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望者之歌」講述的是一個小孩如何從「白人鄉巴佬」社群脫身而出,最後擠身進入菁英階級的故事。這個社群裡的小孩,從小就得和貧窮、粗俗、飢餓,求活等打交道,每天在不當管教,辱罵,毒打,輕忽中度過。事實上,類似故事早就見諸於美國非裔、拉丁社群、美國原住民…中出現過,已經是司空見慣,完全不足為奇的老套故事了。只因為出乎學術界和政界意料之外的發生在美國白人的勞工階級身上,因而特別引發注意,又因源自親身經歷,文筆亦佳,因此令人特別有感。
馬凱碩(?)曾經提及政治的好壞,政府的良劣要看是否能給社會最底層的百分之五十的公民帶來未來的希望和生活的改善?他認為美國大選之所以落入兩極,幾乎造成分裂,乃因最底層的百分之五十看不到希望,在絶望之下,他們只能用選票來表達自己的憤怒。問題是將焦點放在移民搶奪工作;廉價品讓他們喪失工作,就能找回自己的工作?就能改善他們的生活?貧富差距越大越大也越多的台灣,可以從中獲得些什麼啟示呢?
葉佳怡(譯)(2017)。絕望者之歌:一個美國白人家族的悲劇與重生(J.D. Vance著)。台北:八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