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蔚小姐:
雖然不想每天都在找妳訴苦,可如果不把這個心情說出來,總覺得會陷入思緒自轉、鑽牛角尖的地步。
打造一個能夠提升自己狀態的環境,其實也是必要的行動。最近領悟到這件事後,發現由內而外的改變思維固然重要,可是移除阻礙才能幫助自己加速推進。
譬如說,應該要保持桌面的整潔。散漫的桌面與雜物,讓自己沒辦法專心於一件事情上。前幾天,寫日記的時候發現,我的大腦疲倦時,下意識的舉動居然是滑手機,可這會促成一種負面循環,因為滑完手機事情進度delay,引起焦慮後,反而加速大腦的疲倦。《原子習慣》裡面所描述的神經連結,就是在諸多無意識中堆疊起來的。
又或者,意識到睡眠狀況紊亂的時候,讓自己處在放鬆的環境。實測了兩個月以後,發現這些作為是有幫助的(瞥除某些時候因為太興奮而睡不著不算的話)睡前減少藍光使用、將檯燈套上紙袋,讓光線呈現柔和的橘光而不是白光、點薰香等。乍看以為是增加儀式感,但我覺得那是一種跟身體溝通的方式,好像在告訴它:「嘿,我要睡覺了,來睡覺吧!」
鍵盤敲到這,突然發現,自己最在意的還是時間吧。與家人的切割和界線實在最難拿捏,細微到有時唯獨心底升起煩躁感,才會意識到這件事『越界』。人在個體性越來越明顯時,會有增加主控權的慾望,可在和家庭的時間安排上,如何妥協和協調,實為一大難題。我只能問自己:「我想要在關係裡面創造什麼?」免得又落入受害的模式。
我想要有很多Me time,可家人想要與我相處,這之間除了透過空間(直接搬家、製造距離)以外,是否還有其他方法?這是我目前正在苦思的。
總之,面對生活中的有些事情,反倒因為現在屬於自己的時間多了,才會慢慢意識到,這些都在潛移默化著我的生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