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室的琴聲》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明德高中舊大樓六樓的音樂教室已經封閉二十年了。

生鏽的門鎖上貼著封條,窗戶被厚重的窗簾遮住。

但每到午夜,總有琴聲從裡面傳出。

新來的音樂老師許瑤第一次聽見琴聲時,正在整理一樓的樂譜室。

那是一段她從未聽過的旋律,既像是練習曲,又帶著某種奇特的節奏,讓聽者不自覺想跟著哼唱。

聲音迴盪在空蕩的走廊,讓人分不清來源。

「那間教室好久沒人用了,」隔壁班的吳老師說,「自從上次的事情後。」

「什麼事?」

「二十年前,一次音樂比賽的練習。十二個學生,一整晚都在練習一首特別的曲子。隔天清晨,人全都不見了,只剩下琴譜,上面全是看不懂的記號。學校就把那間教室封了。」

許瑤對這種校園傳說本不以為意,直到她在舊檔案室找到那份琴譜。

泛黃的五線譜上,音符排列的方式很奇特,像是在形成某種圖案。

仔細看,那些音符似乎在微微發光,而且會隨著視線移動改變位置。

「這不是普通的曲子,」一個蒼白的女學生突然出現在她身後,「這是『召喚曲』。」

許瑤嚇了一跳,「你是?」

「林小雨,」女孩說,「二十年前音樂比賽的參賽者之一。」

她指著琴譜,「我們以為這只是一首練習曲,直到開始聽見『那個聲音』。一開始是耳鳴,然後是幻聽,最後...我們聽見了琴聲在召喚我們。」

那天晚上,許瑤留下來研究琴譜。

當她哼唱旋律時,發現音符開始在紙上流動,形成詭異的圖案。

更奇怪的是,她開始聽見各種樂器的聲音,像是一整個管弦樂團在演奏,但音樂教室明明是空的。

翻到琴譜的最後一頁,她發現了一張泛黃的筆記:

「演奏順序:

1. 前奏:召喚音色

2. 主題:凝聚共鳴

3. 變奏:開啟通道

4. 終樂章:完成儀式」

跟著聲音上樓,她發現音樂教室的門竟然是開的。

裡面,一群學生正在彈奏那首詭異的曲子。

他們的手指機械地移動,眼神空洞。

領奏的是林小雨,但她的身影有些透明。

鋼琴聲中,還摻雜著其他她聽不懂的聲音。

「我們等你很久了,」林小雨說,「我們需要一位指揮,來完成這首曲子。」

教室裡的空氣開始扭曲,音符實體化,在空中形成詭異的漩渦。

牆上貼滿了不同年代的演奏者照片,從最早的1922年到最近的2004年。

每張照片上的人都有著相同的表情,眼神空洞,嘴角帶著詭異的微笑。

「每二十年,我們就要完成一次演奏,」林小雨解釋,「但上次差一點點就成功了。只要再找到合適的指揮...」

許瑤這才明白,為什麼最近總有學生說聽見怪聲。

那些去保健室報到的「聽覺敏感」病例,其實都是被這首曲子選中的人。

而她,就是最後拼圖的那一塊。

琴聲越來越響,空氣中的音符開始旋轉,形成一個巨大的漩渦。

透過漩渦,她看見了另一個世界:

那裡有無數的演奏者,永遠在演奏著同一首曲子。

「加入我們吧,」林小雨伸出手,「成為永恆音樂的一部分。」

現在,如果你經過明德高中的音樂教室,可能會聽見一首奇特的練習曲。

當旋律傳入耳中時,你會不自覺想要跟著哼唱。

但要小心,因為這可能是「召喚曲」在尋找下一個演奏者。

而在午夜時分,有人說看見許瑤老師站在講台上,指揮著一群看不見的樂手。

她的動作優雅,表情安詳,就像在指導一場永遠不會結束的音樂課。

那首曲子還在等待著,等待下一個能完整演奏它的人,等待著下一個二十年的輪迴。

因為在明德高中,音樂不只是藝術,更是通往另一個世界的鑰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暢所欲言」「快樂傳遞」
153會員
423內容數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人生的精彩不限於從螢幕中所看的 而是在你瞳孔看到的那一刻 它烙印在我們的心裡 文字也有溫度 試著寫給有需要的人 在有需要的時刻
2025/01/15
2025/01/15
2025/01/06
第一章:顯煞 第二章:轉煞 第三章:化煞
Thumbnail
2025/01/06
第一章:顯煞 第二章:轉煞 第三章:化煞
Thumbnail
2024/12/30
筆錄室的門被推開,王建國看見的不是預期中的威脅,而是慌張的陳明德。 「快跟我來!」 陳明德氣喘吁吁,手上的錄音筆還在播放著詭異的聲音,「重建室出事了!」 而在重建室內,李志豪和小美也正面對著門口的人影,但那人居然是拿著錄音筆的陳明德和一臉驚魂未定的王建國。
Thumbnail
2024/12/30
筆錄室的門被推開,王建國看見的不是預期中的威脅,而是慌張的陳明德。 「快跟我來!」 陳明德氣喘吁吁,手上的錄音筆還在播放著詭異的聲音,「重建室出事了!」 而在重建室內,李志豪和小美也正面對著門口的人影,但那人居然是拿著錄音筆的陳明德和一臉驚魂未定的王建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明德高中舊大樓六樓的音樂教室已經封閉二十年了。 生鏽的門鎖上貼著封條,窗戶被厚重的窗簾遮住。 但每到午夜,總有琴聲從裡面傳出。 新來的音樂老師許瑤第一次聽見琴聲時,正在整理一樓的樂譜室。 那是一段她從未聽過的旋律,既像是練習曲,又帶著某種奇特的節奏,讓聽者不自覺想跟著哼唱。
Thumbnail
明德高中舊大樓六樓的音樂教室已經封閉二十年了。 生鏽的門鎖上貼著封條,窗戶被厚重的窗簾遮住。 但每到午夜,總有琴聲從裡面傳出。 新來的音樂老師許瑤第一次聽見琴聲時,正在整理一樓的樂譜室。 那是一段她從未聽過的旋律,既像是練習曲,又帶著某種奇特的節奏,讓聽者不自覺想跟著哼唱。
Thumbnail
墨雅全心發揮自己過去學到的一切。當他正風靡全台時,墨雃竟放下眼前好景……選擇重新學習?
Thumbnail
墨雅全心發揮自己過去學到的一切。當他正風靡全台時,墨雃竟放下眼前好景……選擇重新學習?
Thumbnail
昨晚在附近的小學門口邊,高高堆起待淘汰待丟棄的體育用具與樂器,一台外型尚可有點破音的手風琴,愛人見著可愛就決定撿回家自娛娛人。  
Thumbnail
昨晚在附近的小學門口邊,高高堆起待淘汰待丟棄的體育用具與樂器,一台外型尚可有點破音的手風琴,愛人見著可愛就決定撿回家自娛娛人。  
Thumbnail
在一個寧靜的午後時間, 幼小班突然傳出了樂器敲打的聲音還有孩子歡樂的笑聲, 原來是綺綺老師帶孩子們在玩許多的敲打樂器, 孩子們第一次接觸了許多樂器,大家都很好奇也玩得很開心。 綺綺老師帶孩子們認識了許多敲打樂器也帶孩子們玩遊戲, 讓孩子們練習聽到什麼樂器要做什麼動作也讓孩子辨識大小聲, 教室中充滿了
Thumbnail
在一個寧靜的午後時間, 幼小班突然傳出了樂器敲打的聲音還有孩子歡樂的笑聲, 原來是綺綺老師帶孩子們在玩許多的敲打樂器, 孩子們第一次接觸了許多樂器,大家都很好奇也玩得很開心。 綺綺老師帶孩子們認識了許多敲打樂器也帶孩子們玩遊戲, 讓孩子們練習聽到什麼樂器要做什麼動作也讓孩子辨識大小聲, 教室中充滿了
Thumbnail
帶著朝聖般的心情走進音樂學院,星期五早晨的第一堂課,在空調特低的階梯教室聆聽古典音樂。素顏的老師,烏黑的披肩短髮,乾淨,身上極簡的穿著一點也不減她的靈氣風韻。老師的口調活躍生動,雙手在空中揮舞,偶爾來個台灣國語或美式俚語,加強語氣,只是見台下大學部同學的回應寥寥無幾。可能是讀教育的緣故,容易對講台
Thumbnail
帶著朝聖般的心情走進音樂學院,星期五早晨的第一堂課,在空調特低的階梯教室聆聽古典音樂。素顏的老師,烏黑的披肩短髮,乾淨,身上極簡的穿著一點也不減她的靈氣風韻。老師的口調活躍生動,雙手在空中揮舞,偶爾來個台灣國語或美式俚語,加強語氣,只是見台下大學部同學的回應寥寥無幾。可能是讀教育的緣故,容易對講台
Thumbnail
躍上沐耳時光機,我們一起回到 1999年,C市的男子高中,那間位在游池畔,大樹旁的老舊音樂教室! 多虧了大樹的遮蔽,所有關於音樂課的記憶,都是清爽且涼快的。泳池裡的大量含氯消毒水,想必也是助益無窮! 回憶那當下的快樂,是此刻已經無法複製的。但轉化為時空之旅的必要催化劑與燃料! #沐耳音響
Thumbnail
躍上沐耳時光機,我們一起回到 1999年,C市的男子高中,那間位在游池畔,大樹旁的老舊音樂教室! 多虧了大樹的遮蔽,所有關於音樂課的記憶,都是清爽且涼快的。泳池裡的大量含氯消毒水,想必也是助益無窮! 回憶那當下的快樂,是此刻已經無法複製的。但轉化為時空之旅的必要催化劑與燃料! #沐耳音響
Thumbnail
側邊那間屋子總擺了許多籐條、工具及編織完成或未完成的藤椅,角落擺張書桌,阿爸常在這裡編織藤椅,旁邊一架收音機,聽廣播節目是阿爸的消遣。 我總喜歡在這裡做功課或看書、塗鴉;我可以一邊寫功課一邊跟著收音機裡播放的歌曲哼唱,完全一心兩用。 我喜歡唱歌,而且學歌很快,新歌聽個三、五遍就會唱了,小四時音樂
Thumbnail
側邊那間屋子總擺了許多籐條、工具及編織完成或未完成的藤椅,角落擺張書桌,阿爸常在這裡編織藤椅,旁邊一架收音機,聽廣播節目是阿爸的消遣。 我總喜歡在這裡做功課或看書、塗鴉;我可以一邊寫功課一邊跟著收音機裡播放的歌曲哼唱,完全一心兩用。 我喜歡唱歌,而且學歌很快,新歌聽個三、五遍就會唱了,小四時音樂
Thumbnail
「我們等等先打這組Pattern,然後再接這個過門喔!」 我坐在後面,看著老師在跟小妞預告等等要打的節奏順序,這是星期五下午的爵士鼓風景。 我一直私心的想要讓小妞學習樂器,無論是弦樂,管樂,還是打擊樂,想讓小妞可以就藉由學習來感受音樂的美好和挑戰學習中的困難。會有這個想法應該是來自於我本身
Thumbnail
「我們等等先打這組Pattern,然後再接這個過門喔!」 我坐在後面,看著老師在跟小妞預告等等要打的節奏順序,這是星期五下午的爵士鼓風景。 我一直私心的想要讓小妞學習樂器,無論是弦樂,管樂,還是打擊樂,想讓小妞可以就藉由學習來感受音樂的美好和挑戰學習中的困難。會有這個想法應該是來自於我本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