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在話,我不是瓊瑤女士的粉絲。而據我所知,她的粉絲也以女性占大多數。儘管如此,生活在她的小說及影視作品席捲華人世界的時代,身邊的女性都沉湎在她愛得熱切愛情故事的時候,我也不免要讀她一兩本書,看看她製作的電視劇。
不僅作品裡的主角都愛得轟轟烈烈,現實世界裡的瓊瑤,也是愛量紛飛。
在後來的新聞裡,我們都知道她如何跟平鑫濤先生結為連理,這樣強烈的愛情跟她小說故事裡的劇情,實在是遙相呼應。而在平鑫濤先生晚年失智插管時,她因為不忍心而跟先生前妻所生子女產生爭執,也在在呈現出她對丈夫的深情。
如同她在遺書中所寫:「上蒼對於生命的過程,設計得不是很好。當人老了,都要經過一段很痛苦的衰弱、退化、生病、出入醫院、治療、不治的時間。」
目睹丈夫經歷這樣一段漫長的痛苦過程,她聲嘶力竭地主張要讓丈夫拔管解脫,我們從她發出的幾篇聲明可以看到,她是真的承受不住眼睜睜地看著丈夫受苦。也是因為這樣的痛苦,政府才會致力於推動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
家人間的糾葛主張,旁人無權置喙。但是她對丈夫的愛,卻顯而易見。
引發我寫這篇文章的動機,是她在遺書裡的一段交代。自我了斷的她寫道:
「注意,我死亡的方式,是在我生命的終站實行的!年輕的你們,千萬不要輕易放棄生命,一時的挫折打擊,可能是美好生命中的磨練,希望你們經得起磨練,像我一樣,活到八十六、七歲,再來選擇如何面對死亡。但願那時,人類已經找到很人道的方式,來幫助老人們,快樂的歸去。」
這位女士直到自己決定放棄生命了,都還在擔心自己的行為造成示範作用,引來遭遇困難的年輕人仿效。同時她也祝願我們尚且活著的人,將來能有比較快樂的結束方式。
你能說,她的心中不是充滿了愛嗎?
前不久去了一趟湖南,看著當地人講話快速神情堅定,我才知道過去為什麼會有”湖南騾子”的戲謔之詞,我也才知道,為什麼湖南會出現曾國藩、左宗棠、毛澤東、馬英九、宋楚瑜這麼多事業出眾的人,因為他們都很能堅持。
在瓊瑤女士過世之後,我才知道她也是湖南人。看起來她一生所堅持的…
就是愛!
連結閱讀:
以下是我另外書寫,關於職場的專題,歡迎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