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恆迴旋曲:終章》

《永恆迴旋曲:終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所有的謎題都在一本破舊的校務紀錄中找到了答案。

校工老陳是最後一個離開的人。

他顫抖著翻開那本1992年的紀錄本,終於明白為什麼明德高中近三十年來總是發生離奇的事件。

一張泛黃的照片從書頁中掉落,上面是一群穿著白袍的研究人員,站在音樂教室前。

照片背面寫著:

「音樂共鳴實驗計畫:第一期測試」。

原來一切都是精心設計。

教職員休息室裡,時鐘永遠停在十點十分。

那些無法離開的老師 - 包括張美玲在內,都是被時間困住的「共鳴者」。

他們能感知特殊的頻率,成為儀式的第一個音符。

每個批改不完的考卷都是時間的牢籠,困住那些能感知「聲音」的靈魂。

保健室的黑皮日誌不斷記錄著病例,那些耳鳴、幻聽、聽覺過敏的症狀,全是被「召喚曲」影響的徵兆。

林小雨、周明德、王薇...一個個敏感的學生被篩選出來,成為樂章的一部分。

日誌是一本永無止盡的點名簿,記錄著每一個被選中的靈魂。

而音樂教室,才是這場三十年儀式的核心。

許瑤站在講台上,指揮著看不見的樂團,她不知道自己已經成為了最後的拼圖。

那首永遠演奏不完的曲子,是開啟某扇門的鑰匙。

「這不只是一首曲子,」老陳看著最後一頁的紀錄,「這是一個通道。」

1992年,一群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秘密實驗,他們發現某些特定的音樂頻率能連接不同的時空維度。

明德高中被選為實驗場所,每隔一段時間就要進行一次大型儀式。

實驗記錄上寫著:

「我們需要:

十二名感知者(教職員):掌控時間

二十四名共鳴者(學生):凝聚頻率

一位引導者(指揮):開啟通道

只有湊齊這些人,大門才能開啟。」

老陳終於明白,為什麼每個空間都有它特定的功能:

教職員休息室:凝聚時間,讓感知者停留

保健室:篩選共鳴者,準備儀式

音樂教室:執行最終演奏,開啟通道

第一次實驗失敗了,但它在學校留下了永恆的烙印。

從此,這三個空間開始收集靈魂,準備著最後一次的大型儀式。

現在,最後一片拼圖也就位了。

每天午夜,三個空間會同時運作:

教師們永遠改著考卷,

護士持續記錄著病例,

音樂廳響起永恆的琴聲。

「該結束了,」老陳望著窗外,月光下的校園異常寧靜。

遠處,教學樓的三個位置同時亮起微弱的光。

當最後一個音符響起,整個學校開始震動。

走廊的牆壁變得透明,露出無數個平行空間。

在每一個空間裡,都有一群人在進行著同樣的儀式。

那些消失的人們,在不同的時空中永遠演奏著同一首曲子。

明德高中依然屹立在那裡,依然有學生進進出出。

但如果你仔細聽,或許能聽見:

教職員休息室的時鐘滴答聲,

保健室的筆尖沙沙聲,

音樂教室的鋼琴聲。

這些聲音組成了一首永恆的樂章,一個無止境的迴圈。

那些被選中的靈魂,或許只是去了另一個演奏廳,成為永恆交響樂的一部分。

因為在明德高中,

每個靈魂都是音符,

每個空間都是樂章,

而永恆,不過是一曲永無止盡的迴旋。

校務紀錄的最後一頁寫著:

「The eternal symphony continues...」

而新的演奏,才正要開始。

avatar-img
「暢所欲言」「快樂傳遞」
145會員
412內容數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人生的精彩不限於從螢幕中所看的 而是在你瞳孔看到的那一刻 它烙印在我們的心裡 文字也有溫度 試著寫給有需要的人 在有需要的時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明德高中舊大樓六樓的音樂教室已經封閉二十年了。 生鏽的門鎖上貼著封條,窗戶被厚重的窗簾遮住。 但每到午夜,總有琴聲從裡面傳出。 新來的音樂老師許瑤第一次聽見琴聲時,正在整理一樓的樂譜室。 那是一段她從未聽過的旋律,既像是練習曲,又帶著某種奇特的節奏,讓聽者不自覺想跟著哼唱。
「新學期,新氣象。」 丁玉琪看著明德高中保健室裡泛黃的牆壁,這是她第一天來報到。 上任的蘇主任突然離職,只在桌上留了張便條: 「日誌一定要好好保管。」 整理櫃子時,她在最底層發現一本黑色硬皮日誌,封面燙著金色字: 「保健室診療紀錄,1992-」。
明德高中教職員休息室的門把上掛著一個舊鐵牌: 「非教職員請勿進入」。 新來的實習老師張美玲卻總覺得,牌子上的字有時候會變成: 「非活人請勿進入」。 「那間休息室有古怪,」教了三十年書的林老師說,「每年都有老師在裡面...意外過世。」 美玲還記得第一次進去時的違和感。
老闆娘阿芳整理皇家戲院的舊票根時,發現一個異常: 三十年來的每張午夜場票根都在,就像從未撕開過一樣。 更詭異的是,每張票根上都有一行細小的字跡,像是觀眾留下的筆記。 「我好像快看到結局了...」 「今晚坐在第13排...」 「放映師說再看一次就能懂...」
檢票員阿財在皇家戲院工作三十年,從沒看過第13排的座位是滿的。 「那排座位有問題,」他說,「就算賣出去的票,觀眾也不會出現。」 新來的售票員小琪起初不相信。 直到她發現,電腦系統的座位圖上根本沒有第13排,但實體座位確實存在。 更奇怪的是,那排座位的票總是在午夜場前被訂完。
「這卷膠卷永遠都放不完。」舊戲院的放映師黃伯說。 李明接手這個職位時,以為老人家只是在說笑。 皇家戲院是城裡最老的電影院,牆面斑駁,座椅吱嘎作響,但仍堅持每天放映。 李明的工作是檢查並維護放映設備,偶爾要整理放映室堆積如山的老膠卷。 「這捲底片很特別,」黃伯指著角落一個生鏽的鐵盒
明德高中舊大樓六樓的音樂教室已經封閉二十年了。 生鏽的門鎖上貼著封條,窗戶被厚重的窗簾遮住。 但每到午夜,總有琴聲從裡面傳出。 新來的音樂老師許瑤第一次聽見琴聲時,正在整理一樓的樂譜室。 那是一段她從未聽過的旋律,既像是練習曲,又帶著某種奇特的節奏,讓聽者不自覺想跟著哼唱。
「新學期,新氣象。」 丁玉琪看著明德高中保健室裡泛黃的牆壁,這是她第一天來報到。 上任的蘇主任突然離職,只在桌上留了張便條: 「日誌一定要好好保管。」 整理櫃子時,她在最底層發現一本黑色硬皮日誌,封面燙著金色字: 「保健室診療紀錄,1992-」。
明德高中教職員休息室的門把上掛著一個舊鐵牌: 「非教職員請勿進入」。 新來的實習老師張美玲卻總覺得,牌子上的字有時候會變成: 「非活人請勿進入」。 「那間休息室有古怪,」教了三十年書的林老師說,「每年都有老師在裡面...意外過世。」 美玲還記得第一次進去時的違和感。
老闆娘阿芳整理皇家戲院的舊票根時,發現一個異常: 三十年來的每張午夜場票根都在,就像從未撕開過一樣。 更詭異的是,每張票根上都有一行細小的字跡,像是觀眾留下的筆記。 「我好像快看到結局了...」 「今晚坐在第13排...」 「放映師說再看一次就能懂...」
檢票員阿財在皇家戲院工作三十年,從沒看過第13排的座位是滿的。 「那排座位有問題,」他說,「就算賣出去的票,觀眾也不會出現。」 新來的售票員小琪起初不相信。 直到她發現,電腦系統的座位圖上根本沒有第13排,但實體座位確實存在。 更奇怪的是,那排座位的票總是在午夜場前被訂完。
「這卷膠卷永遠都放不完。」舊戲院的放映師黃伯說。 李明接手這個職位時,以為老人家只是在說笑。 皇家戲院是城裡最老的電影院,牆面斑駁,座椅吱嘎作響,但仍堅持每天放映。 李明的工作是檢查並維護放映設備,偶爾要整理放映室堆積如山的老膠卷。 「這捲底片很特別,」黃伯指著角落一個生鏽的鐵盒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身為一個經常在行天宮發呆兼寫作的人……欸對,我都會坐在廟前一排階梯打限動跟文章,待在行天宮很容易文思泉涌。也包含,我對行天宮的籤詩運作,不敢說真理,但和祂們相處久,抽的籤詩多,對照的現實也多,自然就發現了神明的弔詭之處。 會寫這篇,是來自昨天遇到一位女孩,我認為她的頻率反映了時下人,尤其想要以
身為一個經常在行天宮發呆兼寫作的人……欸對,我都會坐在廟前一排階梯打限動跟文章,待在行天宮很容易文思泉涌。也包含,我對行天宮的籤詩運作,不敢說真理,但和祂們相處久,抽的籤詩多,對照的現實也多,自然就發現了神明的弔詭之處。 會寫這篇,是來自昨天遇到一位女孩,我認為她的頻率反映了時下人,尤其想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