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士生如何有效做讀書紀錄?】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碩博士的學習過程中,閱讀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如何有效地紀錄讀書心得,往往成為許多人的困擾。日本作家倉下忠憲提到,讀書的基本紀錄方式是:「書籍情報+感想」,接著再進一步擴充。對於碩博士生來說,簡單有效的紀錄方式,不僅可以幫助整理知識,更能提升研究的效率。

raw-image



▌碩博士生的讀書習慣與變化

我在高中時期開始大量閱讀,這個契機來自於我的國文老師李靜妤,她的一句話深深影響了我:「每一本書都是作者對問題的詳細解答,了解書店裡有什麼書,將來遇到問題時,就能找到合適的書來解決。」這段話驅使我在學習階段,無論是大學、碩士、還是博士期間,都保持著不斷閱讀的習慣。


▌從長篇心得到簡化紀錄

作為碩博士生,我們經常會寫長篇的讀書心得,試圖條理分明地整理書中知識,特別是面對大量學術論文或專業書籍時,這種方式顯得尤為繁瑣。隨著學習的進程,我逐漸發現,寫得長不如寫得精簡有效。


32歲的我,對讀書紀錄有了新的理解:讀書是為了邂逅能引發思考的內容,而並非一定要寫出一篇長篇大論。只要能夠抓住書中的重點,並結合自己的感想,300字的紀錄其實已經足夠。


▌300字的精簡紀錄適合碩博士生

對碩博士生來說,時間非常寶貴。簡化讀書紀錄的方式,能讓我們在短時間內捕捉到書中最關鍵的部分,同時避免花太多時間在無謂的細節上。讀完一本書後,只需簡單記錄書籍的主要觀點,再加上個人的反思,大約300字,不僅能讓我們更好地整理思路,也為後續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參考資料。


總之,碩博士生的學習過程中,讀書紀錄是提高學習效率的好工具。以簡潔、精準為目標,將書籍的核心內容和個人感想濃縮於短短幾百字中,能讓我們在繁忙的學術生活中,依然保持高效的學習節奏。

avatar-img
531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想提升生產力的話,要以1日1週1月為單位管理工作,將每日的任務與大的目標結合。」 「每日用一張A4紙,製作「行動紀錄日報」,寫下6個內容: 內容一:今日的日期 內容二:一句話描述今天一天打算怎麼過 內容三:寫下最多六個今日的任務,標上1-6的優先級,以及每個任務的預計使
作為UCLA的博士後研究員,我輔導過許多碩博士生,並且目睹了不同申請者的成功與失敗。在這個過程中,我常常被問到:「到底UCLA的統計與資料科學系希望收什麼樣的學生?」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事實上,申請成功者往往具備一些共同特質——不僅僅是技術能力強,更重要的是他們能夠將技術與創意結合,提出實際可行
在現代研究中,許多人專注於解決已經存在的問題。然而,真正有深度、有系統的研究,必須從問題的根源出發,並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知識系統。這是一條難走的路,但同時也是通向真正突破與價值創造的關鍵。 ▋解決問題的背後——找到問題的源頭 傳統的研究思維通常圍繞著解決別人提出的問題。無論是技術上
無論是閱讀、學習,還是工作,能夠持續應用所學是成功的關鍵。而要做到這一點,建立一個有效的工作流習慣至關重要。當你希望在某一方面持續精進時,首先要思考如何保持穩定的輸出。 ▋建立輸出的流程 輸出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透過不斷嘗試,逐漸發展出來的。當你開始實踐某個任務時,做一次、兩次,你會發
1. 忽略引用資料來源: - 在台灣的教育體系中,寫作時往往沒有特別強調資料來源的重要性,導致許多學生在撰寫論文或報告時,經常會忽略標註資訊的出處。這不僅讓文章缺乏說服力,也讓讀者無法追溯資料來源進一步了解該議題。在國際學術圈中,這種做法可能會被視為不夠嚴謹,甚至可能引發學術倫理問題,影
作為碩博士生,日常生活充滿了閱讀與研究的任務,但寫作其實不僅僅是學術輸出的工具,它更是一種回顧自我、整理思緒的方式。最近,我開始嘗試透過寫讀書紀錄,來加深對英文、日文、中文出版物的理解,這過程中,我發現寫作其實是最好的回憶方式。 ▌我的讀書紀錄工作流:5個步驟 寫讀書紀錄的過程,不僅
「想提升生產力的話,要以1日1週1月為單位管理工作,將每日的任務與大的目標結合。」 「每日用一張A4紙,製作「行動紀錄日報」,寫下6個內容: 內容一:今日的日期 內容二:一句話描述今天一天打算怎麼過 內容三:寫下最多六個今日的任務,標上1-6的優先級,以及每個任務的預計使
作為UCLA的博士後研究員,我輔導過許多碩博士生,並且目睹了不同申請者的成功與失敗。在這個過程中,我常常被問到:「到底UCLA的統計與資料科學系希望收什麼樣的學生?」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事實上,申請成功者往往具備一些共同特質——不僅僅是技術能力強,更重要的是他們能夠將技術與創意結合,提出實際可行
在現代研究中,許多人專注於解決已經存在的問題。然而,真正有深度、有系統的研究,必須從問題的根源出發,並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知識系統。這是一條難走的路,但同時也是通向真正突破與價值創造的關鍵。 ▋解決問題的背後——找到問題的源頭 傳統的研究思維通常圍繞著解決別人提出的問題。無論是技術上
無論是閱讀、學習,還是工作,能夠持續應用所學是成功的關鍵。而要做到這一點,建立一個有效的工作流習慣至關重要。當你希望在某一方面持續精進時,首先要思考如何保持穩定的輸出。 ▋建立輸出的流程 輸出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透過不斷嘗試,逐漸發展出來的。當你開始實踐某個任務時,做一次、兩次,你會發
1. 忽略引用資料來源: - 在台灣的教育體系中,寫作時往往沒有特別強調資料來源的重要性,導致許多學生在撰寫論文或報告時,經常會忽略標註資訊的出處。這不僅讓文章缺乏說服力,也讓讀者無法追溯資料來源進一步了解該議題。在國際學術圈中,這種做法可能會被視為不夠嚴謹,甚至可能引發學術倫理問題,影
作為碩博士生,日常生活充滿了閱讀與研究的任務,但寫作其實不僅僅是學術輸出的工具,它更是一種回顧自我、整理思緒的方式。最近,我開始嘗試透過寫讀書紀錄,來加深對英文、日文、中文出版物的理解,這過程中,我發現寫作其實是最好的回憶方式。 ▌我的讀書紀錄工作流:5個步驟 寫讀書紀錄的過程,不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我開始大量閱讀,是從高中時期開始的。那時,我就讀於屏東高中的數理資優班,並受到國文老師李靜妤的深刻影響。她在高中的第一堂國文課上說了一句話,至今仍然銘記於心: 「高中生要多去書店,了解書店裡有什麼書。每一本書都是作者對他遇到問題的詳細解答,你現在或許還沒遇到那些問題,但先去了解哪些問題有哪些答
Thumbnail
在知識爆炸的時代,有效地吸收與應用閱讀中的信息對學習者來說是一大挑戰。本文探討了三種不同層次的讀書筆記方法,包括局部碎片化的九合一讀書筆記、全局概覽的心智圖筆記及結構內化的閱讀心得文章。這些方法不僅有助於記錄和整理信息,還能促進理解與記憶,幫助學習者將知識內化為智慧,提升學習效果和實用能力。
我在高中與大學時期,也是 Note Taker。 年輕的時候買了很多書,翻了很多書, 到處看來看去,但總是覺得東西都有點印象, 用聊天的還能說出一些故事自圓其說, 但如果用寫的,每個字都憋得很困難。 但隨著抵達碩士與博士時期, 用寫作表達想法是每天都要做的事, 我開始在寫作上下足功夫。
Thumbnail
過去我學習的方式的是多閱讀而少輸出,因為覺得自己累積不夠寫不出好文章,再來就是相信讀書是潛意識的潛移默化,曾經聽過一句話: 「你讀過的書,都藏在你的氣質裡。」
1. 追求整本書讀完 - 很多學生會執著於把整本書從頭到尾讀完,卻忽略了是否真正吸收了書中的重要知識點。這種追求完美的閱讀方式容易讓人感到壓力,反而無法從閱讀中獲得真正的啟發與樂趣。其實,與其專注於讀完每一頁,不如專注於書中對你有啟發的部分,這樣才能更有效地利用你的時間和精力。 2.
1. 讀書基本的紀錄: - 紀錄書籍情報和感想是讀書的基本步驟。這個建議來自日本作者倉下忠憲的著書《ロギング仕事術》,在書中的第133頁提到這一點。從高中開始,我的閱讀記錄方式就一直在變化。 2. 書店探索的重要性: - 高中的國文老師李靜妤在第一堂課時告訴我們:「高中生要
Thumbnail
好快來到七月了💦,剛準備完期末考的我花了點時間整理了自己讀書的方式,也趁這個機會分享給有需要的人,雖然我的成績一直以來都沒有到非常好,但是跟身邊的朋友分享完他們都說很受用,於是讓我有想分享一下自己讀書的心得還有一些簡單的方法。
「讀書基本的紀錄是:書籍情報+感想,接著進一步擴充。」 這一句話,節錄於日本作者倉下忠憲[1]的著書, 《ロギング仕事術: 課題に気づく、タスクが片づく、成果が上がる 》[2]的第133頁。 這樣一想,我讀書作紀錄的方式習慣一直在變化。 我是在高中開始時,大量開始看書的。
選譯筆記是每位熱愛閱讀的學習者不可或缺的工具, 它能幫助你在浩瀚資訊中提取精華, 提升理解與分析能力, 更重要的是, 透過選譯筆記,你能以計劃性的方式累積專業知識。 ▋進階技巧1 - 精準紀錄觀點 選譯筆記不同於完整翻譯, 重點在於摘錄文章中引發你共鳴的觀點
Thumbnail
在學術寫作中,掌握「關鍵字閱讀」技術至關重要。 對於學術研究者來說, 有效地從大量的學術文獻中提煉出核心資訊是一項挑戰。 關鍵字閱讀不僅可以幫助你避免被不必要的細節所淹沒, 還能讓你更聚焦於與研究主題相關的資訊。 結合「書目卡 Bibcard」的使用, 這種閱讀方式能夠大大提高你的閱讀效
我開始大量閱讀,是從高中時期開始的。那時,我就讀於屏東高中的數理資優班,並受到國文老師李靜妤的深刻影響。她在高中的第一堂國文課上說了一句話,至今仍然銘記於心: 「高中生要多去書店,了解書店裡有什麼書。每一本書都是作者對他遇到問題的詳細解答,你現在或許還沒遇到那些問題,但先去了解哪些問題有哪些答
Thumbnail
在知識爆炸的時代,有效地吸收與應用閱讀中的信息對學習者來說是一大挑戰。本文探討了三種不同層次的讀書筆記方法,包括局部碎片化的九合一讀書筆記、全局概覽的心智圖筆記及結構內化的閱讀心得文章。這些方法不僅有助於記錄和整理信息,還能促進理解與記憶,幫助學習者將知識內化為智慧,提升學習效果和實用能力。
我在高中與大學時期,也是 Note Taker。 年輕的時候買了很多書,翻了很多書, 到處看來看去,但總是覺得東西都有點印象, 用聊天的還能說出一些故事自圓其說, 但如果用寫的,每個字都憋得很困難。 但隨著抵達碩士與博士時期, 用寫作表達想法是每天都要做的事, 我開始在寫作上下足功夫。
Thumbnail
過去我學習的方式的是多閱讀而少輸出,因為覺得自己累積不夠寫不出好文章,再來就是相信讀書是潛意識的潛移默化,曾經聽過一句話: 「你讀過的書,都藏在你的氣質裡。」
1. 追求整本書讀完 - 很多學生會執著於把整本書從頭到尾讀完,卻忽略了是否真正吸收了書中的重要知識點。這種追求完美的閱讀方式容易讓人感到壓力,反而無法從閱讀中獲得真正的啟發與樂趣。其實,與其專注於讀完每一頁,不如專注於書中對你有啟發的部分,這樣才能更有效地利用你的時間和精力。 2.
1. 讀書基本的紀錄: - 紀錄書籍情報和感想是讀書的基本步驟。這個建議來自日本作者倉下忠憲的著書《ロギング仕事術》,在書中的第133頁提到這一點。從高中開始,我的閱讀記錄方式就一直在變化。 2. 書店探索的重要性: - 高中的國文老師李靜妤在第一堂課時告訴我們:「高中生要
Thumbnail
好快來到七月了💦,剛準備完期末考的我花了點時間整理了自己讀書的方式,也趁這個機會分享給有需要的人,雖然我的成績一直以來都沒有到非常好,但是跟身邊的朋友分享完他們都說很受用,於是讓我有想分享一下自己讀書的心得還有一些簡單的方法。
「讀書基本的紀錄是:書籍情報+感想,接著進一步擴充。」 這一句話,節錄於日本作者倉下忠憲[1]的著書, 《ロギング仕事術: 課題に気づく、タスクが片づく、成果が上がる 》[2]的第133頁。 這樣一想,我讀書作紀錄的方式習慣一直在變化。 我是在高中開始時,大量開始看書的。
選譯筆記是每位熱愛閱讀的學習者不可或缺的工具, 它能幫助你在浩瀚資訊中提取精華, 提升理解與分析能力, 更重要的是, 透過選譯筆記,你能以計劃性的方式累積專業知識。 ▋進階技巧1 - 精準紀錄觀點 選譯筆記不同於完整翻譯, 重點在於摘錄文章中引發你共鳴的觀點
Thumbnail
在學術寫作中,掌握「關鍵字閱讀」技術至關重要。 對於學術研究者來說, 有效地從大量的學術文獻中提煉出核心資訊是一項挑戰。 關鍵字閱讀不僅可以幫助你避免被不必要的細節所淹沒, 還能讓你更聚焦於與研究主題相關的資訊。 結合「書目卡 Bibcard」的使用, 這種閱讀方式能夠大大提高你的閱讀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