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哥哥回家之後氣呼呼的說,家裡的那把折傘壞了,在風雨很大的時候一直開花一直開花,它太軟了啦!
聽到這個"抱怨",加上他的情緒,我開始有點不耐,但更多的是不解。
我說,那你要換直傘嗎?
他說,不要,我想用折傘。
我覺得他卡住了,我很不喜歡小孩卡在一個不高興又不改變的狀態,所以我就說,那有沒有可能是使用折傘的方式不對呢?
我示範了折傘要怎麼按照風向調整的方法,哥哥馬上否決,他說,他看周圍的人撐著折傘都沒有這樣啊!然後表演了別人很優雅的撐傘走路的樣子。
因為我正要出門,也覺得內心莫名煩躁,於是就問他,那既然壞了,為什麼不在路上就把它丟掉呢?他說:因為我怕你說我浪費。
我聽完什麼都沒說就出門了,一路上一直在想到底是哪裡怪?我在意的是什麼?
後來看完牙醫,走路回家時我把整件事情想通了。
我在意的是思考的窄化,對於一個問題或一個現象,只有一種歸因,而這個單一的歸因又讓自己陷入負面情緒中,接著由情緒又陷入負面的"認定"中。哥哥的確有這個傾向,隨著年紀越大應該要越有彈性才對,越來越窄化是不應該的。
回家以後,我把他找來,畫了一張圖給他,從"折傘被風吹壞"出發,拉了一條線寫下他的推論:折傘品質不好。接著問他,那你要怎麼證明你的假設?他說,因為我把它撐開的時候就軟軟的阿!我說不是這種證明,我想你需要去買一把你覺得品質好的折傘,然後在有風雨的時候撐出去試試看,那這個錢我可以幫你出,做為我投資你驗證你的假設的過程。
接著我問他,那除了這個原因,還有其他的原因嗎?他說:折傘本身可能就不適合被風吹。我寫了下來,問他還有嗎?他說沒有了。我說,這就是我在意的地方:對一個現象只有一個假設,沒有去驗證它就認定,接著產生負面情緒,再從負面情緒產生某種認定,譬如說:我就是運氣很差都拿到很爛的傘、我們家的傘都品質很差,這樣窄化的思考是我不想看到的。
我在旁邊畫了幾個圈圈的連線,跟他說這是你們小時候,對於一個問題只有一種解釋,但你現在長大了,應該對一個問題有三四種解釋,並且一一驗證它,你的思考才不會窄化,才會彈性比較大。
哥哥默默地聽我說,應該有聽進去。
我接著說,當你提出你覺得是傘的品質不好的時候,你知道為什麼我要提出很多其他可能性的問題問你嗎?我不是要說你說的不對,或是要跟你辯論,那是因為我從以前到現在,已經經歷過無數次"在風雨中撐著傘"的情況了,所以這些是我實驗過驗證過的假設,想把我的經驗傳給你。我解說了我這樣做真正的意思,同時也想在做法上和他達成共識,於是就問他:但是如果我直接說有可能你會覺得我在碎念,或是在否定你的想法,那你覺得我要怎樣做你會比較能接受呢?
哥哥沒說話,我接著說,是不是以後我都畫一張這個給你就好?他就笑了。
我說,還是不然以後你就直接跟我說你的假設,再說你需要錢或是空間去驗證你的假設,那我就不會有什麼意見,因為我知道你有在思考與驗證,我在意的是這個。
最後我說,你越來越大,可能會越來越不想聽大人講的話,所以我必須確定你學會如何為一個現象想出很多可能的假設,並且學會一一驗證,刪去不對的。這樣我就能知道就算大人不在你身邊你也知道怎樣有彈性的思考事情,我們也就不會管那麼多了。
阿,我只差沒說出"這就是批判性思考"這句話而已了!
但這的確就是人生中很重要的對自己進行批判性思考的技能阿!特別對於有自己意見、不想聽別人意見(就是我&我兒)的人來說很重要,才能避免陷入太過主觀與剛愎自用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