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沒有問題才是一個可怕的問題|與老闆爸爸的日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自從研究所畢業回家工作後,按表操課簡直比學生時期更是鐵的紀律。因為在老闆爸爸的眼裡,做不好時間管理,就等同於做不到公司管理、人生管理。

六點鬧鐘一響,睡眼惺忪的朦朧還是有辦法精準的按下最下方「停止」,而不是斗大的「稍後提醒」。果然,小屁孩才不管什麼鐵的紀律。只是被罵久了,還是有點羞恥心的(其實只是不想再被罵了,太煩人了)我開始將鬧鐘的時間慢慢往前調整,讓自己習慣在六點之前就先醒來(然後繼續倒頭睡)。

不過這招也倒是挺有效果的,大概經過一個半月之後(慚愧啊),我漸漸的可以在六點的鬧鐘響起之前,就爬起來,毫無障礙。。。

到公司的第一個活動是「晨會」,因為也就兩個人,其實就像是在聊天一樣,相互分享前一天彼此遇到的客戶狀況、廠商狀況、如何請款、誰說了什麼、誰做了什麼、明天亦或者是這禮拜有沒有什麼事情是需要提前安排調度的,總之就是訊息交換就對了。

大約在前一週的某天,我印象深刻,當老闆爸爸問了我:「好吧,我說完了,你有什麼問題嗎?」我便回覆:「沒有啊,你剛剛說的那些昨天都說過了,我今天的工作任務就是要把你交代的事情做完啊」緊接著就是換來一頓罵......XD

當下的情緒是不悅的,但是到了今天我突然想明白了,其實「沒有問題」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當一位管理者,乃至執行者也好,若可以輕易的脫口說出「沒有問題」,其實他在操作的過程中,是沒有在思考的。也就是說,這樣的行為最後會導致我們讓自己成為一位非常容易被取代的人,因為只會接收指令、執行指令,在現在這個時代已經被遠遠的拋在後頭了。擁有人工智慧的聊天機器人,便是跳脫了「單純的」執行指令。

要贏過AI,就要活得更像人。

所以我開始帶著「問題意識」去工作,我發現就突然冒出好多問題,諸如:某某客戶他們的最終決定權是誰?為什麼一樣的產品賣給不同的客戶全都是不同的單價?為什麼這個客戶他的量超少卻可以拿到相對低價?某某客戶可以請款了嗎?你希望我怎麼跟你更新日程、周行程?你希望每個月印出哪些報表?blahblah......真的好多問題可以問!

這明明是我所熟悉的呀!我所喜愛的社會學便是這樣教我思考的才對啊。正所謂,換了位置、換腦袋吧,從面對書本、坐在教室,再到面對形形色色的人、坐在辦公桌,於我來說,也是迎來很大的身份轉換與心境轉換。

永遠要記得戴上「為什麼」的濾鏡來看待這個世界,對一切產生好奇心、質疑一切、不輕易相信既定事實,因為那可能是偏誤帶來的正確,又或者是對於自己的過於自信,都是危險的。

總而言之,最大的期望就是!希望11月開始不要再每天被罵了!至少兩天一次就好????(沒志氣)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魚丸-avatar-img
2024/10/17
喜歡作者的跟爸爸的互動及分享 好可愛XDDD 希望持續更新
avatar-img
予晞🌸的沙龍
217會員
233內容數
關於影像的省思,也關於在生活裡浮沉的方舟
予晞🌸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7
本文探討做生意的趣味性、人際關係與信任的重要性、以及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作者以自身經驗分享做生意的心得,並藉由影集《艾蜜莉在巴黎》帶出 work-life balance 的議題,最後表達想逃離臺灣的想法。
2025/04/27
本文探討做生意的趣味性、人際關係與信任的重要性、以及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作者以自身經驗分享做生意的心得,並藉由影集《艾蜜莉在巴黎》帶出 work-life balance 的議題,最後表達想逃離臺灣的想法。
2025/04/09
突然覺得努力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因為成就自己是有限的,成就他人才有機會創造無限。可是當自身的能力不足以讓他人信服,也就不存在成就他人,所以在這之前,還是必須先自我成就。 努力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要努力?外在壓力的促使是其一,但是長期的驅動力呢?心裡的能量與使命要開啟,要趕快想辦法解套轉動。才不會被
2025/04/09
突然覺得努力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因為成就自己是有限的,成就他人才有機會創造無限。可是當自身的能力不足以讓他人信服,也就不存在成就他人,所以在這之前,還是必須先自我成就。 努力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要努力?外在壓力的促使是其一,但是長期的驅動力呢?心裡的能量與使命要開啟,要趕快想辦法解套轉動。才不會被
2025/04/01
本文探討分享的本質與意義,並藉由觀察社會現象、個人經驗和影集《誰來晚餐》的案例,反思現代人對於物質與生活價值的追求。文章點出注意力經濟的時代背景下,分享行為背後的權力關係和自我塑造,並提出對簡樸生活及放下執唸的省思。
Thumbnail
2025/04/01
本文探討分享的本質與意義,並藉由觀察社會現象、個人經驗和影集《誰來晚餐》的案例,反思現代人對於物質與生活價值的追求。文章點出注意力經濟的時代背景下,分享行為背後的權力關係和自我塑造,並提出對簡樸生活及放下執唸的省思。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