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玄奘大師取經之路----絲路之旅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2019年8月18日上午,離開了烏魯木齊,前往吐魯番,正式開始了絲路行程。

從烏魯木齊到吐魯番的高速公路「烏吐高速公路」沿線風勢好強,連火車都會吹翻。路上有兩大風力發電廠,風電機節次鱗比的站在大戈壁上,相當壯觀,風力發電年產量很大。

沒到過新疆不知道新疆物產豐饒,戈壁沙漠盛產石油之外,還富含礦藏。綿延的山脈外觀看來黑黑一片,就是富含煤礦,深綠一片的就是富含銅礦,紅通通的山就是富含鐵礦。

吐魯番附近紅通通的火焰山,就是鐵礦豐富。鐵質在空氣中氧化,散發熱氣,所以夏天火焰山附近地表溫度高達70度,那就是為什麼西遊記裏面說唐僧得去跟鐵扇公主借芭蕉扇,一邊搧扇子降溫,一邊通過火焰山,要不師徒全都烤焦了。我們只在火焰山旁徒步了兩三百公尺,趕緊衝上接駁車,要不然也是小命不保。

 

吐魯番,世界上最熱最旱的地方,滿眼黃沙,為什麼從漢朝時代開始就有人居?神奇的是水從那裡來?綠洲,逐水草而居是一種生活方式,「坎兒井」是另一種方式。

 

坎兒井是什麼概念呢?在這麼酷熱的地方,水資源不能暴露在地表上,必須隱藏在地下,需要的時候才取出來用。吐魯番窪地周邊是天山山脈,天山的雪融化後水量豐沛,但在地表的會被蒸發乾涸,只有流進地面下的水才能封存。人們每隔若干距離打鑿深入地底的井渠,並將每口井從地下的井底連貫起來,成為暗渠(地下水圳),集中到澇壩(地下蓄水池),再供應居民食用及灌溉。這樣的工程上千年來,不斷維修改進,越做越好,在吐魯番地區現在共有1100多條坎兒井,養活一方百姓,這樣了不起的工程奇蹟,令人嘆為觀止!吐魯番窪地雖然極熱極旱,號稱「火洲」,但是因為有了坎兒井,這兒的葡萄及瓜果,長得又香又甜!

 

今天的吐魯番,有一座名城:「高昌古城」,唐朝玄奘大師立志西向赴印度取經時,曾途經此處弘法。當時朝廷與邊疆突厥部族衝突,嚴禁百姓出境。西元627年秋天,玄奘大師私闖大唐邊關,經秦州、涼州、蘭州、瓜州,歷九死一生,終於出境到達伊吾國,於628年初到達高昌國。

 

高昌位於天山南北孔道,氣候溫暖,盛產蠶絲及大麥,是絲綢之路北路要衝。該國政治穩定,物產豐富,文化發達,中西使節、商客和僧侶過往頻繁,是唐朝時中西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樞紐。高昌居民以漢族為主,另有少數西域民族粟特人。漢族傳統文化在此一直占著主導地位,人民風俗信仰佛法,混有信奉天神。高昌國王麴文泰篤信佛教,恭迎禮敬玄奘法師入城,請他登壇講經弘法,法師講經數日後,王又希望他常駐高昌,教化民眾,安定民心,但法師表明自己西去取經的決心,甚至絕食以明志說:「骨被王留,識神未必留也。」高昌王最後只好支持法師奔赴前程,卻又依依不捨,相約回程時再見,並供養法師許多金銀珠寶及僕從坐騎,護送他順利通過西域各國。西元640年,麴文泰國王去世,同年高昌國被唐所滅。之後過了三、四年,玄奘法師取經回程時,聽說此事,物是人非,雖心下悵然,但仍依約赴高昌講經數日。

 

我們原來是想參觀高昌古城,但古城正在維修不開放,因此我們轉而去了離此不遠的「交河故城」。

交河的歷史很久遠了,《漢書西域傳》說西元前108年漢朝大將破姑師,改名為「車師」(西遊記小說裡的「車遲國」應該就是指這裡),車師前國的都城就設在交河城。西元460年高昌建國,交河歸高昌管轄,到了西元640年,唐朝滅了高昌,建「西州」,將西域的最高軍政機構「安西都護府」設在交河,這裡便成為絲綢之路上的政治、軍事、屯田中心之一。

交河故城據說存在已有1700年,當年玄奘法師西行取經時也曾經過這個地方。車師人創造了獨特的生土建築藝術,他們在生土道路兩邊往下挖地成為階梯街道,再往下挖掘成為院落居室。我們走下階梯參觀他們的房屋院落,那不是簡陋的穴居而是相當精緻的建築,窗櫺有雕花,門戶高大,很多的民居、官邸與佛寺比鄰而居,在地下走動,穿街走巷,來往方便,儼然就是一個地下城市。為什麼要向下開挖居住呢?因為大漠地區地表上的溫度炎熱很難住人,再加上鄰近國家的侵略掠奪頻繁,地下生活既涼爽又可以形成較佳的防禦工事。

交河故城有一座大佛寺,留有主殿、前殿、殿庭,佛龕內還可見到佛塑像的痕跡。另外還有僧房、水井等,牆體結構及生土台基都清晰可見。離大佛寺不遠處,另有100座僧人舍利塔組成的塔林,是新疆地區唯一可見的佛塔林。塔林分為四區,每區分布25座靈塔,中心是主塔。主塔與印度菩提伽耶摩訶菩提寺的「金剛寶座塔」形制接近。塔林中的佛塔除主塔外,其他小塔上面大部分皆已坍塌,僅存塔的基座,但四區的基本形制依然存在。交河故城除大佛寺外,還有南部佛寺、西北小寺、地下寺院等19處寺院遺蹟。

 

瞻仰巡禮這層層疊疊的生土遺跡,見證佛教當年在絲綢之路的傳播盛況。走在絲綢之路及千載古城中,真是對古來高僧的堅毅精神,偉大情懷,由衷感戴;尤其是讚歎玄奘大師勇猛精進的取經譯經,才能使漢傳佛教大放光彩!

 

對於玄奘大師西方取經路途上經歷的困難,人人都耳熟能詳,因為西遊記的奇幻描繪在大家心裡早就印象深刻,再說近年來旅行風盛,很多人都親自走過西域這些地方,所以在這裡我比較想說的是他在印度的一場論辯大會,從那裏可以看出大師真的是個精進不懈怠,奮發不止息的高僧,他浸潤佛法深刻,修習梵文深入,能以當地語言文字與當地菁英論辯,終於獲得人們推崇,真的是一代高僧。

 

玄奘大師28歲那年(西元627年)八月離開國境,在西行的路上走了四年,終於抵達西行的目的地----摩揭陀國那爛陀寺,拜謁戒賢法師。年老的戒賢法師為他講授《瑜伽師地論》,他在那爛陀寺學習佛法及梵文五年。636年初春離開那爛陀寺,周遊印度諸國五年,用來學習尚未學到的學問。

 

他在遊歷印度列國途中,常遇到各種論師向他挑戰辯論經義,玄奘大師總是毫無畏懼的雄辯滔滔折服眾人。西元640年,戒日王邀約各國懂得義理之士,集會於曲女城。與會者有十八國王,大小乘比丘三千人,那爛陀寺學僧一千餘人,外道僧侶三千餘人,計八千餘飽學之士。連王室軍馬和兵艦也齊集於恒河兩岸躬逢其盛,可謂盛況空前,這就是佛教史上有名「曲女城論辯大會」。大師被奉為論主,提出論文〈真唯識量〉頌,全文二十四字,並附言宣示:「若其間有一字無理,能有人難破者,玄奘願自斬首相謝。」經十八天,竟無一人敢與大師論難。與會國王及學者,莫不讚嘆佩服,會後十八國王盡皆皈依為弟子。

 

在這場盛會結束後,大師決定返國。戒日王堅留不成,於641年再邀集十八國王在首都開無遮(布施)大會,為大師隆重餞行。大會結束,諸王餽贈大象、良馬以馱載佛經。金錢、銀錢充作旅費。十八國王親送三十里外,並遣大臣護送到唐朝國境為止。這樣的殊榮,真是歷史上少見。西元645年正月玄奘大師46歲,去國18年,終於風塵僕僕,順利回到長安,二月到洛陽謁見太宗。再返回長安駐錫弘福寺,奉旨譯經及講經弘法。

 

他所翻譯的各種經論,包括像《心經》這樣著名的經典,在時間上縱貫流傳千餘年,在空間上橫跨中原遠至日本韓國甚至歐美,可稱得上超級翻譯大師。玄奘大師一生,對世俗名利全不掛懷,對一己死生置之度外,唯有精進道業從不止息,窮山惡水了無憂懼,即使有千萬人質疑問難,吾往也。我對他五體投地的感戴崇敬佩服!

 

 

照片是交河故城,玄奘西行取經時也經此城(古名車師),此地以生土房聞名於世,是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註釋:

玄奘大師在曲女城大會提出<真唯識量>云:「真故極成色,不離於眼識。自許初三攝,眼所不攝故。猶如眼識。」24個字

真唯識量是玄奘大師依照護法大師的唯識學說,進一步論證「境色不離識」,即客觀所知的世界,不能脫離主觀能知的心識之理論。唯識主要理論為三自性(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anechou的沙龍
7會員
17內容數
喜歡讀書,喜歡旅行,喜歡好友,喜歡花草
janechou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01
本文介紹武威郡及其周邊地區,從歷史角度探討涼州的繁榮與文化遺產,回顧唐詩與涼州的關聯,並描述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的壯麗景色及身歷其境的體驗。此外,文章也提及慈濟基金會在靖遠縣的救助計畫,揭示人與自然環的關係。
Thumbnail
2024/11/01
本文介紹武威郡及其周邊地區,從歷史角度探討涼州的繁榮與文化遺產,回顧唐詩與涼州的關聯,並描述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的壯麗景色及身歷其境的體驗。此外,文章也提及慈濟基金會在靖遠縣的救助計畫,揭示人與自然環的關係。
Thumbnail
2024/10/29
本篇文章帶領讀者遊覽歷史悠久的張掖,做了一次歷史與自然美景的結合之旅。
Thumbnail
2024/10/29
本篇文章帶領讀者遊覽歷史悠久的張掖,做了一次歷史與自然美景的結合之旅。
Thumbnail
2024/10/21
這篇文章記述了作者的絲路旅行經歷,體驗了玄奘大師回國的艱辛旅程。文章詳述了新疆的風土人情、市集美食以及維吾爾族的文化,特別是當地的特色美食如孜然饢和各式新鮮水果。此外,作者還對比了維吾爾族與漢人在生活中的快樂與苦惱,反思各自的生活觀及其影響。
Thumbnail
2024/10/21
這篇文章記述了作者的絲路旅行經歷,體驗了玄奘大師回國的艱辛旅程。文章詳述了新疆的風土人情、市集美食以及維吾爾族的文化,特別是當地的特色美食如孜然饢和各式新鮮水果。此外,作者還對比了維吾爾族與漢人在生活中的快樂與苦惱,反思各自的生活觀及其影響。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本文描繪了2019年訪問新疆吐魯番的旅程,探尋這片富饒土地的歷史與文化,包括火焰山的驚人氣候、坎兒井的巧妙水利工程,以及高昌古城和交河故城的古老遺跡,特別是玄奘大師西行取經的故事。
Thumbnail
本文描繪了2019年訪問新疆吐魯番的旅程,探尋這片富饒土地的歷史與文化,包括火焰山的驚人氣候、坎兒井的巧妙水利工程,以及高昌古城和交河故城的古老遺跡,特別是玄奘大師西行取經的故事。
Thumbnail
喀什古城是新疆一個優美古老的地方,有大巴扎市集,傳統建築保存完好。此地充滿商業活動,文青藝術巷弄,還有悠久的傳統文化。 新疆伴手禮的推薦──各式乾果食品、鈴鼓、維吾爾族小禮帽、銅壺。此外,天山天池是最值得一遊的景點,以其湛藍湖水為名勝。
Thumbnail
喀什古城是新疆一個優美古老的地方,有大巴扎市集,傳統建築保存完好。此地充滿商業活動,文青藝術巷弄,還有悠久的傳統文化。 新疆伴手禮的推薦──各式乾果食品、鈴鼓、維吾爾族小禮帽、銅壺。此外,天山天池是最值得一遊的景點,以其湛藍湖水為名勝。
Thumbnail
「絲路光華—敦煌石窟藝術特展」2023年12月16日至2024年4月21日盛大展出,橫跨元旦與農曆春節,於佛館一睹敦煌石窟,深入探索敦煌文化及敦煌佛教藝術!
Thumbnail
「絲路光華—敦煌石窟藝術特展」2023年12月16日至2024年4月21日盛大展出,橫跨元旦與農曆春節,於佛館一睹敦煌石窟,深入探索敦煌文化及敦煌佛教藝術!
Thumbnail
2017大蒙古行(六)現代版兩都巡幸(巴彥戈壁、哈斯台國家公園等)    「兩都巡幸」乃1263年元朝忽必烈確立兩都制,開啟的獨特制度,忽必烈在兩個首都:大都(今北京)與上都(今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個人必去景點!)間春去秋回,東路往西路返巡行。兩都巡幸具有濃厚的草原王朝風格,並保持遊牧民
Thumbnail
2017大蒙古行(六)現代版兩都巡幸(巴彥戈壁、哈斯台國家公園等)    「兩都巡幸」乃1263年元朝忽必烈確立兩都制,開啟的獨特制度,忽必烈在兩個首都:大都(今北京)與上都(今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個人必去景點!)間春去秋回,東路往西路返巡行。兩都巡幸具有濃厚的草原王朝風格,並保持遊牧民
Thumbnail
小時候念書,知道[蘭州]是中國的地理中心。當[蒙古]沒了,現在定在哪兒呢?好像是西安。除了大水車和黃河大鐵橋外,幾乎沒有其他印象。「黃河大鐵橋」的規模在百年前是相當大的,清朝國家的經濟和技術都是貧乏的,中國第ㄧ座跨越黃河鐵橋,花費了大量的白銀,由德國的技術和材料,全盤移入包括螺絲釘,誠如一座警世碑
Thumbnail
小時候念書,知道[蘭州]是中國的地理中心。當[蒙古]沒了,現在定在哪兒呢?好像是西安。除了大水車和黃河大鐵橋外,幾乎沒有其他印象。「黃河大鐵橋」的規模在百年前是相當大的,清朝國家的經濟和技術都是貧乏的,中國第ㄧ座跨越黃河鐵橋,花費了大量的白銀,由德國的技術和材料,全盤移入包括螺絲釘,誠如一座警世碑
Thumbnail
對蘭州的印象,除了大水車和黃河大鐵橋外,幾乎沒有其他概念。黃河大鐵橋的規模在百年前是相當大的,清朝時的經濟和技術都貧乏,中國第一座跨越黃河鐵橋,花費了大量的白銀,由德國的技
Thumbnail
對蘭州的印象,除了大水車和黃河大鐵橋外,幾乎沒有其他概念。黃河大鐵橋的規模在百年前是相當大的,清朝時的經濟和技術都貧乏,中國第一座跨越黃河鐵橋,花費了大量的白銀,由德國的技
Thumbnail
在來伊朗之前有看到風塔的資料,算是古代的一個不需靠能源直接利用對流達到降溫效果的建築,在我們住的旅館附近好像也有類似的建築,不過主要是要能參觀,所以就來到這個有對外開放的波斯古厝中~
Thumbnail
在來伊朗之前有看到風塔的資料,算是古代的一個不需靠能源直接利用對流達到降溫效果的建築,在我們住的旅館附近好像也有類似的建築,不過主要是要能參觀,所以就來到這個有對外開放的波斯古厝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