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是個 NPC

你可能是個 NPC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陣子轟動美國的治安事件,Luigi Mangione 當街槍殺 UnitedHealthcare CEO,媒體發現 Mangione 他很喜歡 Gurwinder 這位作家的一篇文章〈Why You Are Probably An NPC〉。他觀察到,世界各地越來越多的人正在成為 NPC。他們要不是無法自主的生活,就是無法選擇自己的行為,而是根據規則和指示來行事,就像被程式控制一樣

raw-image


NPC 指的是電玩中的"非玩家角色",例如路人、店員、警察等等,用來模擬現實環境,由程式控制,一舉一動都是設計好的,沒有自主意識。

raw-image


主要觀點和事實:

1. 人類 NPC 化的表現:

  • - 行為可預測:如同社交媒體上,特定群體對特定事件的反應總是如出一轍,缺乏獨立思考和批判性判斷。
  • - 服從規則和指令:即使在緊急情況下也不例外,缺乏靈活性和應變能力。
  • - 沉迷虛擬世界:人們逃避現實,沉迷於網路和遊戲,喪失了對生活的掌控和自主性。

2. 導致 NPC 化的原因:

  • - 認知吝嗇鬼:人類大腦為了節省能量,傾向於走捷徑獲取資訊,而不是進行深度思考。
  • - 科技公司推波助瀾:互聯網和演算法的設計加劇了人們的分心和資訊繭房效應,削弱了人們的注意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 - 社會壓力和文化氛圍:對“正確”觀點的追求和對“異類”的排斥,導致人們不敢表達不同意見,從而陷入群體思維。

3. 不同類型的 NPC:

人類 NPC 細分為五種類型,每種類型都有其特定的資訊獲取方式和行為模式:

  • - 從眾者:盲目相信主流觀點和權威機構,缺乏質疑精神。
  • - 逆向者:為了反對而反對,不加辨析地否定主流觀點,容易陷入陰謀論。
  • - 信徒:將某個個人或領袖奉為圭臬,無條件接受其觀點,缺乏獨立思考。
  • - 部落主義者:以群體身份認同為基礎,將不同觀點的人視為敵人,缺乏理性對話和溝通。
  • - 中庸者:為了避免衝突,永遠採取中立立場,缺乏明確的價值觀和原則。

4. 避免 NPC 化的建議:

  • - 提高認知能力:培養批判性思維,主動學習和思考,避免被資訊操控。
  • - 減少資訊噪音:有選擇性地獲取資訊,避免沉迷于無意義的娛樂和資訊碎片。
  • - 勇於表達獨立觀點:不要害怕與眾不同,敢於挑戰權威,參與理性討論和辯論。
  • - 專注於重要的事物:將時間和精力集中於對自己真正重要的事物,避免被無關資訊分散注意力。


總結:

要想避免成為 NPC,我們必須有意識地選擇我們的信念,批判性地評估信息,並認識到我們認知的局限性。我們應該專注於對我們重要的問題,並願意承認「我不知道」。


avatar-img
解浩靈的思考和紀錄本
8會員
97內容數
協助解決中小型製造企業數位轉型問題,傳產公司的痛點是缺乏 IT專業人才,我們提供便捷的智慧物聯網系統“EDC高效資料收集與分散式控制系統”。協助貴公司非專業人員短期培訓,即可自主完成物聯網部署,快速實現資料採集、資料可視、資料存儲和資料分析,助力傳統製造中小企業的數位轉型! 業務營銷|專案管理|工廠營運|跨業合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人工智慧(AI)時代經濟模式的轉變,從「知識經濟」走向「配置經濟」。 AI 的出現使得許多過去被視為珍貴的知識技能(例如摘要能力)變得容易取得,因此經濟價值的創造不再主要來自於個人的知識儲備,而是 如何有效地配置和管理資源,包括 AI 模型本身。 未來工作者將從單純的「生產者」轉變為「管理者」
英國設計師 Rory Noble-Turner 設計的 3D 列印西洋棋組「Dune Chess Set」。 其設計理念是將沙子的流動性和不確定性融入棋子造型,藉由 Quartz 3D 列印技術呈現出沙子的紋理和質感,並運用視覺特效產業的 3D 建模工具,克服了技術上的難關。
想像一下,我們的大腦很厲害,能記住重要的東西,忘記不重要的細節。現在,有一種很酷的新技術叫做 “神經注意力記憶模型”(NAMM),它可以讓 Transformer 模型也像我們的大腦一樣聰明!
隨著 AI 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正處於一個重要的轉折點,超連結作為信息組織和知識表達的重要工具正在被取代。 這不僅影響我們獲取信息的方式,也可能改變我們思考和創造知識的基本模式。未來,我們需要重新評估如何在AI摘要與超連結之間找到平衡,以保持思考的深度與多樣性。
Apollo Research 近期測試幾個最頂尖的 AI 聊天機器人,想看看它們會不會像人一樣「耍心機」。 研究人員設計了一些特別的情境,想讓這些 AI 幫他們做某件事。結果發現,這些 AI 不僅會想辦法達成目標,還會發現一些可能會阻礙它們的因素,像是「開發者其實不希望我這麼做」或是「系統裡有一
人工智慧(AI)時代經濟模式的轉變,從「知識經濟」走向「配置經濟」。 AI 的出現使得許多過去被視為珍貴的知識技能(例如摘要能力)變得容易取得,因此經濟價值的創造不再主要來自於個人的知識儲備,而是 如何有效地配置和管理資源,包括 AI 模型本身。 未來工作者將從單純的「生產者」轉變為「管理者」
英國設計師 Rory Noble-Turner 設計的 3D 列印西洋棋組「Dune Chess Set」。 其設計理念是將沙子的流動性和不確定性融入棋子造型,藉由 Quartz 3D 列印技術呈現出沙子的紋理和質感,並運用視覺特效產業的 3D 建模工具,克服了技術上的難關。
想像一下,我們的大腦很厲害,能記住重要的東西,忘記不重要的細節。現在,有一種很酷的新技術叫做 “神經注意力記憶模型”(NAMM),它可以讓 Transformer 模型也像我們的大腦一樣聰明!
隨著 AI 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正處於一個重要的轉折點,超連結作為信息組織和知識表達的重要工具正在被取代。 這不僅影響我們獲取信息的方式,也可能改變我們思考和創造知識的基本模式。未來,我們需要重新評估如何在AI摘要與超連結之間找到平衡,以保持思考的深度與多樣性。
Apollo Research 近期測試幾個最頂尖的 AI 聊天機器人,想看看它們會不會像人一樣「耍心機」。 研究人員設計了一些特別的情境,想讓這些 AI 幫他們做某件事。結果發現,這些 AI 不僅會想辦法達成目標,還會發現一些可能會阻礙它們的因素,像是「開發者其實不希望我這麼做」或是「系統裡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