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1985)這個片名裡,「回到」和「未來」兩個字眼似乎互相矛盾、不可共存。然而此作卻精準地抓住了觀眾眼光,並完美揭示主角馬帝在片中迫不得已進行的「時空旅行」,同時也暗示了他的冒險走向和最終目標。
如此簡單巧妙的設計,為整部電影營造出獨特的情境氛圍,然而,即使《回到未來》被譽為「穿越電影的鼻祖」,它的經典地位並不僅止於此一標籤。
電影開頭,畫面淡入,大量時鐘和鬧鐘映入觀眾眼簾,開門見山地將本作的主題「時間」視覺化。它們款式各異,發出的聲響也有所不同,機械齒輪、鐘擺、指針依照各自不同的頻率喀喀作響,逐一啟動充滿奇思妙想的裝置和發明⋯⋯《回到未來》一開場便耐人尋味。儘管時間不可逆,但電影卻揭示出人類作為肉身,穿越時間的可能性。
編導不僅在題材上大玩時間,使得因果關係無從預料卻又環環相扣,更以其剪輯技法無限度地拉長時間本真的跨度。尤其在最後關頭,關鍵雷擊打在鐘塔前的四分鐘,導演勞勃辛密克斯(Robert Lee Zemeckis)在馬帝與布朗博士的計畫上不斷製造新的危機,電線脫落、時光機汽車拋錨、大樹因雷擊而斷裂因此卡住電線⋯⋯致使所有的行動皆被壓在最後一刻才完成,將懸念推到最高。戲劇時間四分鐘,真實片長則有五、六分鐘以上,獨具匠心的敘事技巧和剪輯手法,看的觀眾不由得捏把冷汗。
《回到未來》的時空背景設定在 1985 年,同時也是出品年份,有別於現代科技的數位電腦和觸控螢幕,二十世紀末的機械多以按鈕、旋鈕和開關組成,如今看來有著濃厚的復古感(就連片中最為前衛新潮的時光機汽車 DeLorean DMC-12 也不例外)。《回到未來》以世紀末美學和創新設計組合成引人入勝的奇觀,經過時間考驗,成為時代經典。
在觀看科幻類型題材作品時,筆者尤其關注電影如何向觀眾「講解遊戲規則」。劇情電影畢竟不是科學課程,如何在解釋其科學原理和設定的同時又不顯得生澀難懂,一直是此類作品必須面對的一大難題。而《回到未來》在這方面絲毫不拖泥帶水,馬帝和布朗博士透過一問一答,順勢再讓名叫愛因斯坦的寵物狗上車實際演練一遍,短短幾分鐘便將時光機汽車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解釋得明白通透。此外,隨著劇情發展,導演勞勃辛密克斯(Robert Lee Zemeckis)也在各處埋下各種線索,小至傳單,大至鐘塔,都成為片中重要的資訊和伏筆。
儘管《回到未來》以「穿越時空」的科幻設定作為包裝,其核心終歸是在處理小家庭的現實問題。馬帝從 1985 年來到 1955 年,必須面對一個荒謬又緊迫的任務──幫助自己年輕的爸爸追求媽媽,從而確保自己的存在。更麻煩的是,青少年時期的媽媽洛倫似乎喜歡上了馬帝自己⋯⋯如此的劇情設定既幽默又極富張力,成功地將科幻元素與家庭 drama 相互揉和,而馬帝作為鮮明的少年英雄,其形象深深刻印在觀眾心中(儘管老套,但就是有效)。他年輕、富才華、善良勇敢且充滿行動力,無論身處多麽棘手的困境,他都迎難而上,展現不屈不撓的精神。在整個時空冒險中,馬帝身上的少年英雄特質被不斷放大,面對各種突發狀況,都具備靈活的臨場應變能力。
於是,十七歲的馬帝滑板一滑、油門一踩,所有問題便迎刃而解──少年歸來,順利回到熟悉的年代,也成功從槍口救下布朗博士的性命。不光是一人得道,麥佛萊一家人也隨之雞犬升天,家庭和樂美滿,不再受人欺凌。馬佛萊一家從魯蛇逆襲,不論處事個性、社經地位都得到巨幅改變。爸爸喬治不再懦弱怕事、媽媽洛倫不再是苦悶的怨婦,就連哥哥姐姐也變得自信開朗,一家人晉升人生勝利組的箇中奧妙,全是馬帝無心插柳的結果(畢竟馬帝從頭到尾都只是想順利回到 1985 年)。與此同時,惡霸畢夫的命運則完全相反,從原本高高在上的霸凌者變成仰人鼻息的小人物──自食惡果也是咎由自取。用現代文體來說,《回到未來》或許正是一部「逆襲爽片」:電影開頭越是憋屈,結局就越大快人心,編導亦有意識地讓正反派自始至終定位明確。
有趣的是,導演勞勃辛密克斯(Robert Lee Zemeckis)不僅擅長編織充滿奇想的科幻故事,也特別善於在虛構劇情中嵌入現實世界的流行文化。《回到未來》中,馬帝在 1955 年的舞會上用吉他彈奏了查克・貝瑞(Chuck Berry)的〈Johnny B. Goode〉(1958),他無意間啟發了這位當時正要邁向事業巔峰的搖滾傳奇歌手(歌曲原唱),彷彿馬帝就是這首歌曲的靈感源頭。
而此一手法並不僅限於《回到未來》,更是勞勃辛密克斯樂於反覆運用的敘事技巧。另一部經典之作《阿甘正傳》(Forrest Gump,1994),年輕的貓王(Elvis Presley)受到童年阿甘的獨特動作啟發,因而發明了〈Hound Dog〉(1958)歌曲裡極具標誌性的扭臀擺腿舞步;在訪談節目中,約翰藍儂(John Lennon)聽到甫見證「乒乓外交」的阿甘對中國的描述,回應道「no possessions?」、「no religion, too?」主持人隨後感歎「Hard to imagine.」最後約翰藍儂則以「It's easy if you try.」作結。對話間處處巧妙暗示了經典歌曲〈Imagine〉(1971)的歌詞靈感來源於此。這些虛構情節不僅作為彩蛋,更在電影中增添了主角見證歷史、參與歷史的傳奇色彩,令各路歌迷、影迷看得津津有味,回味無窮。
儘管《回到未來》距今已四十年,但它無疑是一部讓人百看不膩的經典之作。當然,作為一部科幻電影,它也並非完全沒有邏輯漏洞。比如,馬帝的父母在 1985 年時,為何沒有認出他就是 1955 年那個突然闖入他們生活的神秘少年?此外,明明馬帝只有改變父母熟識、戀愛的契機,為何未來走向就發生了如此巨大的轉變?多年來,這些小瑕疵確實引發了觀眾的熱烈討論,但它們並未影響電影的整體魅力。
一部好電影的價值並不在於其邏輯上的無懈可擊,而在於它能否打動人心。隨著時間推移,《回到未來》憑藉其精妙的劇情設計、細膩的鏡頭語言以及豐富的情感體驗,依然在影迷心中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無論反覆觀看多少遍,總能在其中發現新的樂趣和細節。只有這樣的作品,才稱得上是真正的「百看不膩」。
全文劇照/IMDb
責任編輯/黃曦
核稿編輯/張硯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