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覺得努力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因為成就自己是有限的,成就他人才有機會創造無限。可是當自身的能力不足以讓他人信服,也就不存在成就他人,所以在這之前,還是必須先自我成就。
努力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要努力?外在壓力的促使是其一,但是長期的驅動力呢?心裡的能量與使命要開啟,要趕快想辦法解套轉動。才不會被自我矛盾卡死。很多道理邏輯都明白,但是似乎還有某個關鍵因素沒有看見,讓自己始終搖擺。於是中庸,於是,無法成就自己,也無法成就他人。有時也會嘗試說服自己,中庸,或許才是處世之道。但很遺憾地,說服不了自己。所以我在找的是處世之道還是內在動力?
今天下午和一位二代聊了近四小時。很有能力,對自我要求極高,會很多事情,不會的,但如果需要會,他就去把它學會,並且做到那個領域具代表性的存在。正職、副業、興趣,一切發展都在軌道上,按部就班的不斷成長茁壯。
他終於搬離家裡,在外租屋近兩個月了。因為長期的高壓運轉,身心健康出了狀況。他需要下班後獨立的生活空間喘息、重整。
很多看似光鮮亮麗的外在,多數人會心生羨慕,少數人會心裡滴咕:「要是能跟他交換人生就好了」可是真的是這樣嗎?交換人生就會順風順水嗎?活成別人的樣子,生命就完整了嗎?
人類喜歡算命,人類喜歡提前預知未知,好似這樣一切就得以防範,一切厄運災難都能化解。殊不知正是所有的擔憂,提前了拉長了悲劇。因為「未知」反而能夠用心專注在生活,而「已知」就是讓自己活在恐懼之中。
最好的人設就是真實的你,最好的命格就是你自己的命盤。
那天在網路上看到這句話,怔住了一瞬。原來,苦心追求的更好的人生並不存在。成為自己,學習成為自己,讓真實的自己呈顯出來。
所以我缺乏的是「認識自己」嗎?還是就單純太把煩惱放大,誤以為這些事情值德思考?為什麼很多疑問在心中產生困惑?為什麼那些我已經知道答案的問題,依然困擾著我?是因為那些在腦袋裡的答案是學習來的,而不是源自我的想法嗎?
那人為什麼需要學習,又或者說,我們該用什麼方式學習、用什麼途徑學習才能夠找到想要的答案?
既然有錢的目的是提高生活品質,那在滿足一定程度的生活品質之後,為什麼不能停下腳步,慢活?為什麼世界越來越快?為什麼動盪的波動越來越頻繁且劇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