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吃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不管是患者或家屬,除非是規定不能進食的病患,該吃飯還是要按時吃的。只是住院期間既不能自己煮飯、家人煮多了也沒冰箱放、病人飲食有需遵守的禁忌...,那該如何解決?又有那些選擇?
AI示意圖

AI示意圖

壹、訂購醫院餐點

為了要提供各類患者不同的營養需求,也方便無法外出買餐點的家屬用餐,醫院都會設置營養部,可以供應一般的飲食及各種治療性飲食,因為攝取人體足夠所需的營養時,可達到輔助醫療照護的效果。

醫院營養部設計的各式餐食,以病況的營養需要、清淡、熱量與營養均衡為設計考量,提供病患餐,陪客餐及特殊營養餐等種類,滿足大多數人的營養需求;一般餐點費用每餐約200元~300元不等,產婦餐與特別餐大約600元~1000元不等,會依實際送餐餐次與住院費用一併計算,無須每次取餐就要支付費用

為了病患的安全,醫院的食品安全管制會比外面餐廳嚴謹許多,醫學中心的營養部甚至會取得餐飲業食品安全管制系統(HACCP)認證,從環境與食材管理到製作完成送達病房,每個步驟都有安全管控機制,訂購醫院的餐點雖然偏貴及口味偏清淡,但營養與食品安全可以獲得保障


1.醫院餐點怎麼訂?

(1)訂餐窗口:如果需要訂餐,可以直接在住院的病房,向書記或是責任護理師告知即可。

(2)何時送餐:有的患者因為手術或治療後無法立即用餐不同的餐點費用也不同,為了避免金錢與食物的浪費,建議訂餐前先詢問則護理師是否可以進食或有無飲食治療禁忌,再依照訂餐截止時間來決定。

(3)餐點退費:為了食物品質與安全,醫院可以訂餐與取消的時間是固定的,超過可訂餐時間就會從下一餐開始送餐;過了可以取消訂餐的時間,是無法退費與更換的。出院當日如果中午前就會離院,建議提早告知取消訂餐避免浪費。


2.餐點怎麼選擇?

平常吃飯時間到了,想的是今天要吃什麼菜色,但住院餐點不同,是由營養部製定的循環菜單,無法像選便當一樣自由選擇菜色,但可以依照需求選擇希望的食物質地、標註餐點的禁忌已及葷食素食等需求

以下舉例無特殊飲食與營養素需求的餐點類別說明:

(1)普通飲食(Full Diet):適用於無任何飲食限制的病患,是以符合一般成年人熱量與營養需求的均衡飲食,餐點接近外食的便當設計,特色是主食可選擇(像米飯、粥、饅頭等)及飲食禁忌可選擇(如忌牛、忌海鮮等)等。

(2)軟質飲食(Soft Diet):適用於咀嚼不便、腸胃不適及復原期的患者。與普通飲食營養均衡的設計相同,一樣可以選擇主食種類與飲食禁忌,特色是會避免選擇質地堅硬、粗纖維、結締組織多的食材及油煎、油炸物等烹調方式的餐點,餐點的蔬菜大多會選擇膳食纖維較短口感較軟的瓜類、木耳等。

(3).產婦調理飲食:俗稱的月子餐,因產婦生產後與哺乳因素,餐點的熱量、蛋白質、水分的需求較高,除了主食種類與飲食禁忌外,特色是一天供應五餐可選擇(三正餐、二點心),且著重健康會選擇較清淡的烹調方式。

AI示意圖

AI示意圖


3.特殊的餐點:

部分患者因為疾病因素,無法正常由口進食或是營養需求較特殊(如需要較高熱量或較低熱量、或是需要控制磷、鉀、鈣、鈉等營養素),有些需要由醫師開立醫囑後由營養師設計調配,並非患者或家屬可以自行選擇的,費用也會較貴。

疾病營養為特殊的專門設計,以下僅就部分飲食種類與其適用的情況簡單說明:

(1)管灌飲食(Tube Feeding Diet):如口腔與頭頸部疾病、中風、癌症、消化道手術後等患者,因為吞嚥障礙、不能經口進食或經口攝食不足食,會採用管灌飲食提供營養與熱量。灌食的途徑、方法及配方種類,包含有機器24小時連續性管灌的、定時定量機器管灌的、比照三餐進食時間手動管灌等。灌食途徑、方法及配方種類,會依病患狀況決定,會有醫囑決定,另外要注意的是,臨床上有遇過照顧者直接將藥物加入灌食飲品的狀況,除非有醫囑,否則切忌將藥物加入食物中

(2)元素飲食(Elemental Diet):發炎性腸道疾病、腸道瘻管、腸道手術前或手術後消化吸收困難、因疾病導致的腸道吸收障礙等患者,因為無法由正常進食方式,從腸道吸收與攝取身體所需營養素,須由這類滲透壓很高,需要從低濃度、低劑量開始、並以機器控制速度的飲食來提供營養與熱量,需要醫師開立醫囑且需要持續評估患者狀況隨時調整,要非常謹慎的使用。

(3)清流質飲食(Clear Liquid Diet):顧名思義,此類飲食就是清清如水,消化後完全無食物殘渣、分解時不產生氣體,外觀在室溫或體溫下為清澈液體或流質。因為質地清澈如水,無法提供身體足夠營養素,因此不可連續使用 48 小時以上。主要是腸道檢查(如大腸鏡)或手術前清腸、嚴重腸胃道感染時的患者使用。

(4)全流質飲食(Full Liquid Diet):此類飲食雖然也是液態的食物,但與清流質飲食不同,以改變食物質地方式讓食物容易消化,可以提供均衡的營養,但口感較差,會以少量多餐方式提供。多適用於頭、頸、口腔手術患者及食道狹窄、腸胃不適等患者

(5)半流質飲食(Semi-liquid Diet):有的會稱作剁碎餐,半流質飲食與全流質飲食的差異在於食物的質地,兩類飲食都可以提供均衡的營養素,半流質食物會經過絞碎或切細處理,較易消化與入口,適合無牙齒或無法咀嚼、吞嚥困難、胃炎、消化不良等患者

(6)稠狀飲食(Pureed Diet):有些患者有吞嚥困難或容易嗆到正在接受吞嚥訓練時,稠狀的食物會比液體類較可避免嗆到,此類食物是以調整食物質地方式,將肉類、豆製品、蔬菜等食材以果汁機打成泥狀後,添加食物增稠劑,讓食物質地變的黏稠,可以提供必需的營養素,但像嬰兒食品樣的泥狀口感大多較不適口。

(7)高纖維飲食(High Fiber Diet):衛生福利部網站建議成人的膳食纖維建議攝取量為 14 公克/1000 大卡/每天,以成人平均熱量需求大約估算,每日纖維素的建議攝取量為 25-35 公克。

一般人要達到一日攝取25g膳食纖維,單靠攝取三樣蔬菜兩樣水果並不容易,舉例來說1g膳食纖維=1條小黃瓜或0.5顆蘋果..,25g膳食纖維=25條小黃瓜!所以此類飲食會以均衡飲食為原則,但在各種食材上選擇含高膳食纖維食物,如全穀類米飯麩質比白米含有較高的纖維質、蛋白質選用毛豆取代肉類、蔬菜類選擇黑木耳牛蒡苦瓜等。

需要高纖飲食的患者,以有便秘、憩室症、高血糖症、高膽固醇血症居多,須注意的是採用高纖維飲食時,務必增加白開水的攝取,避免便秘

(8)低渣飲食(Low Residue Diet):與高纖飲食相反的是,低渣飲食是飲食的粗纖維攝取量要 4 公克以下,要避免攝食在腸道留下多量殘渣之食物,如植物性纖維、未去皮的肉類、牛奶等,食物烹調方式也要避免油炸、油煎。一般會在大腸的檢查、手術及人工肛門手術前後、急性腹瀉、潰瘍性結腸炎等情形採用低渣飲食。目的是減少糞便體積與排便的頻率、使腸胃道獲得充分休息、幫助腸胃道傷口癒合

AI示意圖

AI示意圖


貳、自購餐食

1.美食街:"吃"是民生必備,醫院多會有美食街或用餐區讓民眾可以用餐,但與一般百貨公司美食街不同的是,醫院為了院內感染管控,醫院的美食街,大多會明令禁止身著病人服、有點滴架、配戴治療儀器幫浦等的患者進入,請留意醫院公告,以免不得門而入。

2.叫外送現在外送平台十分方便,相信多數民眾在餐食清淡且選擇有限的醫院裡,一定會有動過點外送的念頭,但不是每家醫院都可以讓外送員進入醫院,有的是限制只可放在固定區域且不提供保管責任,在叫外送之前請記得先詢問相關規定,以免花了錢拿不到食物喔!


《下一篇章:出院時要注意哪些事? 》

【醫療決定應與您的主治醫師討論,尊重醫療專業並自己思考,理性溝通後沉著應對】



希望分享醫療資訊與資源,願所有人不因突發狀況而措手不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為了維護病人安全與提供醫療需要使用,病房內的設備會多了很多功能性,有些只能由專業人員操作,有些是提供家屬與病患可以使用(像是床旁欄如何收放、電動床使用方法、床上桌使用方法等),家屬只要了解了在照顧患者時會方便安全許多。
不管在醫院還是診所就醫,第一步驟就是掛號建立病患檔案資料,建立病患資料時會使用到作為身分證明的證件,目的是避免有假冒身份就醫的情形,也利於個人就醫紀錄整合。
醫療的檢驗檢查報告,是醫師判斷病情與疾病診斷的重要依據,任何醫學上的診斷都需要由醫師整體評估後決定,有擔心與疑問,記得與您的主治醫師討論,不要因為一個檢驗數值有紅字,就自己嚇自己。
預防非法醫療詐騙小貼士 1.醫院看診住院不會預先收費 2.醫院付款一定有電腦制式收據,不是手寫收據 3.醫院不會在病房內收取任何現金或刷卡 4.不是醫院提供的單張都是非法廣告
如何決定合適的"照顧者",可以由生活自理、醫療照護、可協助人力、保險與預算等幾個方向來思考。
住院安排不僅是日期的決定,同時也需要考量醫療費用的支出與家庭的準備,多一分了解,多一分安心。
為了維護病人安全與提供醫療需要使用,病房內的設備會多了很多功能性,有些只能由專業人員操作,有些是提供家屬與病患可以使用(像是床旁欄如何收放、電動床使用方法、床上桌使用方法等),家屬只要了解了在照顧患者時會方便安全許多。
不管在醫院還是診所就醫,第一步驟就是掛號建立病患檔案資料,建立病患資料時會使用到作為身分證明的證件,目的是避免有假冒身份就醫的情形,也利於個人就醫紀錄整合。
醫療的檢驗檢查報告,是醫師判斷病情與疾病診斷的重要依據,任何醫學上的診斷都需要由醫師整體評估後決定,有擔心與疑問,記得與您的主治醫師討論,不要因為一個檢驗數值有紅字,就自己嚇自己。
預防非法醫療詐騙小貼士 1.醫院看診住院不會預先收費 2.醫院付款一定有電腦制式收據,不是手寫收據 3.醫院不會在病房內收取任何現金或刷卡 4.不是醫院提供的單張都是非法廣告
如何決定合適的"照顧者",可以由生活自理、醫療照護、可協助人力、保險與預算等幾個方向來思考。
住院安排不僅是日期的決定,同時也需要考量醫療費用的支出與家庭的準備,多一分了解,多一分安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一旦你不再遵循飲食調控,營養就不再專注於你的差異,而是無處不在且不必要;因此,你會出現消化問題、體重問題以及與食物有關的各種問題,隨著孩子的成長,神經關閉開始逐漸發生。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固定讓幾種食物輪番上陣,並不是一種自虐的行為。好像沒吃到各種美食就是過得不好,一樣可以安排去吃美食,只不過平日就試照自己安排的去吃。這樣的一天四餐吃法可說是為自己量身定制的,自然不必與其他人相同。也有人採取168斷食法,直接跳過一餐不吃,一樣是可行的。既然自己有自己的作
Thumbnail
別忘了來郭師妙營養師的心靈雞腿加雞湯,讓你不只喝湯還有料! ⬇️⬇️⬇️ https://www.facebook.com/kuodietitian/
Thumbnail
先來看看自己的飲食習慣是否與下似曾相識 一早起床匆忙趕著上班,出門時在巷口早餐店買了一個培根蛋餅+冰紅茶,到了中午跟著同事一起訂外送,通常都是鍋貼+酸辣湯,下午有時候會再一起訂手搖飲,不過覺得最近快要做健檢了,偶爾會忍住不跟著一起訂,下班後一起...
Thumbnail
“主題式”解析營養師國考-膳食療養學 第一篇-營養篩檢,內容包含113年-108年國考選擇題及其詳解,附有圖片可清楚做對照,方便輕鬆學習。
Thumbnail
 別忘了來郭師妙營養師的心靈雞腿加雞湯,讓你不只喝湯還有料! ⬇️⬇️⬇️ https://www.facebook.com/kuodietitian/
Thumbnail
之前速食店系列麥當勞的完整屍解報告出來一段時間了,但因為想要了解更多細節,小編們及部分熱心鼠友向各專科醫生詢問一些問題,統整後才整理出這篇,讓大家久等了。
Thumbnail
如何吃三餐? 不要再問別人今天午餐吃什麼了! 學會自己照顧自身健康~ 這是一個實用的飲食指引,幫助大家均衡飲食,提倡健康的飲食觀念。手冊中介紹瞭如何透過配餐方式來達到營養均衡,並提供了中式、素食、西式的範例。不僅網羅各種飲食資訊,並且提倡讀者能夠加入自己的創意,讓吃飯成為一個有趣又能補充體力的事情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不過,從共通點的角度來看,認識自己的身體極限是有必要的,而這可以透過不斷嘗試來達成。不管是想要大吃大喝或者是幾乎不吃,都會碰上身體極限。幾乎不吃就一定是對身體好嗎?這也說不定。發現這樣吃會生病,那就下次不要這樣做。不過,也要考慮到習慣的養成要去改變也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達
Thumbnail
一旦你不再遵循飲食調控,營養就不再專注於你的差異,而是無處不在且不必要;因此,你會出現消化問題、體重問題以及與食物有關的各種問題,隨著孩子的成長,神經關閉開始逐漸發生。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固定讓幾種食物輪番上陣,並不是一種自虐的行為。好像沒吃到各種美食就是過得不好,一樣可以安排去吃美食,只不過平日就試照自己安排的去吃。這樣的一天四餐吃法可說是為自己量身定制的,自然不必與其他人相同。也有人採取168斷食法,直接跳過一餐不吃,一樣是可行的。既然自己有自己的作
Thumbnail
別忘了來郭師妙營養師的心靈雞腿加雞湯,讓你不只喝湯還有料! ⬇️⬇️⬇️ https://www.facebook.com/kuodietitian/
Thumbnail
先來看看自己的飲食習慣是否與下似曾相識 一早起床匆忙趕著上班,出門時在巷口早餐店買了一個培根蛋餅+冰紅茶,到了中午跟著同事一起訂外送,通常都是鍋貼+酸辣湯,下午有時候會再一起訂手搖飲,不過覺得最近快要做健檢了,偶爾會忍住不跟著一起訂,下班後一起...
Thumbnail
“主題式”解析營養師國考-膳食療養學 第一篇-營養篩檢,內容包含113年-108年國考選擇題及其詳解,附有圖片可清楚做對照,方便輕鬆學習。
Thumbnail
 別忘了來郭師妙營養師的心靈雞腿加雞湯,讓你不只喝湯還有料! ⬇️⬇️⬇️ https://www.facebook.com/kuodietitian/
Thumbnail
之前速食店系列麥當勞的完整屍解報告出來一段時間了,但因為想要了解更多細節,小編們及部分熱心鼠友向各專科醫生詢問一些問題,統整後才整理出這篇,讓大家久等了。
Thumbnail
如何吃三餐? 不要再問別人今天午餐吃什麼了! 學會自己照顧自身健康~ 這是一個實用的飲食指引,幫助大家均衡飲食,提倡健康的飲食觀念。手冊中介紹瞭如何透過配餐方式來達到營養均衡,並提供了中式、素食、西式的範例。不僅網羅各種飲食資訊,並且提倡讀者能夠加入自己的創意,讓吃飯成為一個有趣又能補充體力的事情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不過,從共通點的角度來看,認識自己的身體極限是有必要的,而這可以透過不斷嘗試來達成。不管是想要大吃大喝或者是幾乎不吃,都會碰上身體極限。幾乎不吃就一定是對身體好嗎?這也說不定。發現這樣吃會生病,那就下次不要這樣做。不過,也要考慮到習慣的養成要去改變也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