卡關的頭號敵人,分別還有不敢想的老後照顧問題、身為三明治世代的困難、房子會不會拖垮退休金、與沒想過會降落的中年失業。
退休理財的關卡上會有哪些敵人呢?你有可能看大家買甚麼就想跟著買甚麼,看別人大賺就害怕自己跟不上,可能也想關切國際事件、財經消息,想猜測市場獲得超額報酬。或擅自執行停利停損,限縮了自己可能的獲利機會,也可能害怕虧損,根本就不敢投資。
有的人會用短期報酬率來決定投資甚麼,忽略了長期穩健報酬與風險分散的重要。更有人沒有量入為出,賺得多也花得多,高薪族群常常有著高消費的習慣,很多是為了面子或紓壓而買,並非真正需要,到了接近退休年齡才感到後悔。
其他的關卡就留給有興趣進一步了解的人自行閱讀。在第六章,作者還有分享中年職場危機時可以嘗試的6種選擇,分別是社群意見領袖、取得證照把興趣當工作、以專長和興趣成為老師、經營小生意、付出時間就有收入的工作、與重回職場再出發,退休金沒準備好,別輕易離開職場。
對於想認真面對退休問題的人,這會是一本以過來人經驗與多方學術研究的實際執行經歷,做一套完整分享的好書,在此推薦給你。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97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