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藍歷史】德國傳奇的「不死之艦」- 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比基尼環礁核爆試驗前夕的歐根親王號

比基尼環礁核爆試驗前夕的歐根親王號


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德語:Schwerer Kreuzer Prinz Eugen),是納粹海軍希佩爾將軍級重巡洋艦的3號艦,名字來源於奧地利歷史上一名陸軍元帥歐根親王。用奧地利人為該艦命名主要是為了強調德奧兩國的歷史淵源。該艦因與俾斯麥號戰艦參與丹麥海峽海戰而知名,但使其名揚天下的還是她以「不死之艦」著稱的傳奇經歷,多次遭遇險境又幸運逃脫,奇蹟般地倖存到戰後,經歷2次核爆炸實驗也沒能使其沉沒,被稱為「幸運艦」


船艦數據


排水量:16,230噸(標準);18,960噸(滿載)

:207.7米

:21.7米

吃水:6.6/7.2米

動力:136000匹

裝置:12 x 拉蒙(La Mont)蒸汽鍋爐;3 x Brown-Boveri渦輪機;3 x 推進器

航速:32節

航程:7200 海浬/20節

編製:1600人

武器:4 × 雙聯裝203mmSKC主砲;6 × 雙聯105mmSKC高砲;18 × 單裝40mm L/56 Flak 28型高射砲;6 × 雙聯37mm手拉機槍;6 × 四聯裝20mm Flakvierling 38型高射機砲;2 × 雙聯裝20mm Flak zwilling 38型高射機砲;4 × 三聯裝533mm魚雷發射管

裝甲:側舷 40~70 公釐;甲板 70~80 公釐;砲塔 160 公釐;指揮塔 50~150毫米

艦載機:3 × Ar 196水上偵察機

其它:1 × 雙端彈射器


1946年,轉為美國海軍的歐根親王號通過巴拿馬運河

1946年,轉為美國海軍的歐根親王號通過巴拿馬運河


戰前

與其他三艘姊妹艦一樣,歐根親王號建造於20世紀30年代中葉。在設計階段,該艦被給予代號「Kreuzer J」(即巡洋艦J)。1936年4月23日,歐根親王號在位於基爾的克虜伯日耳曼尼亞船廠開始鋪設龍骨,全部建造花費了1045萬德國馬克。1938年8月22日,歐根親王號由匈牙利王國攝政王霍爾蒂的妻子在希特勒元首陪同下親自打香檳祝福並下水,她於1940年8月1日服役,首任艦長為赫爾穆特·布林克曼海軍上校。 與該級前兩艘相比,歐根親王號作了一些改進,包括艦體延長4.5米、艦首改為飛剪式、增加兩座對空射擊指揮儀、改變煙囪罩的外形等。這些改進使該艦的建造時間比她的前兩艘姐妹艦多了半年,因此並未參加進攻挪威的戰役,也避開了德國海軍在挪威的慘重損失。與同期其他海軍強國相比,歐根親王號在技術參數上並不遜色,在德國海軍向來重視的軍艦生存力上還具備優勢。但德國製造的蒸汽輪機不夠可靠,戰鬥中經常發生故障,這也成為了歐根親王號經常遇到的問題。

碧藍航線 歐根親王

碧藍航線 歐根親王


丹麥海峽海戰

在長達3個月的試航後,歐根親王號協同俾斯麥號戰艦於1941年5月18日從格丁尼亞出發,執行「萊茵演習」行動,即進入大西洋進行破交戰。艦隊指揮官為君特·呂特晏斯海軍上將,兩艦在丹麥海峽遭遇由胡德號戰鬥巡洋艦和威爾斯親王號戰艦組成的皇家海軍截擊艦隊。在海戰中,歐根親王號至少命中胡德號1發砲彈,隨後又命中威爾斯親王號4發砲彈。此次海戰使皇家海軍損失慘重,胡德號俾斯麥號的380毫米砲彈擊中彈藥庫後爆炸沉沒,威爾斯親王號脫離戰鬥。隨後毫髮無傷的歐根親王號繼續前進,與約定在集合點的施比謝恩號油船(Spichern)會合以完成襲擊商船的任務,受傷的俾斯麥號則返回法國,這次分別讓歐根親王號避免了被英國人圍殲的厄運。1941年7月1日,歐根親王號在躲過英國大型戰艦之後最終到達了布雷斯特。

地獄犬行動

俾斯麥號沉沒之後,希特勒嚴禁大西洋的水面艦隊進行出航攻擊活動。1942年,為了防備盟軍進攻挪威,希特勒下令將駐紮在大西洋的沙恩霍斯特號格奈森瑙號戰鬥巡洋艦以及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撤回德國。他親自確定了穿越英吉利海峽的方案,當時,穿越英國控制下的英吉利海峽是十分危險的。為此,德國海軍制定了嚴密的保密計畫,調遣了大批的護航軍艦及飛機,並命名這項計畫為「雷霆·地獄犬」行動。其中「雷霆行動」是德國空軍配合進行的一系列掩護工作,而「地獄犬行動」則為這三艦與護衛艦隊穿越海峽的行動代號。行動由海軍中將奧托·西里阿科斯指揮,艦隊預定在1942年的2月11日離開布雷斯特,2月13日抵達德國。


洛峽灣正在維修的歐根親王號(中),在她右舷是瓦斯卡蘭號維修船,謝爾海軍上將號也停泊在反魚雷網後面。

洛峽灣正在維修的歐根親王號(中),在她右舷是瓦斯卡蘭號維修船,謝爾海軍上將號也停泊在反魚雷網後面。


德軍的行動出乎英國人的意料,因為他們自認為海峽的防備很完善,以致德國艦隊在夜幕的掩護下通過了海峽,英國人直到12日中午才偵測到德國艦隊,儘管他們發動了多波次的攻擊,包括魚雷機、驅逐艦和魚雷艇,但德國的主力軍艦還是擊退了英國人。在行動就要獲得圓滿成功時,沙恩霍斯特號格奈森瑙號因觸雷而不得不進塢修理,而幸運的歐根親王號再一次全身而退,安全抵達德國。 歐根親王號到達2個月後離開德國前往挪威。2月23日,歐根親王號遭到了英國潛艇三叉戟號的魚雷攻擊,艦艉遭到破壞。隨後到達挪威的特隆赫姆之後進行了詳細的檢查並得出結論:歐根親王的艦艉必須要更換,但當地沒有足夠大的乾船塢供歐根親王號更換艦艉,於是她不得不重新返回基爾港。1942年5月16日,歐根親王號在基爾港更換上了新的艦艉。之後歐根親王曾嘗試返回挪威,但遭到了盟軍部隊的截擊而被迫撤回,從此她直到1943年1月前都一直被閒置,僅僅是作一些日常的訓練。


碧藍航線 歐根親王 同人創作

碧藍航線 歐根親王 同人創作


波羅的海

自1944年8月之後,歐根親王號一直在波羅的海沿海為阻擊蘇聯紅軍的德國部隊提供砲火支援。1944年10月15日,在執行任務後回港的途中,因濃霧所造成的能見度低而與萊比錫號輕巡洋艦相撞。經過14小時損管人員的清理和調整,兩者終於被分開。歐根親王號艦艏遭到損壞,而萊比錫號幾乎被撞成兩半,該艦之後被改作浮動砲台。歐根親王號在格丁尼亞修復後繼續其砲火支援任務以及運送德國難民,之後逃向哥本哈根並與1945年4月20日到達,但燃油短缺使得該艦無法移動出港。在二戰結束時,歐根親王號是德國海軍唯一尚能運作的大型水面戰艦。1945年5月7日,歐根親王號向盟軍投降。


加入美國海軍後

投降後,歐根親王號交由美國海軍管理且繼續服役,編號IX-300,IX即未分類船隻的意思。之後歐根親王在經過檢查之後參與了著名的「十字路」行動,即在比基尼環礁進行的原子彈試驗。1946年7月1日,進行水上核爆試驗「Able」,一架空軍飛機向試驗艦隊投下一枚原子彈,並在距水面518英尺處引爆,少數試驗船隻沉沒,但距爆炸中心1,194碼的歐根親王號僅受了輕傷。7月25日,歐根親王號再度參與水下爆炸試驗「Baker」,原子彈在水下90英尺處引爆,大量船隻沉沒,其中包括2艘戰艦。距爆炸中心1,990碼的歐根親王號仍然倖存,甚至未受到嚴重的損傷,但遭到了嚴重的輻射污染。1946年8月,歐根親王號正式退役,並於同年9月被拖曳到瓜加林環礁。


歐根親王號殘骸空照,2018年7月。

歐根親王號殘骸空照,2018年7月。


1946年12月21日,歐根親王號在意外中損壞艦艉並嚴重進水,次日傾覆於環礁內。1978年,歐根親王的左側推進螺旋槳被打撈上來並且存放在了德國基爾的萊博海軍紀念館中,作為對德國海軍的紀念。


碧藍航線 歐根親王 同人創作

碧藍航線 歐根親王 同人創作



(部分內容參考於網路資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異世界冒險者 傑洛斯
10.0K會員
1.2K內容數
熱愛創作,喜歡閱讀,更愛奇奇怪怪的事物,收藏著來自各地的新奇物件,穿梭在各遊戲、小說、動漫、LARP領域,這裡提供我的生活發現、各類趣聞、資訊知識分享、歡迎各路冒險者一起交流,又或是可以一起旅行,將這個世界的新奇之處帶給大家。
2025/04/30
蘇維埃聯盟級戰艦(Советский Союз,編號23號海軍計劃)是蘇聯海軍於1930年代末至1940年代初建造的戰艦項目,屬於大型遠洋艦隊建設計劃的一部分。如果計劃順利執行,這些新戰艦將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威力最強的戰列艦,但該項目下建造的所有艦船均未完工。
Thumbnail
2025/04/30
蘇維埃聯盟級戰艦(Советский Союз,編號23號海軍計劃)是蘇聯海軍於1930年代末至1940年代初建造的戰艦項目,屬於大型遠洋艦隊建設計劃的一部分。如果計劃順利執行,這些新戰艦將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威力最強的戰列艦,但該項目下建造的所有艦船均未完工。
Thumbnail
2025/04/29
伏加爾號(SN Volga)是存在與圖紙計劃中的航母,原型來自於72號專案的航母設計,1920年,蘇聯就考慮過將多艘其他級別的船艦改裝成航空母艦的可能性,但這些計劃通常因缺乏資金或造船能力而受阻,在1930年代後半期,蘇聯開始製定建造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大型現代化艦隊的計畫。
Thumbnail
2025/04/29
伏加爾號(SN Volga)是存在與圖紙計劃中的航母,原型來自於72號專案的航母設計,1920年,蘇聯就考慮過將多艘其他級別的船艦改裝成航空母艦的可能性,但這些計劃通常因缺乏資金或造船能力而受阻,在1930年代後半期,蘇聯開始製定建造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大型現代化艦隊的計畫。
Thumbnail
2025/04/28
蘇維埃俄羅斯號(SN Sovetskaya Rossiya)於1939年晚期在莫洛托夫斯克海軍船廠開始建造;工程代號為102。1944年1月船體幾乎是一個空殼子,連主甲板也沒有完成。
Thumbnail
2025/04/28
蘇維埃俄羅斯號(SN Sovetskaya Rossiya)於1939年晚期在莫洛托夫斯克海軍船廠開始建造;工程代號為102。1944年1月船體幾乎是一個空殼子,連主甲板也沒有完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塞德利茨號(SMS Seydlitz)是德國帝國海軍的戰列巡洋艦,建於漢堡。她於1910年訂購並於1913年5月服役,是為公海艦隊建造的第四艘戰列巡洋艦。她以弗里德里希·威廉·馮·塞德利茨的名字命名,弗里德里希·威廉·馮·塞德利茨是腓特烈大帝統治時期和七年戰爭期間的普魯士將軍。
Thumbnail
塞德利茨號(SMS Seydlitz)是德國帝國海軍的戰列巡洋艦,建於漢堡。她於1910年訂購並於1913年5月服役,是為公海艦隊建造的第四艘戰列巡洋艦。她以弗里德里希·威廉·馮·塞德利茨的名字命名,弗里德里希·威廉·馮·塞德利茨是腓特烈大帝統治時期和七年戰爭期間的普魯士將軍。
Thumbnail
奧丁號(KMS Odin)是基於20世紀30年代德國開發的快速戰艦計畫。她代表了德國級重型巡洋艦的發展,也就是施佩伯爵海軍上將號所屬的等級。
Thumbnail
奧丁號(KMS Odin)是基於20世紀30年代德國開發的快速戰艦計畫。她代表了德國級重型巡洋艦的發展,也就是施佩伯爵海軍上將號所屬的等級。
Thumbnail
奧托·馮·阿爾文斯萊本號(KMS Otto von Alvensleben)是納粹德國海軍於1937年設計的1937級驅逐艦。她被定位為遠洋護航艦艇,可以攻擊和保衛大西洋上的護航船隊,同時也能在熱帶氣候下作戰,該設計尚未及訂購或開建任何艦隻便遭摒棄。
Thumbnail
奧托·馮·阿爾文斯萊本號(KMS Otto von Alvensleben)是納粹德國海軍於1937年設計的1937級驅逐艦。她被定位為遠洋護航艦艇,可以攻擊和保衛大西洋上的護航船隊,同時也能在熱帶氣候下作戰,該設計尚未及訂購或開建任何艦隻便遭摒棄。
Thumbnail
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德語:Schwerer Kreuzer Prinz Eugen),是納粹海軍希佩爾將軍級重巡洋艦的3號艦,名字來源於奧地利歷史上一名陸軍元帥歐根親王。用奧地利人為該艦命名主要是為了強調德奧兩國的歷史淵源。該艦因與俾斯麥號戰艦參與丹麥海峽海戰而知名。
Thumbnail
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德語:Schwerer Kreuzer Prinz Eugen),是納粹海軍希佩爾將軍級重巡洋艦的3號艦,名字來源於奧地利歷史上一名陸軍元帥歐根親王。用奧地利人為該艦命名主要是為了強調德奧兩國的歷史淵源。該艦因與俾斯麥號戰艦參與丹麥海峽海戰而知名。
Thumbnail
德意志號裝甲艦或稱德國號裝甲艦(德語:Deutschland,之後改稱「呂佐號」Lützow)是納粹德國的一艘德國級裝甲艦。該艦是德國第一艘的裝甲艦,後來納粹德國海軍於1940年2月將其重新分類為重巡洋艦。
Thumbnail
德意志號裝甲艦或稱德國號裝甲艦(德語:Deutschland,之後改稱「呂佐號」Lützow)是納粹德國的一艘德國級裝甲艦。該艦是德國第一艘的裝甲艦,後來納粹德國海軍於1940年2月將其重新分類為重巡洋艦。
Thumbnail
希佩爾海軍上將號重巡洋艦(德語:Admiral Hipper)是納粹德國海軍的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重巡洋艦一號艦。該船命名自德國海軍名將 — 弗朗茨·馮·希佩爾上將,他指揮德國巡洋艦艦隊於1916年的日德蘭海戰作戰,並擔任了德國公海艦隊最後一任總司令。
Thumbnail
希佩爾海軍上將號重巡洋艦(德語:Admiral Hipper)是納粹德國海軍的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重巡洋艦一號艦。該船命名自德國海軍名將 — 弗朗茨·馮·希佩爾上將,他指揮德國巡洋艦艦隊於1916年的日德蘭海戰作戰,並擔任了德國公海艦隊最後一任總司令。
Thumbnail
柯尼斯堡號(德語:Königsberg)是德國於1920年代建造的三艘柯尼斯堡級輕巡洋艦的首艦,於1929年至1940年4月期間先後服役於國家海軍和戰爭海軍,並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其另外兩艘姊妹艦為卡爾斯魯厄號和科隆號。
Thumbnail
柯尼斯堡號(德語:Königsberg)是德國於1920年代建造的三艘柯尼斯堡級輕巡洋艦的首艦,於1929年至1940年4月期間先後服役於國家海軍和戰爭海軍,並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其另外兩艘姊妹艦為卡爾斯魯厄號和科隆號。
Thumbnail
埃吉爾號(KMS Ägir)是O級戰鬥巡洋艦(Schlachtkreuzern der O-Klasse)的計劃艦之一,是納粹德國海軍計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服役的一級戰鬥巡洋艦。為了對抗英國皇家海軍,德國海軍只得擴充其稀少的大型水面戰艦。
Thumbnail
埃吉爾號(KMS Ägir)是O級戰鬥巡洋艦(Schlachtkreuzern der O-Klasse)的計劃艦之一,是納粹德國海軍計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服役的一級戰鬥巡洋艦。為了對抗英國皇家海軍,德國海軍只得擴充其稀少的大型水面戰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