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38|如何識別資源,讓自己走得更順?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局,是你身邊各種資源之間,相互關聯與相互作用的狀態與關係。」


「什麼是資源?人,物,名聲,都是資源。你身邊的一切其實都是與你有關的資源。」


「人只要想做事,就會有目標,有目標就有方向。當你往這個方向行動,你就會發現自己處在一個“局”裏面。」


「你身邊包圍的所有資源,都跟你有關係。有些資源支持你,你可以支配,是“正資源”;有些資源阻攔你,不能為你所用,稱為“負資源”。」


「人之所以困在一個局裡,就是攔著你的負資源太多,你衝不出去,無法達到預定目標。」


「把負資源移開,讓自己衝出去,那就是“破局”。」


「故意給他人設置負資源,讓他過不去,或者讓他必須按造你的意思,繞著彎手,就是“做局”。」


「“破局”,本質上是調整資源的性質,正個變負的,負的辯證的,然後變換資源和你之間的相互關係,讓自己能夠走得通。」


這段討論,來自寧向東老師的管理學課[1],啟發我對「做局」與「破局」的深刻思考。


尤其,寧向東老師提到的「正資源」與「負資源」的概念,十分有啟發,讓我想去盤點我目前手上的資源哪些是正資源哪些是負資源。


但資源本身其實沒有正負,而是要去以完成一件事情來推動。


舉例來說,如果要完成的事情,是「針對特定主題的科學研究」,


而設定 deliverable 是一個能夠投稿的初稿的話,


那麼具體的「任務 Task」就會出來:


01 選定研究題目

02 建立研究斷層

03 選定實驗方法

04 執行實驗

05 整理實驗數據

06 詮釋實驗數據

07 填補研究斷層

08 回應研究題目


而這些任務要完成,具體都要配置「資源」。


能為你所用的是正資源,阻饒你的是負資源。


所以,例如04執行實驗的資源,原本是人力資源,是新進的學生。


但此學生不夠成熟,情緒也很多,總是無法完成此任務,


這時候學生就成為了「負資源」,


而作為研究計畫的負責人,就需要將這個「負資源」翻成「正資源」。


一個是與這個學生交談,了解其狀況,然後看是否能align 他的 incentive,


來讓其開始動起來。


另一個方法是換一個更有動力的學生,去完成任務。


另一個方法是用AI直接替換掉這個學生。


而隨著去思考「任務」與「資源」之間的交互關係,


我現在逐漸領會到「管理」真的是匹配「任務」與「資源」的藝術。


把事情作成,真的是要找對人,能做事,能扛責任,


找到對的人,那麼事情就真的能做起來。


Reference

[1] 寧向東的管理學課-002講:資源關係|到底什麼是“局” (https://www.dedao.cn/course/article?id=BM30m4na5NkyKQOd3JjvDg7Eowd2GW)


raw-image


426會員
1.5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 沒有專注在一個核心專題上深入鑽研: - 許多研究生在面對大量學術資料時,容易陷入「什麼都很有趣」的陷阱,結果花費太多時間在不同領域上,而未能深入鑽研一個特定專題。這樣的學習方式會讓他們的研究成果缺乏深度,也無法在某個領域真正建立專業優勢。事實上,專題學習的關鍵在於聚焦,唯有專注於一
學習的過程不僅僅是單純的吸收知識,還需要透過思考與連結,將新知識融入已有的認知結構中。而卡片盒筆記法正是這樣一種工具,能夠幫助我們深入學習、產生連結,並且有效輸出知識。以下是關於如何運用卡片盒筆記法進行深度學習的心得與分享。 ▋ 深度思考的力量 卡片盒筆記法的精髓在於從內容中挖掘
你是否覺得一天更新一篇文章已經很困難了?但你可能不知道,許多國外強大的創作者一天能發數篇文章。關鍵在於他們掌握了有效的流程,能夠快速且穩定地生產內容。今天就來分享一個我實際操作過的數位寫作流程,幫助你輕鬆應用,達成每天發7篇的目標。 ▋從每天發一篇開始 一開始,別急著給自己太大壓力,先從
1. 以為收集新想法就代表“了解”新想法 - 很多同學習慣於大量瀏覽各種資料或文章,覺得只要把想法收集起來,就等於自己掌握了它們。然而,這些想法往往只是停留在表層,並沒有真正進入自己的知識體系。結果就是,遇到具體問題時,發現自己對這些想法其實一知半解,無法真正解釋或應用。 2.
對碩博士生來說,對話不僅僅是交換想法,更是學術研究與人際網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美國普立茲獎得主 Charles Duhigg 在他的書《Supercommunicators: How to Unlock the Secret Language of Connection》中,將「對話」分為三種類型
隨著人工智慧 (AI) 技術的飛速發展,碩博士生在學術研究過程中如何善用 AI,已經成為提升效率與競爭力的重要課題。美國學者 Ethan Mollick 在他2024年出版的書《Co-Intelligence: Living and Working with AI》中,強調了 AI 作為「通用科
1. 沒有專注在一個核心專題上深入鑽研: - 許多研究生在面對大量學術資料時,容易陷入「什麼都很有趣」的陷阱,結果花費太多時間在不同領域上,而未能深入鑽研一個特定專題。這樣的學習方式會讓他們的研究成果缺乏深度,也無法在某個領域真正建立專業優勢。事實上,專題學習的關鍵在於聚焦,唯有專注於一
學習的過程不僅僅是單純的吸收知識,還需要透過思考與連結,將新知識融入已有的認知結構中。而卡片盒筆記法正是這樣一種工具,能夠幫助我們深入學習、產生連結,並且有效輸出知識。以下是關於如何運用卡片盒筆記法進行深度學習的心得與分享。 ▋ 深度思考的力量 卡片盒筆記法的精髓在於從內容中挖掘
你是否覺得一天更新一篇文章已經很困難了?但你可能不知道,許多國外強大的創作者一天能發數篇文章。關鍵在於他們掌握了有效的流程,能夠快速且穩定地生產內容。今天就來分享一個我實際操作過的數位寫作流程,幫助你輕鬆應用,達成每天發7篇的目標。 ▋從每天發一篇開始 一開始,別急著給自己太大壓力,先從
1. 以為收集新想法就代表“了解”新想法 - 很多同學習慣於大量瀏覽各種資料或文章,覺得只要把想法收集起來,就等於自己掌握了它們。然而,這些想法往往只是停留在表層,並沒有真正進入自己的知識體系。結果就是,遇到具體問題時,發現自己對這些想法其實一知半解,無法真正解釋或應用。 2.
對碩博士生來說,對話不僅僅是交換想法,更是學術研究與人際網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美國普立茲獎得主 Charles Duhigg 在他的書《Supercommunicators: How to Unlock the Secret Language of Connection》中,將「對話」分為三種類型
隨著人工智慧 (AI) 技術的飛速發展,碩博士生在學術研究過程中如何善用 AI,已經成為提升效率與競爭力的重要課題。美國學者 Ethan Mollick 在他2024年出版的書《Co-Intelligence: Living and Working with AI》中,強調了 AI 作為「通用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培養更多元的角度、更高的接受度, 你會發現,所有的好事或壞事,都是有意義的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到此,我們開始拆解了觀察這件事:一方面是現象、一方面是概念,同時也稍微發現了觀察的方法也有影響。 本處處理的問題是如何找尋主題
詳細內容 ➠ https://joyying888.blogspot.com/2018/10/15.htm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YGQSmh6FWI
Thumbnail
關係的摸索,自我刨根的旅程,也是一種思念的方法。
Thumbnail
關係的摸索,自我刨根的旅程,也是思念的一種方法。
Thumbnail
關係的摸索,自我刨根的旅程,也是思念的一種方法。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培養更多元的角度、更高的接受度, 你會發現,所有的好事或壞事,都是有意義的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到此,我們開始拆解了觀察這件事:一方面是現象、一方面是概念,同時也稍微發現了觀察的方法也有影響。 本處處理的問題是如何找尋主題
詳細內容 ➠ https://joyying888.blogspot.com/2018/10/15.htm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YGQSmh6FWI
Thumbnail
關係的摸索,自我刨根的旅程,也是一種思念的方法。
Thumbnail
關係的摸索,自我刨根的旅程,也是思念的一種方法。
Thumbnail
關係的摸索,自我刨根的旅程,也是思念的一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