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頸癌在過去20年間的死亡人數都名列前茅,與10年前相比,死亡人數更上升了30%。其中最大宗的口腔癌,甚至已連續20年進榜死亡率最高的前五大癌症。
謝佳訓醫師說,頭頸癌是指發生在頭頸部的癌症,包括了不同部位的腫瘤,例如口腔癌、舌癌、臉頰癌等,雖然發病部位不同,但它們的特徵相似,因此統稱為頭頸癌。其中98%以上屬於鱗狀上皮癌,也是頭頸癌主要的病理類型。
頭頸癌與長期吸菸、飲酒及嚼檳榔有很強的關聯性。謝佳訓醫師說,頭頸癌容易復發,即使經過治療,仍有約5成的頭頸癌病灶將在3年內復發,更有近3成會轉移。在腫瘤復發或轉移後,一年存活率大約只有10%。
在經過多次局部治療後,容易導致患者臉部外觀、發音、吞嚥和呼吸功能受損,使生活品質及謀生能力受到影響。由於頭頸癌患者以45至65歲的中壯年男性為主,對家庭和社會造成很大的衝擊。
過去,頭頸癌患者在確定診斷時大多已是晚期。謝佳訓醫師說,在口腔癌篩檢的推廣下,早期診斷頭頸癌的機會提升了許多,幫助改善病人的預後。部分患者確診晚期的原因在於延遲就診,可能是不喜歡看病,或是覺得看病不方便,而拖延到症狀嚴重才就醫。
免疫治療是目前晚期頭頸癌治療中較新的選擇,他的機轉與傳統的放射治療、化學治療不同,放射治療、化學治療都是以破壞癌細胞為目標,而免疫治療則是運用人體的免疫系統來對抗癌細胞。
在正常情況下,免疫系統能夠辨識並攻擊癌細胞,但癌細胞會偽裝自己,避免被免疫系統發現。謝佳訓醫師解釋,免疫治療的原理就是解除癌細胞的偽裝,讓免疫細胞能夠重新識別並攻擊癌細胞,例如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阻斷癌細胞上的PD-1或PD-L1,讓患者體內的免疫T細胞不再受到癌細胞抑制,進而可以辨識並毒殺癌細胞。
研究顯示,晚期頭頸癌的患者在接受免疫治療後,存活時間能夠顯著延長。相對傳統治療,五年存活率可提高近三倍,因此國際上,美國癌症治療指引建議,復發轉移頭頸癌一線治療應使用免疫合併化療;而在國內,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及台灣免疫暨腫瘤醫學會,也於今年更新治療指引,將免疫合併治療納入復發轉移頭頸癌一線建議。近期就有位40多歲男士,在頭頸癌復發後採用免疫治療,在藥物的控制下,腫瘤目前獲得穩定控制,且因治療期間不需要住院,讓患者能夠維持不錯的生活品質,僅需持續在門診追蹤。
幾乎所有類型的頭頸癌患者都適合使用免疫療法,並不需要根據癌症類型來區分。謝佳訓醫師說,對於大部分頭頸癌患者,免疫治療都可以帶來顯著的益處,目前健保也已將晚期頭頸癌患者的免疫治療納入有條件的給付範圍,若符合給付條件,便可以申請使用。即便不符合資格,也可與醫療團隊討論是否有相關保險能申請補貼治療費用。患者要與醫師詳細討論,選擇最合適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