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車廠本田和日產23日表示,雙方已進入正式談判階段,力爭明年6月達成最終協議,雙方將成立一家控股公司作為本田和日產的母公司,在東京證交所上市,新公司總裁將由本田選定(See:2024/12/23,鉅亨網,全球第三大車廠將誕生!本田、日產正式展開合併談判 明年8月成立新控股公司)。
本田與日產這兩家日本汽車製造商的潛在合併,及通用汽車將計入的中國業務相關50億美元支出,顯示出全球車企正在應對中國汽車(電動車)製造商崛起的影響(See:2024/12/19,華爾街日報,本田與日產合併談判背後:中國衝擊正重塑全球汽車業)。
2025年全球十大趨勢有哪些?《經濟學人2025全球大趨勢》特刊列出十大預測:
1.川普2.0的決策(地緣政治重組、緊張局勢升高)、2.關稅恐懼(貿易戰)、3.通膨之後(如何減少赤字)、4.混亂局面恐更混亂(俄烏、加薩)、5.各國選民的期待(英、法改選)、6.旅行困境(疫情解封、過度旅遊)、7.潔淨能源熱潮(太陽能板、電池、電動車)、8.人工智慧的關鍵時刻(AI成長與賭注)、9.高齡化與人口結構問題(高齡老化與機會不足)、10.無法預期的驚奇(太陽風暴、全球大規模流行病)。
(See:2024/11/21,天下雜誌、經濟學人2025全球大趨勢,2025有哪些黑天鵝?經濟學人《2025全球大趨勢》盤點年度十大不可思議事件、經濟學人年度特刊《2025全球大趨勢》十大預測:AI代理人變強、中俄四國聯手搞破壞?、風傳媒,《經濟學人》預測2025十大趨勢:川普重返白宮獨占4項,AI與通膨最讓市場緊張)
正當2024年歐美股皆刷新歷史新高全球經濟剛開始擺脫新冠疫情影響之際,2025年卻再次面臨一系列全新挑戰,川普關稅政策若引發貿易戰,這可能意味著新一輪通膨與全球經濟放緩,此外,歐洲德國和法國的政治僵局、烏克蘭及中東的衝突等,將會進一步給全球經濟前景蒙上了陰影。
(See:2024/12/23,自由時報,4隻黑天鵝籠罩!2025全球經濟一系列挑戰亮「紅燈」)
經濟部近期針對「川普2.0」提出分析報告,指出對台灣主要有三大風險,將要求台廠赴美設廠、取消晶片法案、影響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談判。
經濟部評估,根據華府智庫「資訊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發表「川普風險指數排行」報告,台灣列為31名,因川普2.0關稅政策承受的風險較泰國、菲律賓、南韓、日本等相對安全。
(See:2024/12/23,經濟日報,川普2.0 經部推演三風險 課徵關稅方面相對安全)
中央研究院23日公布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上修為4.23%,明年則為3.10%,經濟將穩勢前進,不過,美國單邊主義興起,再加上中國大陸經濟復甦的挑戰依然存在,兩者是否對全球貿易與景氣復甦產生影響,將會是台灣明年經濟成長動向的重要變數。
在物價方面,中研院相較其他預測機構較不樂觀,預測2025年全年CPI年增率為2.02%,是目前唯一超過2%通膨警戒線的預測機構。
(See:2024/12/23,中央廣播電臺,中研院預估明年經濟成長3.1% 經濟穩勢前進、經濟日報,中研院預測:2025經濟「穩勢前進」 通膨率還是會破2%)
據分析,鑑於中國經濟的「重借輕還」、中國外交的「修昔底德陷阱」、中國內政的「不要領袖要選票」,今年,是中國經濟在習近平剩餘任期內最好的一年。因為,往後,中國會更慘淡。一路向下(See:2024/12/23,StockFeel 股感,一路向下:今年是中國經濟在習近平剩餘任期內最好的一年)。
債務、失業、倒閉、消費降級成為中國社會熱詞的2024即將過去,多位海外學者發文,評論中國近年來乏善可陳的經濟表現,或分析中國經濟2025更加驚險的走向,而「金融風險」和「危機」是關鍵詞。
旅美經濟學家許成鋼接受美國之音採訪表示,2024年中國的關鍵詞是「危機四伏、困難重重」,無論政治、經濟、社會各個方面都面對嚴重危機,在許多方面危機已經爆發。
法國Ecole Universitaire de Management客座教授、德籍華人政治學者張俊華在德國之聲發表評論文章指出,中國經濟已走入通貨緊縮的怪圈,導致中國經濟陷入通貨緊縮的泥潭,難以自拔。至少中國在今後一兩年內,很難擺脫這通貨緊縮的怪圈。
台灣智庫諮詢委員、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吳瑟致則分析,中國2025年「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雖增加貨幣供給有助於政府增強公共投資,但在缺乏自由市場和法治社會的大背景下,其刺激措施恐怕會引來財政赤字、通貨膨脹、金融風險等各種挑戰。
(See:2024/12/23,新唐人,跨年之際 海外學者評中國經濟的現狀與金融風險)
中國北京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名譽院長閻學通則投書最新一期「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雜誌指出,儘管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上任後,美國與中國在經濟與軍事上的緊張將升溫,但兩國不太可能為台灣議題爆發戰爭,北京將會大幅聚焦於提振經濟,在中國將主要關切放在經濟成長之際,不會制定統一台灣的時間表。
(See:2024/12/23,自由時報,中國學者閻學通:未來4年北京聚焦經濟 不會制定統一時間表)
根據《彭博》對經濟學家的調查,歐元區經濟預計在 2025 年將迎來溫和復甦,但成長速度將低於先前預期。據彭博調查,分析師預測 2025 年歐元區經濟成長率為 1%,低於先前估計的 1.2%,但高於今年預計的 0.8%。 他們還將 2026 年的成長預期從 1.4% 下調至 1.2%(See:2024/12/23,經濟日報,彭博:經濟學家將歐元區2025年經濟成長率預測降至1%、鉅亨網,經濟學家下調歐元區2025年經濟成長預期)。
事實上,德國在2024年的企業破產案例達到22400起,同比增長近25%,是自2015年以來的最高水平。這一趨勢反映出德國經濟面臨的嚴峻挑戰,這一破產潮可能在2025年繼續擴大,2025年德國經濟成長將會持續衰退。
德國是歐元區最大的經濟體,但其關鍵製造業持續低迷,預計 2025 年經濟成長率僅為 0.4%,2026 年為 1%,均較先前預期下降 0.3 個百分點。法國的經濟成長預期也被下調(See:2024/12/22,鉅亨網,經濟學家下調歐元區2025年經濟成長預期)。
7月8日,法國國會改選出爐後,馬克宏任命右派巴尼耶(Michel Barnier)接任總理。12月4日,極右派就聯合左派通過巴尼耶的不信任動議,成為法國史上任期最短的總理。12月13日,馬克宏宣布中間派白胡(François Bayrou)為總理,還未上任,民調就有66%受訪者不滿意(See:2024/12/22,中央廣播電臺,新政府還未就定位 民調:66%法國人不滿新總理、中央社,法國內閣尚未敲定 民調:2/3民眾已對新總理不滿)。
法國作為歐元區第二大經濟體,其政治動盪將會影響投資者信心和市場穩定性。若法國政府無法有效通過預算案和改革措施,將可能導致其經濟增長放緩。
外媒報導,《Politico》以「歐洲的經濟末日已經來臨」為題分析歐洲經濟面臨的挑戰。隨著中國經濟繁榮結束及川普的關稅政策,歐洲繁榮的基石不僅出現裂痕,還面臨崩潰危機,如今無憂無慮的日子已逝,一旦汽車和資訊技術被淘汰,歐盟只能依靠 19 世紀的技術了,這些技術一直是它擅長的,例如機械和火車,不幸的是,這就是中國正在入侵的領域(See:2024/12/23,自由時報,歐洲遇經濟逆風 只能靠19世紀技術殘活)。
隨著中國經濟繁榮的結束及川普的關稅政策,歐洲經濟正面臨重大的挑戰。歐洲在面對自身內部問題及全球經濟變遷的挑戰時,需要穩步應對,確保未來的經濟成長與穩定。倘若歐洲無法有效應對此等內外部壓力,未來很可能將會面臨更深層的經濟挑戰問題。
其實,就如同東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付鵬演講指出,經濟與政治密不可分,金字塔頂層的核心問題是意識形態,在「左翼化(全球化)」走到極端之後,將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世界整體大格局正在「右翼化(反全球化)」,美國大選重歸共和黨川普就是右翼保守派,就是反全球化、保護(國家)主義化,法國極右翼「國民聯盟(National Rally-RN)」造成國會改選,德國基民黨(CDU)也是偏右翼的保守派擠下了偏左翼的社民黨(SPD)。歐洲紛紛集體「向右轉」,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在法、德、意、奧等國支持率明顯上升。
在這種情況下,全球經濟趨勢走向反全球化、保護主義化,反移民、貿易戰,自然將是「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