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攝影哲學
攝影哲學
含有「攝影哲學」標籤的內容
全部共 0 篇文章
排序:發佈日期新到舊
Instagram:為生活套上濾鏡
我是因為Instagram接觸攝影的。 Instagram創辦人本身就喜歡攝影,也是為了解決2010年時手機拍不出美照的問題而創立這個社群軟體,可以說,Instagram本身就界定了我們如何觀看這個世界的標準,然後大家又因為這個標準丟失了自己。
曾令懷
發佈於
梘懷旅攝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22-03-28
4
📝📝眼睛的隱喻
相機如果要認識這個世界,必然得要透過鏡頭的中介,然而,鏡頭的形構卻又不可避免地間接影響相機所看到的世界。
鋼哥
發佈於
影像:現實的反叛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22-02-22
10
📝📝從類比走向數位
1960 年,美國貝爾實驗室(Bell Labs)的科學家提出了一個新的想法: 如何讓電腦也能讀取照片? 而這個問題不僅僅是跨媒介的轉換,而是翻轉了影像的本質。
鋼哥
發佈於
影像:現實的反叛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2022-01-18
7
📝📝底片的成形
在1878年,Eastman成功發明乾式膠片,這大大改良了過往「濕濕的」攝影年代,讓成像的載體不需要在攝影前浸泡於化學藥劑中才能進行曝光
鋼哥
發佈於
影像:現實的反叛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22-01-04
7
反思攝影準則:一場精心策劃的銀河攝影
我決定把握大概是今年最後一次拍攝銀河的機會,下班後直衝山區按按快門。這一次的拍攝經驗跟以往比較不同,我也趁勢回顧了這四、五個月的拍攝作品,才驚覺自己最近的拍照思維有些微改變,甚至想起了桑塔格在《論攝影》第一章〈在柏拉圖的洞穴裡〉對「攝影與藝術」的思辨還有與「狩獵」的比較。
曾令懷
發佈於
梘懷旅攝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2021-09-12
5
【菲林日記】卷一 | Yashica electro 35 GSN
“Since I’m inarticulate, I express myself with images.” 「因為我口齒不伶俐,只有通過照片來表達。」 – Helen Levitt
鄭小凸
發佈於
【菲林日記】以膠捲佐青春,用菲林寫日記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21-07-14
1
《人間寫真家》細江英公の寫真史
《人間寫真家˙細江英公自傳》分成三本,完整講述關於關於細江英公對於自己人生重要記事、攝影對談與核心、創作理念等主題,全面性論敘關於他本身對於攝影作品與日本現代攝影藝術批判和期許,也是一段日本攝影史過去至今的歷史見證。
陸坡 (LUPO)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2020-10-30
2
你說,為什麼攝影?
Instagram 有如一個展示空間,可能是展架、也可能是日記。但是「按讚」的機制讓我不斷思考何謂攝影、為什麼攝影;直到今年的日食熱潮,以及約翰伯格與宋塔格對於攝影的哲學討論,我才稍稍找回自己對於攝影的初衷。
曾令懷
發佈於
梘懷旅攝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020-07-28
5
跳脫框架、表達自我:約翰伯格《觀看的方式》
紀金慶老師「雲端哲人」課程第三週的課程提到了約翰伯格,以及其著作《觀看的方式》。對我來說約翰伯格的理念是滿具啟發性的,他不從影像紙本去解析,而是從視覺出發(畢竟視覺也是一幕幕的影像),說明攝影潛在的革命性質,並且呼應到前兩週班雅明與宋塔格的論述。
曾令懷
發佈於
梘懷旅攝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20-07-15
8
哲學碰上《論攝影》:別人從照片認識自己,我們的照片卻都一樣
紀金慶老師「雲端哲人」課程第二週,討論到被視為攝影聖經的《論攝影》,以及蘇珊宋塔格(Susan Sontag)。我過去已經發佈過一系列關於《論攝影》的筆記,但是課堂上,紀老則是以個人、哲學的角度探討。
曾令懷
發佈於
梘懷旅攝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20-07-07
5
領取見面禮
只要設定追蹤作者,即可享有
48 小時 Premium 閱讀權限
先不用,謝謝
前往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