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時的武威郡面積很大,包括今天的黃河和黃河西岸所有地區,例如我們這次去的白銀市景泰縣,還有在景泰縣對岸的靖遠縣都是它的一部分。
武威郡的治所在涼州,涼州名氣更大,因為南北朝時期,北朝諸國都是以此為國都,它號稱「西北首府,六朝古都」,非常繁華富庶,還被史書譽為「涼州緋色天下最」。
唐詩宋詞都有《涼州詞》、《涼州曲》、《涼州大遍》等著名作品流傳於世.。唐代王翰的那首《涼州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就是在歌詠涼州,這首精彩易解的詩,被後世推為唐代七言絕句的壓卷作。
另外,王之渙寫的《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詩人揮灑涼州,表現出寬廣豪邁和多情灑脫的胸懷。無怪乎大家提起塞外風光,就想起這些傳唱千古的代表作。
2019年8月24日,我們從武威市出發,到了甘肅省景泰縣的「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這個地質景觀形成於數百萬年前,是由造山運動、地殼上升、河床下切,加上風化雨蝕、重力坍塌等地質作用,形成黃色砂礫岩的石林地貌。這裡的地形一邊是黃河,一邊是大峽谷。黃河九彎十八拐的彎彎繞繞,流過這個峽谷石林,讓人不覺地形的猙獰,反倒因為河水的變化,能靜下心來欣賞大自然的奇麗。
我們坐著驢車,走進黃河石林飲馬溝大峽谷,這是我第一次坐驢車,節奏平穩悠緩,有時也可以跳下車來拍攝兩邊的風景,再快步追上沒走太遠的驢車。驢子可能因為天熱流汗,身上有股味道,不是臭味,但也不知如何形容。
這個大峽谷全長4.5公里,是黃河石林的核心所在,沿途峽谷曲折,峰林聳立,絕壁淩空,氣象磅礴,像一道古樸滄桑的化石長廊,不禁讓人遐思千萬年來逝者如斯,歲月悠悠中,只見黃河鍥而不捨的沖刷雕刻著石林眾生相。
站在高台上俯瞰黃河,「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水,果然是好黃好黃,那種黃讓我第一次認識到飽和的黃色可以黃到什麼地步,跟調色盤上的土黃色不同! 站在河岸邊,看著黃河水流,忽然湍急,忽然和緩,聽著黃河水聲,忽的悠悠,忽的戔戔,心裡有著十分的感動。
我們本來要去乘坐羊皮筏子,漂流在黃河之上,結果這兩天黃河水漲了,水事局不讓皮筏運營,就沒法置身黃河河上。只能在碼頭上捆繫羊皮筏子的地方撫摸那些筏子,手指頭觸摸著羊皮的表面和粗糙的縫線,那觸覺也是一輩子沒碰過的經驗。黃河邊遇到的顏色、觸覺、聲音、味道,都不是在島嶼台灣所能想像的。沒能坐筏子,就改去村莊採果。黃河邊的農村,有充沛的灌溉水源,有肥腴的沖積土壤,什麼作物都長得好,我們去「採摘園」採果子,紅棗、甜桃、香梨,樣樣都很香甜可口。
黃河,孕育五千年中華文化的母親河,我們今天所擁有的文字文學、風俗習慣、禮儀制度、學說思想,都是在黃河沿岸代代相傳,才奠定今天的高度寬度,厚度深度,若非黃河,我們的文明可能就完全不一樣了!
在景泰縣對面隔著黃河,有一個叫靖遠縣的地方,它的地理環境就沒這麼好了。自古以來,它被稱為旱原,這裡高出黃河水面四百公尺到六百公尺,氣候乾旱、降雨極少,以「有河水不流,山是和尚頭,十種九不收,風沙不斷頭」聞名。
2006年台灣慈濟基金會開始走入靖遠縣,為黃土高原上需要協助的貧困農民解決一些問題。在當地政府支持下,慈濟提供許多經費與人員進行探測與規畫,在乾旱山區挖掘修建八千多口水窖,又將極度乾旱不適人居的山區農民,搬遷到黃河之水能夠提灌到的劉川鄉。並且在劉川興建了來窯慈濟村,這個新村於2011年一月啟用,村內路面寬闊,有小型商店和醫療衛生所,供水、供電與耕作農地等配套措施完備,讓農民無憂無慮遷居於此。劉川慈濟小學也於2012年正式開學啟用,美觀的校舍,完善的教學設備,點亮了當地兒童接受良好教育的希望。2014年慈濟在五合鄉啟動了另一波移民遷村計畫,五合鄉慈濟村亦如期完成。山區居民們終於能夠擺脫在貧瘠乾旱黃土高地上生活的夢魘,而能安心地生活在有水有電的新居所。
2016年暑假,接續硬體工作的完成,慈濟大學開始了教育交流。我的好友何縕琪教授率領慈大學生及四川環保志工加上甘肅當地的助學生與青年志工,在靖遠縣舉辦「川躍黃土情」的活動,推動社區的環保教育,到敬老院關懷長輩,到慈濟援建的小學辦理課業輔導營隊。年輕的一代彼此分享人文素養、生態知識及環保觀念,學習為鄉土做出更多貢獻。
講到這裡,我真心覺得武威是個樣貌複雜的地方。我曾經路過「緋色天下最」的古代涼州,又看到了亂石崩雲的石林大峽谷,最後聽說了慈濟援建黃土高原地區貧瘠農民的經過。這一切為何如此參差呢?絕大部分要歸因於它自然環境的特質,比比河左岸與河右岸人民生活的差異,答案就清楚可見。水土豐饒富足處,一切應有盡有;環境乾旱寸草不生處,人真的只能吃土。黃河母親用它的豐沛水源,滋養了中華文化、華夏文明,有水源處,家家楊柳、戶戶笙歌,可是沒有水源的地方怎麼辦呢?那就得靠更多人的關愛與智慧才能走出新的路來。2006到2017十多年間,慈濟曾經為這裡建村建校,讓環境惡劣的居民能稍微靠近水資源生活,從而有希望逐步改變他們的命運和下一代的教育。最近看到新聞報導則說,白銀市計畫在靖遠劉川等地規劃光熱發電、高效能太陽能發電、低風速風力發電等技術,以建構清潔能源的新秩序,提升人民生活水準。
看起來,這個對我而言,從文化淵源來說既十分熟悉,從空間距離來說又非常遙遠的地方,在不久的未來,將漸漸展現出一種新的面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