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經》:「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意思是:真正圓滿的東西,看起來好像有所缺失,但正因為這樣,它才能長久運作而不毀壞。
真正充滿的器皿,看起來像是空的,因為它保留了彈性,才能持續使用而不耗竭。
這段話放在投資市場,就是「真正的高手,不會讓每一筆交易都滿倉,也不會在情緒高潮時把資金用到極限。」
多數人一漲就急著滿倉、開槓桿,想要「一把就賺到財富自由」。
但高手只做「有餘地的策略」,哪怕錯一點、慢一點,也能繼續活下去,這才叫可持續的獲利能力。
就像 2020~2021 年航運股大漲時,很多人從長榮、萬海、陽明賺到幾倍報酬,結果不願退場,繼續加碼、重壓、融資槓桿拉到滿。
當2022年航運高點反轉,那些曾經的「少年或中年股神」,瞬間變成「斷頭族」。
因為他們沒有預留任何退場空間,也沒有為市場情緒和風報比「留白」。
就是跟今年2025年一模一樣的劇本,高股息ETF存股達人跟AI業餘專業投資人
都在4月從老鷹變成>落湯雞
2024年是多麼的高傲自滿,拉開技術面或是產業配息殖利率,好像可以不怕空頭來臨都能持續定期定額,一個修正就知道市場誰才是贏家。
真正有市場量化經驗的操盤手,早在行情高潮時就開始胃口滿足的停利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