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日記|能美學長的申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能美學長的申辯|作者:大麦こあら


以下劇透。

故事的主角能美和丹,分別為大三和大一的哲學系學生,熱愛哲學,但對愛情卻有截然不同的見解。作者融入哲學敘事,使劇情充滿新鮮感。

故事開頭引用蘇格拉底在《克里托》中所說的名言:「真正重要的,不是活著,而是好好活著」,這句話貫穿能美與丹的感情之路。

能美的觀念蘊含蘇格拉底式的質疑與探索,表面輕佻,內心卻迷茫於愛情與生活的意義;丹深受柏拉圖影響,渴望靈魂伴侶。這兩種對立的觀點,讓他們的愛情故事充滿有趣的互動。

能美對丹的臉孔與身材心生好感,藉機誘惑,丹順勢回應這份挑逗。兩人因哲學話題漸生情愫,彼此暗戀。然而,一場誤會打破了他們的脆弱平衡,最終使他們暫時分開。

丹視能美為靈魂伴侶,卻誤以為他已有新歡,選擇放手。能美誤解丹已找到靈魂伴侶,接受失戀,對這段感情宣判死刑。

能美曾說過,如果有機會,他希望重生為蘇格拉底的裁判,改變那場死刑判決。丹言猶在耳,在澄清誤會後,給能美重新為愛辯護的機會,呼應書名《能美學長的申辯》。

兩人太過喜歡對方,帶著疑問前進;因為不懂而思考,因為思考而溝通。這便是他們的「好好活著」。

把哲學元素拉掉,其實就是戀愛腦男X輕浮男的愛情故事。


大麦こあら老師其他作品:

BL日記|這場戀愛都怪你不好




avatar-img
8會員
77內容數
想到哪寫到哪。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木命代表著追求道理和自我成長的人,他們對於學問的追求是堅定而扎實的,並且懂得吸收有利於自己的能量,對困難有著積極的態度。
Thumbnail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大/是終極之意 學/則以學習始 繼而有了人格涵養后 創造己之哲學思維 順此理路發展 終/止於至善 ~~~ 至善非善行/而是 一種信仰 一種道德 一種創造出 終極自我的完美實現 ~~~ 大學之道/也只是 個人哲學理念 終極完成而已
Thumbnail
傅佩榮:「當社會規範漸漸瓦解,儒家告訴世人不用怕,價值判斷不在外面,而在內心的真誠和良知而來,由內而發產生力量。」
Thumbnail
如何從片段侷限的資訊中推理探究事物全貌。
Thumbnail
師與資為學習成長不可或缺的兩類人,需在能相互對照的環境方能識別。
Thumbnail
講者:孫效智(德國慕尼黑哲學院哲學博士、台大哲學系教授、基隆市政府市政顧問)時間:2023.5.3 1.孫老師分享自身的學經歷程,振聲中學(桃園人)→建國中學(加入國學社,思想啟蒙於錢穆的《中國歷史精神》,歷史是活的)→台大資工(號稱念「光啟係」)→入伍(每天寫五千字的情書,另至輔大旁
Thumbnail
  「我們的知識都是從感覺開始,經過理解,最終達到理性。沒有任何事物是高過理性的。」-康德   在苑舉正老師經年累月的教學經驗與活用哲學的資歷下(曾擔任財經台評論員、目前經營YT(苑舉正的正舉苑)與b站(bilibili:苑舉正)),哲學不再是艱澀難懂的學問,而是有用且與生命有關的學問
Thumbnail
他一直以為修行是要讓他體悟什麼很高的人生哲理,直到最近他才體會到,原來他所需要的其實是感受到「 愛 」
Thumbnail
📍哲學啟蒙 拜賜父親的啟蒙,幼時成功地引起我對哲學的興趣。 今年年初,無意間發現了由紀金慶老師的節目: 哲學好好玩,於Spotify 收聽。 總共有三季的內容,主題是 “現代性”,哲學家包含了:尼采、班雅明、海德格。 紀老師以深入淺出的講述方式,將原本看似艱深的哲學抽絲剝繭,向我們
Thumbnail
木命代表著追求道理和自我成長的人,他們對於學問的追求是堅定而扎實的,並且懂得吸收有利於自己的能量,對困難有著積極的態度。
Thumbnail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大/是終極之意 學/則以學習始 繼而有了人格涵養后 創造己之哲學思維 順此理路發展 終/止於至善 ~~~ 至善非善行/而是 一種信仰 一種道德 一種創造出 終極自我的完美實現 ~~~ 大學之道/也只是 個人哲學理念 終極完成而已
Thumbnail
傅佩榮:「當社會規範漸漸瓦解,儒家告訴世人不用怕,價值判斷不在外面,而在內心的真誠和良知而來,由內而發產生力量。」
Thumbnail
如何從片段侷限的資訊中推理探究事物全貌。
Thumbnail
師與資為學習成長不可或缺的兩類人,需在能相互對照的環境方能識別。
Thumbnail
講者:孫效智(德國慕尼黑哲學院哲學博士、台大哲學系教授、基隆市政府市政顧問)時間:2023.5.3 1.孫老師分享自身的學經歷程,振聲中學(桃園人)→建國中學(加入國學社,思想啟蒙於錢穆的《中國歷史精神》,歷史是活的)→台大資工(號稱念「光啟係」)→入伍(每天寫五千字的情書,另至輔大旁
Thumbnail
  「我們的知識都是從感覺開始,經過理解,最終達到理性。沒有任何事物是高過理性的。」-康德   在苑舉正老師經年累月的教學經驗與活用哲學的資歷下(曾擔任財經台評論員、目前經營YT(苑舉正的正舉苑)與b站(bilibili:苑舉正)),哲學不再是艱澀難懂的學問,而是有用且與生命有關的學問
Thumbnail
他一直以為修行是要讓他體悟什麼很高的人生哲理,直到最近他才體會到,原來他所需要的其實是感受到「 愛 」
Thumbnail
📍哲學啟蒙 拜賜父親的啟蒙,幼時成功地引起我對哲學的興趣。 今年年初,無意間發現了由紀金慶老師的節目: 哲學好好玩,於Spotify 收聽。 總共有三季的內容,主題是 “現代性”,哲學家包含了:尼采、班雅明、海德格。 紀老師以深入淺出的講述方式,將原本看似艱深的哲學抽絲剝繭,向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