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企業為了減少支出,能夠減少產品的驗證與確效就減少,對於熱原 (pyrogen) 與內毒素 (endotoxin) 的關係大家一定也都不陌生,內毒素屬於一種熱原,那是不是代表執行過熱原測試就不用執行內毒素檢測呢?
我想從兩個角度進行思考,(1) 執行的目的 以及 (2) 標準要求。
這兩個項目我是先認識到熱原測試,原因是 ISO 10993 系列的標準中描述到,除了接觸表皮的醫療器材,基本上都需要執行熱原測試,是為了證明最終產品的生物相容性;而內毒素是我在執行清洗確效的時候認識到的項目,顧名思義它是在清洗製程後被執行的項目,是一種製程驗證。
到這裡就很明顯,熱原測試與內毒素檢測的目的就不相同了。
那... 內毒素屬於熱原的一種,是不是熱原測試通過了,也就代表了沒有內毒素的存在呢? (🍞翻譯吐司: 檢測結果不會導致發燒,是不是就代表沒有會導致發燒的物質存在呢?)
再進一步地剖析標準,ISO 10993-11:2017 中提到熱原測試,它將熱原測試限制在 material-mediated pyrogen 中。回到內毒素的標準 ANSI/AAMI ST72:2011 (後來 ISO 也發布了一篇 ISO 11737-3:2023) 也有描述到,熱原大宗可以分為內毒素介導熱原 (endotoxin-mediated pyrogen) 和材料介導熱原 (material-mediated pyrogen),而我們證明最終產品生物相容性的標準是在驗證材料介導熱原,甚至在標準中也提到材料介導熱原的影響不應與內毒素介導的熱原影響相互混淆。
Endotoxin contamination maybe a resource of a pyrogenic response, and should not be confused with a materials-mediated pyrogenic response.
— ISO 10993-11:2017 Annex G
所以~ 如果你的熱原測試正是參照著 ISO 10993-11 去執行的,基於其目的以及其標準要求,還是乖乖的執行內毒素檢測吧!!
但有些稽核員似乎認同執行過熱原測試就無須再執行內毒素測試,有人可以分享經驗嗎? 或者提供其他熱原相關的測試標準嗎?
謝謝大家看到最後🫶
以上都是梓奈奈個人經驗以及工作筆記和想法,不代表正確資訊,若有任何建議歡迎提供✨希望我們同路人能一起溫馨的在醫療器材研發領域走窄路,一起成長一起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