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續)近期對盤勢的看法與正在執行中的操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如標題所述~

8/26我寫了一篇文章分享我近期對盤勢的看法與正在執行中的操作

https://vocus.cc/article/66cbf26bfd897800017dc5b2

認為看多大盤從8/29開始至9/18 FOMC啟動降息循環後修正

很殘念的是結果並不如我的預期

反倒是從9/18 FOMC降息兩碼後

台美股才紛紛開始帶量突破往上


上篇才洋洋灑灑發表自己的"高見"結果掉漆

我不想帶著"過去就讓他過去了"的心態去面對事情

所以今天我想分享的是

當走勢不如預期我是怎麼做的?

有在Follow我的社群/頻道應該有看到

我發文的當下手上指數多單部位是滿倉狀態

文章有一部分從技術面說明為何把期貨部位滿倉


簡單提要一下:

主要是根據VIX與大盤的逆相關性

有觀察到周VIX只要觸頂布林通道上緣回落後

大盤就會有一波的波段漲幅


因此回到8/26當時

我認為VIX會觸底布林通道下緣(如下圖黃箭頭所示)

raw-image

亦即大盤應該會有一波大漲

但在8月29後,大盤並未如我預期上漲

反而是在9月初一開始就往下去打第二隻腳

raw-image

(上方K線圖是周VIX; 下方紫色線為SP500走勢)


因前一日08/28 收盤後NVDA財報不如(Buyside)預期

我有先砍倉1/3多單

所以9月初當下是擁抱2/3的多單部位下去探親

當時面對下殺時

​考量過往盤很差(歷年統計美股指數平均唯一下跌的月份是9月)

避免遭遇未知系統性風險

因此再砍倉1/3多單

但因內心看多理由沒有完全改變(未看到經濟真的衰退)

所以並沒有出清全部部位

還是留最後1/3多單承受波動

畢竟手上不能空手沒有小麥


在9月第二周時,發現兩次公布的經濟數據

都非常符合市場預期

有聞到政府想作多的味道

所以從周4開始補回多單部位

但沒有補很多(約補回1/2)

開始等趨勢出來才會打滿

尤其是再來即將要面對聯準會公布利率


而果不其然聯準會最終是走迎合市場路線

降了兩碼,今年還加碼來到了4碼

我個人評估FED這次作法算不錯

澆熄衰退預期之外又拉出一個緩衝空間

所以又繼續補回多單


最後一個一直在等的東西(大盤表態)

終於在周三等到了(有價有量)

只是這兩天軟軟的有點擔憂

但周VIX隔了3周又回到了均線

raw-image

目前手上指數多單再度上滿

就這次能不能順利往下觸底布林下緣呢?

讓我們看下去吧

剩一個交易日Q3終於要結束了

花了一點時間把這個月的操作又順了一次

算是交代了一下當初的看法與事後反應及處理方式

以上為個人一點心得分享與操作紀錄

僅供參考


經過這次大盤震盪洗禮

應該以後都會形成肌肉記憶了

真的以後不要再面對

傷錢傷心身心俱疲的Q3

真的Q3Q


最後感謝看完

也歡迎抖內給小水手我一杯手搖飲作為鼓勵:P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股海小水手的航海投資日誌
198會員
10內容數
講點幹話、講點看法、講點投資市場大小事 https://linktr.ee/curarpiktchu
2025/02/05
各位甲板上的股友,大家好,今天想跟大家深度探討一下,自從川普上任以來,市場風浪如何起伏不定,以及這背後隱藏的契機與風險。本文不僅會回顧川普時代帶來的重大市場影響,還會說明一下為何不同季度各有不同的選擇權操作策略,並詳細分享我近期採取的三個操作舉措,期望能提供給大家一些靈感與實戰參考。
2025/02/05
各位甲板上的股友,大家好,今天想跟大家深度探討一下,自從川普上任以來,市場風浪如何起伏不定,以及這背後隱藏的契機與風險。本文不僅會回顧川普時代帶來的重大市場影響,還會說明一下為何不同季度各有不同的選擇權操作策略,並詳細分享我近期採取的三個操作舉措,期望能提供給大家一些靈感與實戰參考。
2025/01/03
本文分享作者透過選擇權買方策略(Buy Call)操作美股,在2024年獲得1436.8%報酬率的經驗,並探討如何選擇交易標的、以及高報酬率背後的風險與策略。
Thumbnail
2025/01/03
本文分享作者透過選擇權買方策略(Buy Call)操作美股,在2024年獲得1436.8%報酬率的經驗,並探討如何選擇交易標的、以及高報酬率背後的風險與策略。
Thumbnail
2024/11/20
本文探討了NVIDIA(NVDA)在即將公佈財報後的投資策略,特別是針對即將到期的call期權的考量。雖然市場預期財報結果可能導致股價下跌5~10%,但在投資人情緒偏悲觀的背景下,購買期權仍是一種策略選擇。文中也提到了一些風險管理措施及後續的投資規劃,提醒讀者此為個人見解,非買賣建議。
Thumbnail
2024/11/20
本文探討了NVIDIA(NVDA)在即將公佈財報後的投資策略,特別是針對即將到期的call期權的考量。雖然市場預期財報結果可能導致股價下跌5~10%,但在投資人情緒偏悲觀的背景下,購買期權仍是一種策略選擇。文中也提到了一些風險管理措施及後續的投資規劃,提醒讀者此為個人見解,非買賣建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怎麼判斷或思考股市的波動只是短線震盪或有波段趨勢改變的疑慮?除了從股市內容觀察,看指標股、績優股、高價股、題材股、投機股等不同類型股票的表現之外,外在環境是否有所改變也是關鍵,例如利率是否改變,利率會影響整體資金情勢的變化,改變資金流向,扭轉市場投機氣氛。
Thumbnail
怎麼判斷或思考股市的波動只是短線震盪或有波段趨勢改變的疑慮?除了從股市內容觀察,看指標股、績優股、高價股、題材股、投機股等不同類型股票的表現之外,外在環境是否有所改變也是關鍵,例如利率是否改變,利率會影響整體資金情勢的變化,改變資金流向,扭轉市場投機氣氛。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交易波動大的股票時需要考慮的因素,並提出了一套操作架構和規則。透過控制虧損在一定範圍內,以及選擇持續上漲趨勢的股票,提高勝率、降低損失、並實現高回報。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交易波動大的股票時需要考慮的因素,並提出了一套操作架構和規則。透過控制虧損在一定範圍內,以及選擇持續上漲趨勢的股票,提高勝率、降低損失、並實現高回報。
Thumbnail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分享一些市場的噪音, 以及後面會談到擊敗大盤績效的投資/交易方法。 一般來說, 在每天的交易上, 市場充斥的大量的訊息, 這些訊息常常對個股或大盤基本面沒有太多的影響, 但卻是會影響短期個股的報酬率
Thumbnail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分享一些市場的噪音, 以及後面會談到擊敗大盤績效的投資/交易方法。 一般來說, 在每天的交易上, 市場充斥的大量的訊息, 這些訊息常常對個股或大盤基本面沒有太多的影響, 但卻是會影響短期個股的報酬率
Thumbnail
一般人看待股市常用近期表現來推測未來績效,期待未來持續不變,但這並不切實際,獲利豐厚的產業會有新的競爭者加入,瓜分現有企業的利潤,股價上漲會吸引資金推升股價,降低投資報酬,同時也會增加獲利了結的賣壓,使行情不易延續
Thumbnail
一般人看待股市常用近期表現來推測未來績效,期待未來持續不變,但這並不切實際,獲利豐厚的產業會有新的競爭者加入,瓜分現有企業的利潤,股價上漲會吸引資金推升股價,降低投資報酬,同時也會增加獲利了結的賣壓,使行情不易延續
Thumbnail
探討投資者面對市場波動時的思考與行為,提醒要檢視自身的知識儲備、自律與決策品質,以避免短暫風光後的虧損。 強調持續超越大盤者通常難以企及,並提醒投資人要重視對手的強大,以及隱藏在市場裡的真正意圖。
Thumbnail
探討投資者面對市場波動時的思考與行為,提醒要檢視自身的知識儲備、自律與決策品質,以避免短暫風光後的虧損。 強調持續超越大盤者通常難以企及,並提醒投資人要重視對手的強大,以及隱藏在市場裡的真正意圖。
Thumbnail
長期持有股票時,股價波動可能與公司財報表現不符,這常是因為市場預期造成的。投資者應定期檢視自己的預期,如果公司持續成長且表現符合預期,則應繼續持有股票。在長期持有股票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多次類似情況,因此投資者應該習慣並適應這種情況。
Thumbnail
長期持有股票時,股價波動可能與公司財報表現不符,這常是因為市場預期造成的。投資者應定期檢視自己的預期,如果公司持續成長且表現符合預期,則應繼續持有股票。在長期持有股票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多次類似情況,因此投資者應該習慣並適應這種情況。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投資心得的筆記,包含了對市場觀察與案例分析、投資策略的思考以及對市場現狀的觀察與反思,分享了櫃買指數的觀察、投資策略的調整和投資心態的進一步思考,再向讀者提供了投資策略與未來展望和投資策略的實踐與挑戰,非常全面。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投資心得的筆記,包含了對市場觀察與案例分析、投資策略的思考以及對市場現狀的觀察與反思,分享了櫃買指數的觀察、投資策略的調整和投資心態的進一步思考,再向讀者提供了投資策略與未來展望和投資策略的實踐與挑戰,非常全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