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嘗以行醫救人,行文救世。他的漢詩及台灣鄉土小說,為當時日治之下受限制的台灣人發聲,透過文學醒世。有人譽之以「台灣的魯迅」。這位魯迅在民國二十年代棄醫從文,認為在列強瓜分中國之際,要以思想救國,同樣是在文學小說上寫作上發表人民的苦境,藉此救亡圖存。如今烏俄戰爭兄弟鬩牆,讓人想到二戰時烏克蘭人奧斯特洛夫斯基寫了一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讓當時仍是聯邦成員的烏俄兩國共同抵禦納粹德國的入侵時,成為兩國青年必讀的愛國精神象徵。
這些都顯示:政治黨派操作都有自己的利益,但發自共善思想的文學是為了社會的利益,讓人民過好日子。真希望台灣也有出現文學家或文學作品,能夠成為經國濟世的經典,以文學救國,以思想強國。政治會成為過去,選舉隨波逐流,唯有文學超越時空,以普世人類生活精神,存在人心。證之以詩:
流星一瞬畫天際
塵世萬古常更新
稚兒聒聒來新世
本當福享雙恩親
奈何乖舛惡當道
耳瞽目盲油蒙心
忽現典籍啟智性
醒我天命喚我民
黎黎百姓皆有命
天聽世道史留痕
王者仁恕被眾生
富我子民講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