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工程師的退休規劃與生活考量

甘果-avatar-img
發佈於財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我們這一群理工科系的五六年級生,學校畢業後進入科學園區的半導體產業,也就是聽聞的燒腦賣肝產業,似乎是大時代下的的宿命。當時總有一個夢想,希望可以在努力工作之後提前退休;離開公司,過著悠閒無壓力的生活。

其實,每當上班累了就夢想著有一天可以從產業界退休。但是就像陀螺一樣,每個月薪水入帳或是公司分紅發了就去付房貸;小孩出生/上學就繳學費、補習費;從拿 Sony 的攝影機到拿 iPhone 手機,跟拍小孩每個開學和畢業典禮。隨著時間流逝,退休這件往往只是同事間吃飯閒聊的話題而己,說過了也就算了。甘果果自己直到遇到親人離世前在病床上長談的話語,才真正認真地思考退休的準備。

半導體產業的工程師生活,看似物資財務無缺;但是,上有老下有小,真的要改變到沒有薪水的退休生活,也是相當地徬徨;特別是財務上到底需要多少才夠維持原有的生活品質。如果參考美國疫情前白領退休的思考;如果有一百萬美金,就可以把現有的房子賣了,到佛羅里達買個退休房,然後透過百萬美金的退休帳戶,領退休基金的利息或股利過簡單無慮的退休生活。那麼,如果在台北/新竹,所需要的金額,大概就是百萬美金打個八折,約略2400萬台幣;如果不在台北/新竹這些高生活費用地區的話,打個六折(註一),約略1800萬台幣;應該也是可以安穩退休的財務準備了吧。

再約略細算一下,以台灣投資市場保守長期4%的投資報酬率來看1800萬的退休準備,每個月應該會有6萬元的保守收入,再加上勞保約略每個月2萬元的收入,每個月8萬元的退休收入,似乎可以有不錯的生活品質(註二);如果是雙薪勞工,65歲以後,每個月財務收入可以再增加2萬元,來到每月10萬元;不過,現實上還有通膨的問題。如果,1800萬扣除長期2%的通膨損失,一個雙薪家庭每個月約當收入大概是7萬元;這時候如果還有小孩的就學負擔的話,似乎是有些辛苦。

所以,適當的退休時機,應該會在小孩有基本生活收入以後;或是預先就有足夠的教育基金,可以在退休後就完全負擔小孩的教育費用。而另外一方面,台灣及美國這幾年的投資市場報酬率都相當好;特別是有很多新上市的高獲利或高股息指數型基金的表現,都遠遠超過6%上。所以,如果按照「百萬美金」的退休規劃這幾年的資本所得扣除生活費用,應該退休資產也應該有相當的增長

退休基金的準備,可以是一個保守的強迫儲蓄計劃;以甘果果自己為例,這個過程比較積極的時期大約花了八年的時間。當然,就跟年輕時的夢想一樣,現在比勞保退休年齡提前幾年退休了。接下來的日子,在沒有公司和經濟的壓力下,重回校園當個學生;就是下個人生的階段吧。


*註一:依照主計處112年家庭收支調查「所得收入者平均每人所得來源按區域別分表」台北市平均所得為809,054元,高雄市平均所得為691,098元;兩個地區的平均所得比約為1:0.804。

*註二:依照主計處112年家庭收支調查「每戶可支配所得及消費支出依可支配所得按戶數五等分位表」中的第四分位資料來看;平均每戶人數為3.43人,可支配所得為1,341,995元,如果退休後每戶兩人為基準作為計算,可支配所得每年為782,504,每月為65,209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甘果的沙龍
4會員
25內容數
作者從國內主要的半導體公司退休,重回校園唸書;開始第三人生。分享退休投資規劃、科技產業經驗以及校園學習點滴。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許多理財專家,尤其那些想賣我們各種商品的業務員會條列出各種花費,算出你退休後要多少錢才能安享天年,而這個數字對絕大多數的受薪階級來說,恐怕是個天文數字。     對於少數企業主或擁有專業技術或高階主管的人來說,面對「存多少錢才能退休?」這個問題,也許幾年前是預估賺到三千萬就好,等到賺到三千萬後,又
Thumbnail
許多理財專家,尤其那些想賣我們各種商品的業務員會條列出各種花費,算出你退休後要多少錢才能安享天年,而這個數字對絕大多數的受薪階級來說,恐怕是個天文數字。     對於少數企業主或擁有專業技術或高階主管的人來說,面對「存多少錢才能退休?」這個問題,也許幾年前是預估賺到三千萬就好,等到賺到三千萬後,又
Thumbnail
現在的中年人要準備退休金常會感到力不從心,因為很多人在40歲過後,小孩還小,父母年老,工作上可能又卡住,擔心中年失業,收入在支付所有支出後,可能已所剩無幾,需要付房貸的人又更辛苦了。 上一代人養2~3個小孩,買了一兩間房子,還有餘裕能準備一定的退休金,甚至還能幫小孩付頭期款,為什麼差了一代差這麼多?
Thumbnail
現在的中年人要準備退休金常會感到力不從心,因為很多人在40歲過後,小孩還小,父母年老,工作上可能又卡住,擔心中年失業,收入在支付所有支出後,可能已所剩無幾,需要付房貸的人又更辛苦了。 上一代人養2~3個小孩,買了一兩間房子,還有餘裕能準備一定的退休金,甚至還能幫小孩付頭期款,為什麼差了一代差這麼多?
Thumbnail
可能是從小在理工環境長大的原因 小時候大多就是比成績、比誰比較會打game 到後來比考上的研究所 出了社會,就是比公司的名氣、title、年薪 剛出社會的我也不例外,總是把時間投入在工作 希望自己能越賺越多 但好像忘了問自己一句:到底在求什麼呢?
Thumbnail
可能是從小在理工環境長大的原因 小時候大多就是比成績、比誰比較會打game 到後來比考上的研究所 出了社會,就是比公司的名氣、title、年薪 剛出社會的我也不例外,總是把時間投入在工作 希望自己能越賺越多 但好像忘了問自己一句:到底在求什麼呢?
Thumbnail
二零一九年一月十四日,星期一。 我若能早在五十五歲前後有氣魄地向公司丟出一句:「夠了,老娘不幹了!」回家吃自己也不用擔心,那種能對工作說「要」、或「不要」的選擇權,真是無上的自由。 自己想五十五歲退休,可不是趕時髦。看看我現在的職業,究竟有多少人願意在零下十五、二十度的冬夜,頂著風寒冒著大雪去工作?
Thumbnail
二零一九年一月十四日,星期一。 我若能早在五十五歲前後有氣魄地向公司丟出一句:「夠了,老娘不幹了!」回家吃自己也不用擔心,那種能對工作說「要」、或「不要」的選擇權,真是無上的自由。 自己想五十五歲退休,可不是趕時髦。看看我現在的職業,究竟有多少人願意在零下十五、二十度的冬夜,頂著風寒冒著大雪去工作?
Thumbnail
連二年疫情雖然對全世界經濟造成影響,但是台灣在國際情勢的因緣際會之下,股市大漲,單以增加的市值來看,數百萬的投資人在過去一年每人平均獲利在百萬元以上。 有些行業因疫情受災慘重,但是也有不少產業年終獎金創歷史新高,但不管或多或少,大部分上班族還是可以拿到年終獎金。
Thumbnail
連二年疫情雖然對全世界經濟造成影響,但是台灣在國際情勢的因緣際會之下,股市大漲,單以增加的市值來看,數百萬的投資人在過去一年每人平均獲利在百萬元以上。 有些行業因疫情受災慘重,但是也有不少產業年終獎金創歷史新高,但不管或多或少,大部分上班族還是可以拿到年終獎金。
Thumbnail
這次全球疫情的一年多裡面,我發現許多的青中老年人,失去了穩定的月薪+獎金=主動收入/月,同時,也幾乎沒有被動收入,來支撐每月養家活口的需要。 所以,就想藉回顧我自己42年的職場生涯,整理”主動+被動“收入的累積過程,發展適合未來幾年的考慮考慮+準備方法,提供青中老年人轉型的參考喔
Thumbnail
這次全球疫情的一年多裡面,我發現許多的青中老年人,失去了穩定的月薪+獎金=主動收入/月,同時,也幾乎沒有被動收入,來支撐每月養家活口的需要。 所以,就想藉回顧我自己42年的職場生涯,整理”主動+被動“收入的累積過程,發展適合未來幾年的考慮考慮+準備方法,提供青中老年人轉型的參考喔
Thumbnail
07/18/2021-07/24/2021 最近在ptt看到一篇文章,討論有關台積電薪水的問題: E 在台灣普遍來說,受薪階級要有破百萬的年收入,進入科技業是比較可行的方法。雖然話說行行出狀元,但是要能吹冷氣上下班就能拿到百萬年薪,也要公司夠賺錢才有辦法。台灣是科技島,靠科技業賺全世界的錢,老闆賺
Thumbnail
07/18/2021-07/24/2021 最近在ptt看到一篇文章,討論有關台積電薪水的問題: E 在台灣普遍來說,受薪階級要有破百萬的年收入,進入科技業是比較可行的方法。雖然話說行行出狀元,但是要能吹冷氣上下班就能拿到百萬年薪,也要公司夠賺錢才有辦法。台灣是科技島,靠科技業賺全世界的錢,老闆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