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愚人節,所以說點想說的|青春解茫

4月1日:愚人節,所以說點想說的|青春解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如果分享的結果只是為了分享,而不想對回應有所回覆,那分享還是分享嗎?所以「分享」這件事本身是非常具有權力位階的。我分享,所以你們要看,但我沒有要回覆/我選擇不回覆。還是說,欲言又止的暫緩回覆。思考再三最後選擇不回覆。

可是這樣其實才是對的。對吧。因為注意力在這時代是稀缺資源,文字的普及與氾濫作為今日大眾溝通傳遞的媒介,字裡行間、一字一句、一撇一捺,都需要被貢獻時間金幣。

所以說,「分享」這件事本身不在於你看見了什麼、你了解了多少,而是我想告訴你什麼、我想讓你知道些什麼。「我」永遠是主體。


分享就是在塑造,不只是塑造出他人眼中的理想型,也是塑造出自己想像中的樣子。

家是心裡的延伸,我們分享很多光鮮亮麗的外在,像是在外用餐、在外遊玩、在外的裝扮、在外的談吐互動。但我們鮮少分享在「家」這個空間獨處所呈顯的樣子。

我喜歡談論空間,我喜歡人文地理學不斷地談論空間中的權力。我們,之於空間,如何相互支配。


越是喜歡一個人,就越想要了解他的生活,就會想辦法從他的文字裡、相片裡盡可能找出些貓膩與相似性。好似讀久了,就讀懂了。可是那只是他對於外在世界的呈顯。


我過去有某一段時間很喜歡「體驗」這個詞。甚至可以說我信奉「體驗」這個價值系統。我認為人生就是來體驗的。

可是我在某次看到了一則觀點分享,文章中說「體驗」其實是最毒的心靈雞湯。因為如果將體驗作為目的,才是一種限制。會誤以為凡事有「體驗到」就好了。殊不知正是這種易於滿足,才造成了沾沾自喜的貧脊。

可是貧脊不好嗎?沒有擁有過豐盛,就不會有相對的貧脊。人生所有的得失都是比較出來的。


最近看了公視誰來晚餐的「賺錢和理想人生?一家三口存款五萬,客廳有榻榻米和日式地爐【誰來晚餐16-2】」這集:

這一家三口人,每個月總是生活在低於五萬元新台幣的中低收邊緣,住在租金八千元的房舍裡,但是看得出來,除了沒有錢,他們生活的非常富足。

因為家,是心的延伸。他們的家,不是家徒四壁,不是一般常態看見的極簡,而是別緻素雅、擁有他們用心生活的痕跡。每個角落都具有禪意。


這社會有好多問題都源自自欺欺人,最後只好自娛娛人。愚人節的用意,是否也在於,在這一天,好好的開個玩笑吧。

生活在金山的這家人,每月僅擁有五萬元的可支配額度,但是除了錢,他們卻真的照顧好了方方面面。不過度消費、不消費不需要的東西、清晰知道真正的需要。

從播出三週觀看次數122萬,還有留言數2808則就可以知道,台灣還是有很大一部分人嚮往著這樣的生活樣態,包括我。

所以呢,我們為什麼放不下?為什麼在重複確認需要之後,仍然會把不需要的東西帶到身邊、放在房間,最後又捨不得丟棄、無法放下。


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未來嚮往的生活與願景,愚人節快樂。



raw-image
avatar-img
予晞🌸的沙龍
216會員
226內容數
關於影像的省思,也關於在生活裡浮沉的方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予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文探討做生意的趣味性、人際關係與信任的重要性、以及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作者以自身經驗分享做生意的心得,並藉由影集《艾蜜莉在巴黎》帶出 work-life balance 的議題,最後表達想逃離臺灣的想法。
突然覺得努力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因為成就自己是有限的,成就他人才有機會創造無限。可是當自身的能力不足以讓他人信服,也就不存在成就他人,所以在這之前,還是必須先自我成就。 努力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要努力?外在壓力的促使是其一,但是長期的驅動力呢?心裡的能量與使命要開啟,要趕快想辦法解套轉動。才不會被
這篇文章探討了臺灣年輕人在職場上面臨的困境與價值觀轉變,以及如何平衡個人理想與產業發展的需求。文章以自身經歷和觀察為例,分析了傳產的困境、勞工權益與公司發展之間的關係,並鼓勵年輕人積極尋找與自身職涯理念相符的工作,為產業發展貢獻力量,並在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
本文探討做生意的趣味性、人際關係與信任的重要性、以及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作者以自身經驗分享做生意的心得,並藉由影集《艾蜜莉在巴黎》帶出 work-life balance 的議題,最後表達想逃離臺灣的想法。
突然覺得努力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因為成就自己是有限的,成就他人才有機會創造無限。可是當自身的能力不足以讓他人信服,也就不存在成就他人,所以在這之前,還是必須先自我成就。 努力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要努力?外在壓力的促使是其一,但是長期的驅動力呢?心裡的能量與使命要開啟,要趕快想辦法解套轉動。才不會被
這篇文章探討了臺灣年輕人在職場上面臨的困境與價值觀轉變,以及如何平衡個人理想與產業發展的需求。文章以自身經歷和觀察為例,分析了傳產的困境、勞工權益與公司發展之間的關係,並鼓勵年輕人積極尋找與自身職涯理念相符的工作,為產業發展貢獻力量,並在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