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兩天要離開奉化了,三個多禮拜來住在媲美城堡的房子裏頭,但心裡面其實並沒有很美麗,不像在南海時可以到咖杯跟人互動或者隨時可以在小村庄內四處走動看山看海,在這兒雖有的吃有的睡,每天只需固定在農地幹活5小時,但除非女主人邀約外出(極少),其餘時間基本上都是關在家裡頭,因為外頭都是農田,晚上連路燈都沒有。原本以為自己可以好好利用這些空檔多看點書,多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或者是計畫下一個旅程,但心和腦袋都混亂不已,靜不心下來看書或做瑜珈,連追劇都明顯感到心不在焉,明明剛追完某劇卻馬上把結局忘的一乾二淨,就這樣渾渾噩噩地過著每一天,過到都自感羞愧,卻仍毫無動力做出什麼改變。
這期間雖也有給自己安排2天一夜安東行以及清涼山一日遊,出遊時心情雖然輕鬆點,但時不時也在自問自己到底在做啥??!!這趟旅程不是要尋找自我嗎,但怎麼越來越迷失?不是要體驗不同文化嗎,但總感到自己寄人籬下,不想去打擾人家?不是要自由嗎,但怎總覺得彆扭,自在不來?
我在想是不是因為這裡是南韓,與台灣文化差不多,所以我感受不到差異?但我也在想,明明我已身處在無家人與朋友的陌生環境中,怎麼還是像在台灣一樣如此輕易地去斷定一件事或是把原因歸咎於外?如果心態或是行為都還是一個樣兒,那這趟旅行的意義何在呢?
說實話,這些天來我也開始覺得自己用打工換宿作為找尋自我的方法是不是在自我欺騙?我其實就只想偷懶?我其實就是在逃避現實?我其實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幹啥?想著這些問題時,我心裡越感到害怕,如果這些都是事實,那我存在的意義究竟為何?是不是不要存在也沒關係,甚至有可能會更好一些?....好可怕,我不敢相信抱著希望離開台灣不到2個月的自己竟然會開始出現如此偏激的想法,雖然我並不想死,同時間也清楚現階段並沒有任何能讓自己好好活下去的理由與方式。
在南海我看到認真生活的米昭跟東俊,在奉化我看到對生活充滿熱情的M與J,他們每天都睡不了幾個小時,卻能精力充沛的去做每一件手上的事兒。米昭跟東俊比較像是一般人的思考模式,盡力去做每一件事:但曾在不同國際企業擔任過CEO的J跟在歐洲與新加坡從事教育工作的M則完全不同,他們不是抱著盡力的心態去做事,而是在享受自己正在做的事。
前幾天J剛結束德國出差,一下飛機就從首爾搭兩個多小時巴士回奉化家(明明首爾有住處而且只休一天就要回首爾上班),下午回到家他不是放下行李休息,而是牽著M的手,兩人推著手推車到番茄園去採收直到天黑。第二天M早上5點半出門搭火車去首爾辦事,我則是6點出門去爬清涼山,當我晚上5點多回到家,發現J已經把我跟M連著幾天累積在路邊滿山滿谷的雜草清得一乾二淨,當時他正在用除草機除大片花園的草,除完草我就看到他走進廚房開始處理前一天他跟M採收的番茄,而M則是約10pm回到家,兩人到半夜都還在製作paste,清晨5點多M還載J去榮洲搭火車(來回一個多小時車程)。
第二天M跟我說,她跟J兩人前一天晚上忙到1點多才吃晚飯,我嚇到了,如果不認識他們,我會想這兩人是在拼命嗎?但是因為認識他們,我知道他們是因為享受在做的事而廢寢忘食,其實前一天我在客廳發懶時,就在想著J當時是否已進入心流,因為他已經連著3個多小時在做paste沒停歇過。
我很羨慕也很想知道M跟J是如何獲得這樣的心態的?人必須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才能享受其中嗎,還是享受與興趣根本就是兩回事?人真的能抱著享受的心態去做每一件事並且從中找到樂趣?要怎麼才能把做事的痛苦轉換成享受呢?...看來,對於人生,我要學習的還真不少?
無論是在米昭/東俊或是M與J身上,我看到了自己極度缺乏的東西....那就是堅持與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