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3月下旬,“泰國藝術館主任”抵吉隆坡時,向記者透露泰皇蒲美蓬陛下即將在6月偕皇后詩麗吉訪馬消息,作爲馬來亞聯合邦最高元陛下首伉儷的上賓,以及前往八打靈再也衛星市智達苑寺主持安置頂層的金龍頭(Chor Fah)儀式。
其實早前,時任最高元首陛下端姑賽布特拉陛下(Tuanku Syed Putra)發出邀請泰皇陛下伉儷拜訪馬來亞,以作爲其出訪亞洲的重要國家之一。駐馬泰國大使館也於3月1日證實泰皇伉儷將於6月時展開官訪。
而華文報刊所指的“泰國藝術館”的“主任”到底是何人?
報載那位“主任”的譯名(“森巴地西里”)雖很是怪異,但仍可看出所指的是泰國藝術大學(Silpakorn University)創始人,當時已歸化泰籍的意大利人雕刻家,亦享有“泰國現代藝術之父”之名的信.披拉斯里教授(Silpa Bhirasri,1892-1962)。
信.披拉斯里原名哥拉多.費羅奇(Corrado Feroci),出生於意大利文藝復興的發源地佛羅倫薩市(Florence),23歲自佛羅倫斯美術學院(Accademia di belle arti di Firenze)。1920年代偕妻抵達暹羅時,受邀請至皇室旗下的美術部(Fine Arts Department)任職教授雕刻藝術。
1926年4月,拉瑪七世皇巴差提朴(King Prajadhipok,Rama VII)宣佈成立暹羅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將美術部并入國家學院。1932年暹羅革命改為君主立憲制後,皇家學會遭到廢止,再於1934年重新分拆為皇家學院和美術部,後者歸入教育部管轄,並數度更名為藝術學校、藝術工程學校等。
披拉斯里在美術部持續教授繪畫和雕刻,直到1943年10月學院提升為藝術大學。其作爲創校人,自始便擔任繪畫兼雕刻系主任,直到逝世。
可是,目前的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一直到1978年方才成立;而坐落在藝術大學内以披拉斯里爲名的美術館,亦是1994年落成。因此推測,報章可能將其誤解成“藝術館”主任。
報稱,披拉斯里抵馬的目的是為視察智達苑寺的工程進度,以及所附設的佛教學校等事宜,此外也對馬來亞關於興建寺廟的計劃不僅認同,更撥款10萬元馬幣作爲建築經費,對首相東姑阿都拉曼對宗教和民主的慷慨作風表示盛贊。
剛回國不久,披拉斯里即於當年5月14日動腸癌手術時在曼谷過世,享年69歲,其大半生致力於在泰國傳授和推廣西方及現代藝術,貢獻極大。
爲了趕上泰皇伉儷6月26日的參訪儀式,智達苑5月開始日月趕工,以配合泰皇到訪的時間,盡可能在6月中旬完成主要建築。
5月中旬,重達兩噸,由馬來亞和泰國公衆耗費8千元馬幣出資的鑄造主殿大佛金身,以及其餘兩尊弟子金身等,歷經一星期左右順利從曼谷運抵八打靈再也。報刊拍攝的這尊大佛,是否就是目前那尊安在大殿前方另一寺殿内的那一尊佛祖,則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