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高速公路上路前,我們都知道必須先學會如何煞車和超車,這是最基本的駕駛常識
試想一下,如果在開車的過程中,才突然想到要煞車或超車,然後打電話詢問朋友該怎麼做,這會有多荒謬?
- 當時速130公里準備下交流道時
問朋友:請問我要怎麼剎車?友人回應:你有病嗎?並直接掛電話 - 又或者,看到前方一輛時速80公里的車想超車時
再問朋友:請問我現在要怎麼加速超車?友人回應:你是不是討厭我?並再次掛電話。
在制定投資計劃或交易策略時,我們應該在進場前就明確設定好整體規劃
包括:
- 預期承受的風險
- 滿足投資目標的策略
- 可能的停損點與加碼時機
如果等到題材已經進行到一半,才急忙問要怎麼進場?要怎麼停損?要不要加碼?那就和馬路上的三寶沒什麼兩樣
不是出車禍就是情緒交易然後恐慌、焦慮跟悔恨
所以我們每一個題材標的或產業標的在預期風報比還沒發生前就都要規劃好
這樣犯錯的機率就降低,也才能執行複製成功的量化交易週期
當這些基礎做好之後,投資的旅程才會進入更深層的挑戰如人性、情緒波動、與市場的共鳴等等更進階的量化經驗值判斷
這也是為什麼,我常說會發現許多傳奇交易員或頂尖操盤手在最終出版的書籍中,分享的多半圍繞在人性
但別忘了他們在成為頂尖之前,早期在市場中沉沉浮浮的時候,依然是靠著扎實的基礎功底在摸索
他們用這些基礎,創造並複製出屬於自己的量化交易方法,才有機會站上頂尖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