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

含有「死刑」共 238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付費限定
鞭刑是否有足夠的阻嚇力,這其實是可議的。因為有鞭刑的國家不多,所以難以比較。假定有了死刑或鞭刑,犯罪率就會下降其實是很主觀的看法。然則,鞭刑有一點的確是客觀的,那就是他不需要消耗監獄資源。 監獄設施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司法資源,這裡得非常強調「資源」兩字,因為他是需要相當的維護成本,包括人力,土地與資
創作一首歌,會不會被判死刑? 答案是:會。而且會被全球通緝。 來自伊朗的炸裂音樂人:Shahin Najafi 1. 《Naghi》不是一首歌,是一顆政治核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5OhbIKxIJM...... 宗教褻瀆 × 語言爆破 × 生
Thumbnail
與其說這是一部電影,不如說他是一部用劇情片來包裝的紀實影像,揭露伊朗神權政治下的暴政。
Thumbnail
❦ 莊小昕-avatar-img
2025/08/17
😱😱😱
終其一生、我都無法握劍, 還有什麼是我能掌握來拯救自己、拯救別人, 帶給別人守護般的力量呢?
人類先天把殺人當成一種懲罰別人的方式,法律只是將殺人這件事變成有規則可循的。因此,死刑自古以來已經存在,而且非常濫用。在中國的商周時代,光是違反禮儀就可以判死刑;漢摩拉比法典中,當證人說謊話,你家裡住了逃犯要判死刑;羅馬共和國光是創作一首損毀別人或群體名譽的歌曲,也是死刑。 但人民還是犯罪,那豈不
Thumbnail
死刑存廢是臺灣社會高度爭議的議題,本文探討死刑的嚇阻效果、錯判風險、以及對被害者家屬的影響,並反思死刑與正義、人性、文明的關係,呼籲以理性、同理心探討死刑存廢,而非僅訴諸情緒。
Thumbnail
付費限定
最近美國紐約有個案件是這樣的,有一個 27 歲的孟加拉男人,因為沒辦法考上自己想加入的球隊,拿著衝鋒槍想要報復,他去了所在的大樓,先幹掉了警衛,然後乘錯了電梯去錯了另一個完全無關的公司,也不看清楚是誰就將裡面的人幹掉了,有一個大概件薪都有百萬美元的四十歲女人。在美國最安全繁華地區,有保安的大樓裡,既
近期最受矚目的重磅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第二季剛剛播畢,許多觀眾紛紛稱讚劇情依舊引人入勝,不輸第一季的氣勢。說到當年第一季的空前成功,相信大家仍記憶猶新——不僅獲獎無數,收視率也創下高峰,更重要的是,在台劇市場尚未回溫之際,《與惡》點燃了觀眾對台劇的信心,也奠定了日後以社會議題為特色的創作風格。
Thumbnail
0129評:是真實抑或虛構?內心情緒描寫不錯;若為真實,找機會去問個答案吧:) 你到底要耍性子耍到什麼時候,自從那一天起,不知為什麼就被你判為死刑,到現在已經整整四個月了,再兩個月就半年了,我該好好的慶祝嗎? 這四個月,我完完全全被你忽視,像個隱形人似的,或著說自那日起,我就從你的名單中剔除,連
——從民進黨立委「說一套做一套」看政治偽善的極致演出 在台灣社會,孩子一直被視為最無辜、最需要保護的群體。然而,當一項攸關7歲以下幼童遭殺害可判處死刑的修法草案進入立法院表決時,我們卻見證了一場道德與政治的分裂戲碼:民進黨立委在立法院內投下了反對票,轉身卻在記者鏡頭前、群眾面前,滿臉嚴肅地聲稱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