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校內成績第一的國延秀和倒數第一的崔雄,因一項紀錄片計畫有了交集。電視台想記錄成績迥異的兩人平日的相處,安排他們成為同桌同學,結果他們就在鏡頭前吵了整整一個月。
這支承載兩人青春的紀錄片,後來竟在網路上獲得廣大迴響,許多網友喜歡他們打打鬧鬧的模樣,不停敲碗續集。因此十年之後,電視台決定重啟計畫,找回延秀和崔雄拍攝他們十年後的生活。
《那年,我們的夏天》以紀錄片形式起頭,揭開兩人綿延十多年的情感拉扯。當曾經的戀人在事過境遷後,再次經歷類似的情景時,是會重複過去的選擇,還是創造出新的可能呢?
⚠ 以下有大量劇透請注意 ⚠
▌現實的囚籠
▸ 你和我,面臨的現實不同。
延秀和崔雄除了學習成績落差很大以外,原生家庭更有如雲泥之別。
延秀家境清寒,從小就必須省吃儉用、四處打工來還債,她努力讀書、工作,就是為了有一天能擺脫貧窮,讓自己和奶奶過上普通的生活,但這對家境優渥的崔雄來說,卻是信手拈來的日常。她越在現實苦苦掙扎,就越對兩人的差距感到自卑。

延秀身上有許多不討喜的地方,嘴巴惡毒、性格孤僻,甚至還有點驕矜自大,可是這些缺點歸根究柢,都源自於她家庭的殘缺。
她不輕易示弱,是不想被人看輕;不追求浪漫,是不想支出不必要的開銷;不喜歡和人打交道,是無法負荷人與人之間維持關係的成本。
她的傲慢並非源於自信,而是不被現實壓垮,武裝出的模樣。她必須逼自己獨立、堅強,才有辦法克服貧窮的陰影,倔強地活到現在。
▸ 我傲慢地以為自己沒有你,也活得下去。
習慣逞強的延秀在與崔雄重逢後,為了證明當初提分手的自己沒有錯,一而再、再而三地假裝雲淡風輕,可是無論怎麼假裝,心裡的感覺是不會說謊的,她仍會在獨自一人時,愧疚於自己造成的傷害。
對延秀來說,崔雄相當於生命裡的一道光,從高中開始,他便能包容滿是缺點的自己,願意不厭其煩地等她、陪她、愛她。
與他相處的日子,是延秀充滿壓力的生活中少數的美好時光,但這卻被她親手破壞了,只留下折磨彼此多年的傷痛。


▸ 讓我的人生看起來黯淡無光的,好像是我自己。
我覺得《那年,我們的夏天》不只是單純的戀愛故事,更是一群受過傷的孩子,學會面對傷痛的成長紀錄。
延秀之所以好強,是為了掩飾貧窮帶來的自卑,可當這份好強,反倒對她愛的人造成難以挽回的傷害後,她就開始為自己過去犯的錯感到後悔,擔心不知不覺間又重蹈覆轍。

放下好強的延秀
當延秀卸下武裝、學會向別人坦露脆弱時,便等於面對了那個自卑的自我。
她承認了心裡的脆弱和渴望,不再硬著頭皮假裝一個人也能過得好,會坦白自己當年生活的拮据,追求曾被她視為浪費的儀式感,也會主動拉近和其他人的關係。
當她坦然面對自己的自卑,便能看見身邊最重要的人事物,並知道未來的自己該朝哪裡邁進,該為了哪些人活著。
我想這才稱得上雲淡風輕吧!不是刻意逼自己遺忘某些事,而是在承認自己的錯誤、盡力做出補償後,徹底釋懷過去的一切。
▌被拋棄的傷
▸ 當我的人生只是從別人那裡借來的,就不該有所奢求。
跟延秀相比,崔雄的家庭要說「完美無瑕」也不為過。他的父母性格溫和、教育方式開明,還開著一家生意不錯的餐廳,因此崔雄從小到大都不用煩惱成績、生活和未來,能自由自在地做他想做的事。
不管在誰的眼中,他都是個幸福的孩子,然而崔雄心裡也有一道隱隱的傷。

幼時遭生父拋棄的崔雄
自從小時候被生父拋棄,崔雄對生活裡每件事都有了強烈的不安全感。他害怕改變、害怕失去,所以總是逼自己不去在意任何東西,因為他明白只要不曾擁有,就無須承受失去的痛苦。
「我可以接受一開始就一個人生活,因為總會習慣;但如果是重新適應一個人的生活,我不想再經歷第二次了。」
這也是為什麼延秀當初提分手時,崔雄的反應會那麼劇烈。他害怕自己有朝一日又會被丟下,才總是不顧一切地對他愛的人好,但延秀最後卻還是離開了他,這等於再次將他推進痛苦的深淵裡。

▸ 我現在,想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志雄曾對延秀說過,分手是兩個人的責任,不全是一方的錯。雖然在他們的感情裡,延秀是明顯做錯了的那方,但換個角度來看,崔雄當年的心無大志,興許也是延秀隱瞞的原因之一。
同樣身為延秀的朋友,她並沒有向李率伊隱瞞家裡的情況,甚至奶奶生病時,率伊還會跟她一起陪病。這都代表她並不排斥讓朋友得知家裡的貧寒,之所以瞞著崔雄,不過是他們的世界太過懸殊,她難以啟齒罷了。
「其實我也覺得自己很沒責任感,也不是特別可靠,可能因為這樣,她才沒想過要依賴我。」
崔雄一直關在自己的世界裡,守著一成不變的景色,做著一成不變的事。那裡沒有未來、沒有目標,甚至連時間都靜止不動。
他的內心等於暫停在了最幼稚的時候,所以當身邊每個人都在往前走,他和旁人的落差就會越變越明顯。

為了杜絕當年的遺憾再次重演,也為了走出過去的心魔,崔雄最後選擇到德國就讀建築系,這是他第一次為自己下了決定,而且即便延秀沒有前往,他也依然堅持走這條路。

過去的崔雄,會將不安全感寄託在別人身上,寧願捨棄自己的未來,也要待在所愛之人身邊,但這次他學會了為自己活著。不再只是循著他人的期望去努力、爭取,而是心甘情願為了自己,跨出熟悉的世界去成為更好的人。
「面對尾隨著我的那段過去,我想清楚地告訴他:不需要再為我難受,不需要再躲著我,也不需要再愧疚下去,這樣就夠了,我們就這麼放過彼此吧。」
崔雄花了兩年,走出束縛他二十多年的牢籠,當他的時間重新開始流轉,便能坦然面對生活裡的變化無常。不用擔心做想做的事會被親人拋棄,也無須再戰戰兢兢地強迫一切都不能改變。
他筆下的畫作,終於不再只有萬年不變的建築,真正有了時間流動的痕跡。

崔雄最終擺脫心結,畫了人像
▌遺失的拼圖
▸ 只有我得不到那塊拼圖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劇中的男二志雄,是除了延秀和崔雄以外,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角色。他和崔雄不只名字相似,連人生經歷也有許多雷同之處。
志雄從小就被母親丟在家裡,在孤獨之中長大,而且他高中時也和崔雄一樣,喜歡上了面冷心熱的延秀。
這十多年來,志雄一直以「旁觀者」的身分看著兩人,就像他在紀錄片中扮演的角色,始終拿著攝影機,不加干涉地記錄了每件事。

綜觀志雄的一生,就像活在一道影子裡。他得到的親情是崔雄的父母給他的、喜歡的人是崔雄的女朋友,他的人生因崔雄這道光,得以脫離無邊的黑暗,可他始終只能站在角落,欣羨那些站在光裡的人。
志雄人生中的轉捩點,是在得知拋下自己的母親不久於人世之後。
他的母親希望他完成自己的遺願、替她拍攝一支紀錄片,但志雄卻不希望再跟母親有任何聯繫,畢竟她缺席了自己二十多年的人生,他完全不曉得這樣的故事有何拍攝必要。
▸ 不要再依附別人的人生,試著過平凡的生活吧。
志雄認為,他的人生就像紀錄片一樣枯燥,沒有任何光彩,但他卻不知道對很多人來說,紀錄片拍下的一切,足以成為珍藏一生的寶藏。
就像崔雄和延秀高中時,並不會料到未來會對那年夏天記憶猶新一樣,沒人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也沒人知道現在的選擇會產生哪些影響。
也許志雄如今認為的平凡,經過鏡頭拍攝後,會變成截然不同的面貌;又或許多年過去,他會發現以自己為主角的紀錄片,沒有想像中那樣乏善可陳,仍然閃耀著屬於自己的光輝。
「能夠記錄人生的某個瞬間並珍藏起來,是件多麼有意義的事。」

成為主角的志雄
▌總結
我覺得《那年,我們的夏天》是一部節奏偏慢、卻極富詩意的電視劇。吵鬧清新的青春、歡樂搞笑的重逢、傷痕累累的過去、豁然開朗的未來,如四季一般的篇章,交織出了一段既溫暖又療癒的故事。
在破鏡重圓的主軸下,這部作品把三名主角的層次刻劃得相當飽滿,他們都有各自的傷口和無奈,也都獲得了機會走出過去、創造新的未來。
和許多偶像劇主打的「雙向救贖」不同,我覺得崔雄和延秀的愛情並非著重在互補,而是兩人衝突後的自省,以及與自我和解的過程。
「當幼稚的小孩走出了保護傘,才會知曉世界的廣大、自我的渺小。」這就是這段故事給我的感覺。他們並非被彼此救贖而成長,而是為了不再犯下曾經的錯,主動改正缺點,成為更好的人,這其實也是很美好的事。
晚了三年才追這部劇的我,還是能發現它有些傳統偶像劇的硬傷,比如眾配角的工具性、硬要狗血的感情線等,不過我還是非常喜歡這部作品,我覺得它的劇情、節奏、角色、演員、鏡頭美學,都有種舒服愜意的感覺,很適合在週末午後,靜下心來慢慢欣賞。
(話說編劇真的沒打算替志雄跟彩蘭出個番外嗎 XD,我好喜歡這對 CP!)
更多【聊韓劇】系列文章:
想推坑、發問或回饋心得嗎?
📫
作者信箱開放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