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患者或家屬,除非是規定不能進食的病患,該吃飯還是要按時吃的。只是住院期間既不能自己煮飯、家人煮多了也沒冰箱放、病人飲食有需遵守的禁忌...,那該如何解決?又有那些選擇?
AI示意圖
為了要提供各類患者不同的營養需求,也方便無法外出買餐點的家屬用餐,醫院都會設置營養部,可以供應一般的飲食及各種治療性飲食,因為攝取人體足夠所需的營養時,可達到輔助醫療照護的效果。
醫院營養部設計的各式餐食,以病況的營養需要、清淡、熱量與營養均衡為設計考量,提供病患餐,陪客餐及特殊營養餐等種類,滿足大多數人的營養需求;一般餐點費用每餐約200元~300元不等,產婦餐與特別餐大約600元~1000元不等,會依實際送餐餐次與住院費用一併計算,無須每次取餐就要支付費用。
為了病患的安全,醫院的食品安全管制會比外面餐廳嚴謹許多,醫學中心的營養部甚至會取得餐飲業食品安全管制系統(HACCP)認證,從環境與食材管理到製作完成送達病房,每個步驟都有安全管控機制,訂購醫院的餐點雖然偏貴及口味偏清淡,但營養與食品安全可以獲得保障。
1.醫院餐點怎麼訂?
(1)訂餐窗口:如果需要訂餐,可以直接在住院的病房,向書記或是責任護理師告知即可。
(2)何時送餐:有的患者因為手術或治療後無法立即用餐不同的餐點費用也不同,為了避免金錢與食物的浪費,建議訂餐前先詢問則護理師是否可以進食或有無飲食治療禁忌,再依照訂餐截止時間來決定。
(3)餐點退費:為了食物品質與安全,醫院可以訂餐與取消的時間是固定的,超過可訂餐時間就會從下一餐開始送餐;過了可以取消訂餐的時間,是無法退費與更換的。出院當日如果中午前就會離院,建議提早告知取消訂餐避免浪費。
2.餐點怎麼選擇?
平常吃飯時間到了,想的是今天要吃什麼菜色,但住院餐點不同,是由營養部製定的循環菜單,無法像選便當一樣自由選擇菜色,但可以依照需求選擇希望的食物質地、標註餐點的禁忌已及葷食素食等需求。
以下舉例無特殊飲食與營養素需求的餐點類別說明:
(1)普通飲食(Full Diet):適用於無任何飲食限制的病患,是以符合一般成年人熱量與營養需求的均衡飲食,餐點接近外食的便當設計,特色是主食可選擇(像米飯、粥、饅頭等)及飲食禁忌可選擇(如忌牛、忌海鮮等)等。
(2)軟質飲食(Soft Diet):適用於咀嚼不便、腸胃不適及復原期的患者。與普通飲食營養均衡的設計相同,一樣可以選擇主食種類與飲食禁忌,特色是會避免選擇質地堅硬、粗纖維、結締組織多的食材及油煎、油炸物等烹調方式的餐點,餐點的蔬菜大多會選擇膳食纖維較短口感較軟的瓜類、木耳等。
(3).產婦調理飲食:俗稱的月子餐,因產婦生產後與哺乳因素,餐點的熱量、蛋白質、水分的需求較高,除了主食種類與飲食禁忌外,特色是一天供應五餐可選擇(三正餐、二點心),且著重健康會選擇較清淡的烹調方式。
AI示意圖
3.特殊的餐點:
部分患者因為疾病因素,無法正常由口進食或是營養需求較特殊(如需要較高熱量或較低熱量、或是需要控制磷、鉀、鈣、鈉等營養素),有些需要由醫師開立醫囑後由營養師設計調配,並非患者或家屬可以自行選擇的,費用也會較貴。
疾病營養為特殊的專門設計,以下僅就部分飲食種類與其適用的情況簡單說明:
(1)管灌飲食(Tube Feeding Diet):如口腔與頭頸部疾病、中風、癌症、消化道手術後等患者,因為吞嚥障礙、不能經口進食或經口攝食不足食,會採用管灌飲食提供營養與熱量。灌食的途徑、方法及配方種類,包含有機器24小時連續性管灌的、定時定量機器管灌的、比照三餐進食時間手動管灌等。灌食途徑、方法及配方種類,會依病患狀況決定,會有醫囑決定,另外要注意的是,臨床上有遇過照顧者直接將藥物加入灌食飲品的狀況,除非有醫囑,否則切忌將藥物加入食物中。
(2)元素飲食(Elemental Diet):發炎性腸道疾病、腸道瘻管、腸道手術前或手術後消化吸收困難、因疾病導致的腸道吸收障礙等患者,因為無法由正常進食方式,從腸道吸收與攝取身體所需營養素,須由這類滲透壓很高,需要從低濃度、低劑量開始、並以機器控制速度的飲食來提供營養與熱量,需要醫師開立醫囑且需要持續評估患者狀況隨時調整,要非常謹慎的使用。
(3)清流質飲食(Clear Liquid Diet):顧名思義,此類飲食就是清清如水,消化後完全無食物殘渣、分解時不產生氣體,外觀在室溫或體溫下為清澈液體或流質。因為質地清澈如水,無法提供身體足夠營養素,因此不可連續使用 48 小時以上。主要是腸道檢查(如大腸鏡)或手術前清腸、嚴重腸胃道感染時的患者使用。
(4)全流質飲食(Full Liquid Diet):此類飲食雖然也是液態的食物,但與清流質飲食不同,以改變食物質地方式讓食物容易消化,可以提供均衡的營養,但口感較差,會以少量多餐方式提供。多適用於頭、頸、口腔手術患者及食道狹窄、腸胃不適等患者。
(5)半流質飲食(Semi-liquid Diet):有的會稱作剁碎餐,半流質飲食與全流質飲食的差異在於食物的質地,兩類飲食都可以提供均衡的營養素,半流質食物會經過絞碎或切細處理,較易消化與入口,適合無牙齒或無法咀嚼、吞嚥困難、胃炎、消化不良等患者。
(6)稠狀飲食(Pureed Diet):有些患者有吞嚥困難或容易嗆到正在接受吞嚥訓練時,稠狀的食物會比液體類較可避免嗆到,此類食物是以調整食物質地方式,將肉類、豆製品、蔬菜等食材以果汁機打成泥狀後,添加食物增稠劑,讓食物質地變的黏稠,可以提供必需的營養素,但像嬰兒食品樣的泥狀口感大多較不適口。
(7)高纖維飲食(High Fiber Diet):衛生福利部網站建議成人的膳食纖維建議攝取量為 14 公克/1000 大卡/每天,以成人平均熱量需求大約估算,每日纖維素的建議攝取量為 25-35 公克。
一般人要達到一日攝取25g膳食纖維,單靠攝取三樣蔬菜兩樣水果並不容易,舉例來說1g膳食纖維=1條小黃瓜或0.5顆蘋果..,25g膳食纖維=25條小黃瓜!所以此類飲食會以均衡飲食為原則,但在各種食材上選擇含高膳食纖維食物,如全穀類米飯麩質比白米含有較高的纖維質、蛋白質選用毛豆取代肉類、蔬菜類選擇黑木耳牛蒡苦瓜等。
需要高纖飲食的患者,以有便秘、憩室症、高血糖症、高膽固醇血症居多,須注意的是採用高纖維飲食時,務必增加白開水的攝取,避免便秘。
(8)低渣飲食(Low Residue Diet):與高纖飲食相反的是,低渣飲食是飲食的粗纖維攝取量要 4 公克以下,要避免攝食在腸道留下多量殘渣之食物,如植物性纖維、未去皮的肉類、牛奶等,食物烹調方式也要避免油炸、油煎。一般會在大腸的檢查、手術及人工肛門手術前後、急性腹瀉、潰瘍性結腸炎等情形採用低渣飲食。目的是減少糞便體積與排便的頻率、使腸胃道獲得充分休息、幫助腸胃道傷口癒合。
AI示意圖
1.美食街:"吃"是民生必備,醫院多會有美食街或用餐區讓民眾可以用餐,但與一般百貨公司美食街不同的是,醫院為了院內感染管控,醫院的美食街,大多會明令禁止身著病人服、有點滴架、配戴治療儀器幫浦等的患者進入,請留意醫院公告,以免不得門而入。
2.叫外送:現在外送平台十分方便,相信多數民眾在餐食清淡且選擇有限的醫院裡,一定會有動過點外送的念頭,但不是每家醫院都可以讓外送員進入醫院,有的是限制只可放在固定區域且不提供保管責任,在叫外送之前請記得先詢問相關規定,以免花了錢拿不到食物喔!
《下一篇章:出院時要注意哪些事? 》
【醫療決定應與您的主治醫師討論,尊重醫療專業並自己思考,理性溝通後沉著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