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版彰化縣志記載:
「伽藍廟:在西螺,乾隆五十九年街民公建」,乾隆五十九年為1794年,但廟方沿革志記載該廟建於1717年,且在更早之前已有供奉先民自唐山迎來之金身。
據廟方推測會有如此年代差異,很可能是誤將重修日期記為建廟日。蓋該廟建成後,曾在1750年重修過一次,若說會在1794年再重修一次,相當合理。
伽藍爺一般做為觀音菩薩的護法,各處有祭拜觀音之廟宇幾乎都可見到,但以其為主神並不多見,若以清代各方志來看,除西螺伽藍爺廟外,只有在鳳山縣采訪册中另有一條記載:
「伽藍爺廟,在舊治西部(興隆),縣西十五里,屋一間,道光二十九年副貢生劉維仲董修。」
此廟目前可能已消失,有學者認為海軍陸戰隊營區內的小廟有可能是伽藍爺廟,但未定論。
目前廟方尚存之古物可見者有1750年重修時所獻之匾,不過看來似乎是複製品,以及1816年之香爐。
神龕之上,端座者為兩尊神明,看來貌似夫妻,從門口對聯之上聯:「螺水長流爺德奶慈安百姓」來看,應該是伽藍爺和夫人吧。
伽藍本為寺廟之意,守護寺廟之神皆可稱伽藍神,佛教有所謂十八神護伽藍。清朝以來,關公為伽藍之說漸漸普及,其故事是說,智者大師一日夜裡禪坐,關公顯靈,願助大師建寺,後得大師度化,發願生生世世守護伽藍,被稱伽藍爺或伽藍尊王。
此地伽藍爺為黑面,造型也與關聖帝君不同,或許是較為早期的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