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教葬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因為有死,更要珍惜此時此刻

前言

問印尼看護她們那兒死亡有墳墓嗎?她聽不懂,我指了指裝丈母娘的棺木,她搖搖頭;需跪拜嗎?(比了比跪的姿勢),她搖搖頭;會燒香嗎?(指了指香),她搖搖頭……然後有些激動的說她們那兒一天左右就埋葬了(我猜測她的意思,但應該是我理解錯了,一天左右有點不可能。)。總之,我的了解是:回教的葬儀和我們有很大的差異。

回教葬儀

查了一下回教葬儀的資料,發現看護的說法大致正確,回教的葬儀主張速葬(三天之內,親屬即使未到也不會再等,而且必須在太陽下山前辦完)、薄葬(只有一件白色棉衣裹身,沒有任何陪葬品)、土葬(回教典籍中認為好人上天堂,惡人打入火獄中受折磨,所以火葬被視為是懲罰),不跪,不拜,不大哭,送葬者僅能為男人,遇人出殯起立行站禮即可。信徒只需供奉唯一的真主,因此任何繁文縟節或是隆重的厚葬都是對真主的不敬。而且祝禱時也只是請求真主對亡者慈悲與饒恕他的過錯,沒有針對子孫賜福什麼的。而且不立墓碑(僅壟土為記。)回教:死者回歸真主懷抱,真主判其好壞,好人入天堂,壞下人下火獄,沒有什麼鬼魂說法,因此我不知道看護說她有看到亡故的丈母娘時,她的想法和感受是如何的。

葬儀有不同,沒好壞

回教葬儀與民間葬儀的想法和做法差異極大。個人想法是:人既是群居動物,對生死大事自然會有一套約定成俗的儀式,讓大家知所遵循。因此無所謂好壞對錯,沒人反對,那就照做,有人反對,那再商討出一個可行的方案即可。

參與不同宗教的葬儀如何自處?

不同宗教的葬儀差別如此巨大,現代人的宗教信仰又相當多元,不同宗教的人如若參加不同宗教的葬禮又應如何呢?上文提及丈人家族尊重各人信仰,因此沒有針對不同宗教者做出什麼要求或規定,而那些不同宗教者,也就以旁觀且置身度外的態度,沒有參與其中。然而,如果是我,我會尊重不同宗教的習俗,在什麼地方就遵循著當地的做法。

結語

回教葬儀的速葬,薄葬,土葬每促使我們深思:我們可從中獲得什麼樣的借鑑。

avatar-img
退休教授:慕鐸的沙龍
69會員
924內容數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前言 「美國之行有何感觸?」是回國後數度被問起的問題,我稍稍整理了一下印象較深的幾個節點—但必須說明的是那僅僅是個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其他人,因為,因為同件事(或人,或物,或景),不同人看法多少不同,甚至大相逕庭—。 觀感 房價便宜,利息很高:我,內人,同行的親家母,大女兒,二女兒,二女婿等所
出外越遠,離己越近 為何旅遊 旅遊其實是透過不熟悉的環境來跟自己對話,透過自問自答的流程,來了解、認識真正的自己。熟悉的環境,固定的生活,你已經習以為常,你已經可以不加思索的應付了,沒有朋友有什麼關係?沒有結婚有什麼關係?我是獨立自主的,不必依靠別人……你嫌棄這個,你批評那個…沒有一樣東西在你看
前言 天還濛濛亮就已經盥洗好,收拾最後的行李,準備出發了。八點多的飛機,因此六點多就要到。旅館的早餐七點才開始,小兒準備載我們去之後,再回來吃個早餐並再睡一會,中午去吃台灣菜,再回朱比特的家。 黯然銷魂 有點涼,有點雨,車子的窗戶濕濕的,小兒要我把後照鏡和後窗擦拭一下,並提到在明尼蘇達時有時零
前言 「美國之行有何感觸?」是回國後數度被問起的問題,我稍稍整理了一下印象較深的幾個節點—但必須說明的是那僅僅是個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其他人,因為,因為同件事(或人,或物,或景),不同人看法多少不同,甚至大相逕庭—。 觀感 房價便宜,利息很高:我,內人,同行的親家母,大女兒,二女兒,二女婿等所
出外越遠,離己越近 為何旅遊 旅遊其實是透過不熟悉的環境來跟自己對話,透過自問自答的流程,來了解、認識真正的自己。熟悉的環境,固定的生活,你已經習以為常,你已經可以不加思索的應付了,沒有朋友有什麼關係?沒有結婚有什麼關係?我是獨立自主的,不必依靠別人……你嫌棄這個,你批評那個…沒有一樣東西在你看
前言 天還濛濛亮就已經盥洗好,收拾最後的行李,準備出發了。八點多的飛機,因此六點多就要到。旅館的早餐七點才開始,小兒準備載我們去之後,再回來吃個早餐並再睡一會,中午去吃台灣菜,再回朱比特的家。 黯然銷魂 有點涼,有點雨,車子的窗戶濕濕的,小兒要我把後照鏡和後窗擦拭一下,並提到在明尼蘇達時有時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