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投過幾次稿到報紙的生活/家庭副刊版面,幸而有被留用三次,也登出了。雖然稿費沒有多少,對自己辛苦的筆下耕耘也是一種鼓勵。重點是:報紙是沒有點讚及流量這種東西的。文章好不好,或者合不合適,都只在編輯的一念之間。而你可以想見:編輯先生小姐們每天要看幾十封,或者更多的讀者投稿,他們一定要挑出最適合該版品味及類型的文章,只要不對味,那麼就只好說聲抱歉,下次再連絡。
文章一經留用,在未刊出之前你不能一稿多投,或者投到任何公眾社群媒體上,所以你得等上一、兩個月。刊出後,有多少人閱讀,多少人按讚,你也不會知道,因為根本沒有按讚這個東西,也不會有留言。但是,它還是值得的,因為報社編輯的肯定畢竟有其份量,而且稿酬是具體的。有時再多的掌聲,比不上稿酬對你荷包的充實。
過去幾十年來,可能因為個性裡有相當程度的實用主義,坦白說我從來不看報紙副刊的,奇怪的是近來我居然真的開始寫作。大約一年多前嘗試用自己家裡的故事為題,投稿家庭版之後,幾次成功與失敗下來,慢慢也抓出編輯的品味。這種品味,也坦白說:不是我的品味。每次我翻開副刊家庭版,主要就是三種身份的人在寫:家庭主婦、退休的奶奶、年輕的媳婦。以性別來看,大約女性比男性為85/15%。以主題來看,親子互動、婆媳之間、祖孫之間、夫妻之間要占了相當大的比例,有時間雜會有一些短短的遊記,或者憶兒時,但是主調不脫就是溫馨、正能量、感恩,最好再帶點幽默,全篇的色彩就像是飄盪在天空的粉紅泡泡,像搖藍,像被濃縮、精煉後的充滿真、善、美與愛的世界,有時正面到近乎有些迂腐與不真實。一篇文章裡面如果有了這些「調味料」,那麼文章被採用的機率就很高。因為感情的份量實在太重,以女性觀點出發來寫作往往能得到最大的發揮,當然,應該也是因為家庭副刊的讀者都是居家的女性居多。
因為這種風格的小品文總是不斷的出現(其實我過去被刊出的三篇也是這種的),看到後來開始覺得了無新意,我甚至會想:「這篇看來毫無特色,這樣也能被刊出?」但是焉知當別人看到我的家庭版文章時,不也是同樣的想法?
小女兒被我「利用」了三次之後,近來覺得家裡能被我拿來用的那種輕飄飄、軟綿綿的題材已近乎枯竭。能寫的東西當然還有,只是沒有辦法寫成那樣軟性的筆調。所以,家庭版只是個開始,有時必須走出家庭版,往更深更廣的方向去探索,我們的文字才能越發成熟,只是話說回來,報紙畢竟是要給一般社會大眾看的,如果編輯認為不具有社會意義及文學價值,被摒棄的機會還是相當高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