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霄裡國小,1946|桃園八德|霄裡池落羽松觀賞|山下路進去的小學

#246,霄裡國小,1946|桃園八德|霄裡池落羽松觀賞|山下路進去的小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宵裡在八德,源於凱達格蘭族社名,代前人口稀少,荒煙漫草為漢人稱為「九霄雲裡」地方而來,最著名是原住民和漢人共同開挖的宵裡池

在地圖上八德區偏偏在霄裡池這邊圈了一個小小的尾巴,這大池也是每年秋冬落羽松的網紅地

學校距離大池北方3公里遠,不過這邊還算是古宵裡區域,所以學校取這個名,那日也是拍完宵裡池附近的幾個落羽松後北返,卻誤進了學校前面的小巷子而拍下校門。

raw-image

校前的路叫山下路,這路是一個封閉的半圓,一端進、另方出,這樣的街道也讓學校成了一個封閉腹地,前後左右都是綠地、田池,造成學校一個遠離喧囂的環境。

大門四方柱左右列,敦厚樸實,右方襯牆有校名,正面看有椰子樹錯落前後,左方警衛室前還有大棵木麻黃,沿著圍牆內多有植樹,一路延伸到操場邊,有意思的是操場邊有一尊巨大的孔子像。
校地1.85公頃多,二百餘娃11班,是八德九小中和廣興小人數最少的小學,雖然如此,八德近年靠著淨移入者多的關係,成為新興發展地區,應該沒有減班滅校的疑慮。


和學校的邂逅就是一個誤打誤撞,那日離開霄裡大池已然天黑,天空是深灰色攬著,沿著宵裡路北走,不知道為何竟然就闖進山下路的巷子,遠遠的暮色中看到遠方的椰子樹招搖著,心想這邊就是學校了,遂勇敢的開下去。

@桃園八德,山下街


raw-image


avatar-img
Claralk Chung的沙龍
116會員
736內容數
旅行和吃吃的囈語,走走是目的,吃吃是陪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Claralk Chu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僅有八千多人口的東河卻有五所小學,五所學校小娃總數才230多,每所學校都是50上下,6班的規模,相當罕見。其中最大的網路紅校都蘭國小,都蘭村人口密集,應是如是。 而興隆國小位在台11線上,附近沒有比較大的集村,住宅多是在路兩旁並列著,學校幾乎就是無圍牆校園,沿著馬路是操場和風雨球場,校舍在操場
去苗栗高鐵站時看到這學校的指示牌,心中納悶,我記得這學校距離高鐵有點遠啊?而且聽說她已經被廢校了不是? 於是轉身開過去。 這邊區域是高鐵的重劃區,街廓方正如棋盤,但也因為是重劃區,甚是荒涼,家屋新大樓點綴在許多荒草街廓中。 幾番轉折後,終於看見長條校舍出現,路口當心兒童交通標誌,前行兩旁路
「要走?還是要繼續等?」他問。 我們停車在校門口對面已經一段時間了,千里迢迢來這邊,我不甘心空手而回。這不是偶而,更不是突然,而是假日的日常。 是的,我拍了一堆假日校門口停車照,想想可以另立一個專題系列,名稱就叫「假日校門口的車」,啥車都有,高檔到海神、普通到難得一見鐵牛曳引車,國產、進口車
繞完龍潭大池要南返苗,這次捨棄國道,雖然那時間不是塞車熱點,但還是想跑個以前沒有走過的路,對!是因為車、因為喜歡被載,雖然手握方向盤操控車子的感覺很有快感,但卻日漸覺得被載才是享受。 我選了桃20鄉道走,這條路連結龍潭和新埔,在手機上規劃好龍潭-新埔-芎林-竹東-北埔-峨嵋-三灣-造橋-苗栗的
淡水老街三味,鐵蛋、魚丸和阿給。當然,老街還有很多特產,魚酥、超長霜淇淋、烤魷魚......不過,後面的好像各地都會有,前三味大概就是當地特有。 有次停好車要找阿給,在車旁討論吃哪家? 以往每來都是固定吃巷子下渡船那幾家,似乎是給制約了。其實我都想吃別家,可就奇怪那腳不自覺的就走去那邊,反正
牡丹小很小,校地1.3公頃,是雙溪四小中最小,娃口數最少的偏小,目前人數不足20。學校位於山村牡丹,沿著牡丹溪旁有限的山㘭平地而建,兩條馬路前後包圍,山村景緻相當隱蔽。 校門作ㄇ字蓋頭,旁邊有對稱雙小門,亦有門眉,門面貼白色二丁掛;左牆英文、右牆中文校名,大字校名金字凸嵌中進門眉下。 入門後
僅有八千多人口的東河卻有五所小學,五所學校小娃總數才230多,每所學校都是50上下,6班的規模,相當罕見。其中最大的網路紅校都蘭國小,都蘭村人口密集,應是如是。 而興隆國小位在台11線上,附近沒有比較大的集村,住宅多是在路兩旁並列著,學校幾乎就是無圍牆校園,沿著馬路是操場和風雨球場,校舍在操場
去苗栗高鐵站時看到這學校的指示牌,心中納悶,我記得這學校距離高鐵有點遠啊?而且聽說她已經被廢校了不是? 於是轉身開過去。 這邊區域是高鐵的重劃區,街廓方正如棋盤,但也因為是重劃區,甚是荒涼,家屋新大樓點綴在許多荒草街廓中。 幾番轉折後,終於看見長條校舍出現,路口當心兒童交通標誌,前行兩旁路
「要走?還是要繼續等?」他問。 我們停車在校門口對面已經一段時間了,千里迢迢來這邊,我不甘心空手而回。這不是偶而,更不是突然,而是假日的日常。 是的,我拍了一堆假日校門口停車照,想想可以另立一個專題系列,名稱就叫「假日校門口的車」,啥車都有,高檔到海神、普通到難得一見鐵牛曳引車,國產、進口車
繞完龍潭大池要南返苗,這次捨棄國道,雖然那時間不是塞車熱點,但還是想跑個以前沒有走過的路,對!是因為車、因為喜歡被載,雖然手握方向盤操控車子的感覺很有快感,但卻日漸覺得被載才是享受。 我選了桃20鄉道走,這條路連結龍潭和新埔,在手機上規劃好龍潭-新埔-芎林-竹東-北埔-峨嵋-三灣-造橋-苗栗的
淡水老街三味,鐵蛋、魚丸和阿給。當然,老街還有很多特產,魚酥、超長霜淇淋、烤魷魚......不過,後面的好像各地都會有,前三味大概就是當地特有。 有次停好車要找阿給,在車旁討論吃哪家? 以往每來都是固定吃巷子下渡船那幾家,似乎是給制約了。其實我都想吃別家,可就奇怪那腳不自覺的就走去那邊,反正
牡丹小很小,校地1.3公頃,是雙溪四小中最小,娃口數最少的偏小,目前人數不足20。學校位於山村牡丹,沿著牡丹溪旁有限的山㘭平地而建,兩條馬路前後包圍,山村景緻相當隱蔽。 校門作ㄇ字蓋頭,旁邊有對稱雙小門,亦有門眉,門面貼白色二丁掛;左牆英文、右牆中文校名,大字校名金字凸嵌中進門眉下。 入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