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iPhone銷量年減5%,中國品牌崛起對Apple意味著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蘋果公司的 iPhone 長期以來被視為該公司成功的基石,但現在面臨著一個充滿挑戰的時期。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 2024 年數據顯示,全球 iPhone 銷量年減 5%,凸顯來自中國智慧型手機品牌的壓力越來越大。這些競爭對手不僅提高了產品質量,而且以更具競爭力的價格提供了創新功能,使其成為新興市場和已開發市場中的強大競爭對手。對於美國股票投資者來說,了解蘋果銷量下滑背後的因素、智慧型手機產業的競爭動態以及蘋果的潛在策略對於評估該公司的未來前景至關重要。


iPhone 銷量下滑:多方面的挑戰


蘋果 iPhone 全球銷售下降 5%,與其歷史成長軌跡顯著背離。儘管該公司的整體收入仍然強勁,但 iPhone 銷售的下降引發了人們對其旗艦產品長期吸引力的擔憂。有幾個因素導致了這種下降:


1. 成熟的智慧型手機市場


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正趨於飽和,尤其是在北美和歐洲等已開發地區。在這些市場中,大多數消費者已經擁有智慧型手機,更換週期也延長了。 IDC 2024 年的報告指出,智慧型手機的平均更換週期已增至 3.5 年,而十年前為 2.5 年。由於首次購屋者較少,這些地區的成長主要由升級驅動,而升級可能不一致。


2. 價格敏感度和經濟阻力


蘋果的溢價策略歷來效果良好,利用其強大的品牌資產和忠實的客戶群。然而,在通貨膨脹和貨幣波動等經濟不確定性的一年裡,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上升。 iPhone 15 Pro Max 起價為 1,199 美元,是一項重大投資,特別是當中國競爭對手以極低的成本提供高性能替代品時。


3. 中文比賽


小米、Oppo、Vivo 和華為等品牌在品質、創新和市場滲透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根據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數據,到 2024 年,中國品牌總共佔據了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 48% 的份額,而蘋果的比例為 16%。這些品牌擅長提供功能豐富的設備,例如可折疊螢幕、高解析度相機和快速充電功能,而價格卻低於蘋果的高階機型。這種競爭優勢在印度和東南亞等新興市場尤其明顯。


競爭格局:權力動態的轉變


必須在不斷變化的競爭格局的背景下看待蘋果面臨的挑戰。儘管該公司繼續在美國佔據主導地位,但它在國外面臨越來越大的阻力。以下趨勢說明了這種轉變:


1、中國國內市場


作為蘋果最大的市場之一,中國已經變得越來越難以駕馭。華為等國產品牌在經歷制裁相關挫折後重新崛起,其旗艦產品Mate系列受到歡迎。 Canalys 的數據顯示,2024 年,華為在中國的市佔率將增至 21%,超過蘋果的 18%。


2. 新興市場


在新興市場,負擔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儘管蘋果在 iPhone SE 系列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它仍難以與以相似價位提供卓越規格的中國品牌競爭。例如,在印度,小米在 2024 年保持了頂級智慧型手機品牌的地位,佔據了 22% 的市場份額,而蘋果則為 4%。


3. 創新與差異化


中國品牌積極創新,特別是在相機技術和電池壽命等領域。例如,小米的 200 兆像素攝影機技術和 Oppo 的 240W 快速充電功能引起了精通技術的消費者的共鳴。儘管蘋果在生態系統整合和軟體體驗方面繼續處於領先地位,但它必須解決硬體創新差距才能保持競爭力。


蘋果的戰略要務


儘管 iPhone 銷量下降,蘋果仍有很大機會保持其領先地位並推動成長。以下策略可能會有所幫助:


1. 強化生態系整合


蘋果的生態系統——涵蓋設備、軟體和服務——仍然是關鍵的競爭優勢。 iCloud、Apple Music 和 App Store 等服務有助於增加經常性收入並加深客戶忠誠度。擴大生態系統的優勢,例如與 Apple Watch 和 Vision Pro 耳機等可穿戴設備的無縫集成,可以增強 iPhone 用戶的價值主張。


2.瞄準新興市場


為了在價格敏感的地區有效競爭,蘋果必須採取更積極的定價和在地化策略。在印度等勞動成本較低的國家擴大製造業有助於降低生產成本並實現更具競爭力的定價。此外,與當地電信業者和零售商的策略合作夥伴關係可以加強蘋果的經銷網路。


3. 投資硬體創新


儘管蘋果在軟體和生態系統整合方面表現出色,但它必須解決硬體創新才能保持影響力。對可折疊顯示器、先進相機技術和延長電池壽命的投資可以使蘋果的產品符合消費者的期望,並縮小與中國競爭對手的差距。


投資影響:探索以科技為重點的 ETF


對於尋求了解蘋果成長潛力的美國股票投資者來說,以技術為重點的 ETF 提供了一種多元化的投資方式。科技精選行業 SPDR 基金 (XLK) 就是此類 ETF 之一,其中蘋果公司是其最大持股。


XLK分析


科技精選產業 SPDR 基金 (XLK) 投資眾多科技公司,包括蘋果、微軟和英偉達。截至 2024 年,蘋果佔該基金投資組合的 22%,反映了其在科技領域的主導地位。


XLK 的優點


多樣化:

XLK 透過納入各種技術領先者來降低單一股票風險。這種多元化在動盪的行業中尤其有價值。


強勁的歷史表現:

XLK 的表現始終優於大盤指數,過去十年平均年報酬率為 17%。 2024 年,在其頂級持股的強勁收益推動下,該基金實現了 20% 的回報率。


成本效率:

XLK 的費用率為 0.10%,為投資高成長科技公司提供了一種經濟高效的方式。


結論


蘋果 iPhone 全球銷售量下降 5%,凸顯了在成熟且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營運所面臨的挑戰。雖然中國智慧型手機品牌透過創新和價格實惠取得了進展,但蘋果的生態系統、品牌實力和財務資源為應對這些挑戰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對於美國股票投資者來說,蘋果仍然是一項引人注目的投資,尤其是透過 XLK 等多元化投資工具進行投資時。透過專注於生態系統的增強、新興市場策略和硬體創新,蘋果可以應對當前的挑戰並維持其在全球智慧型手機產業的領導地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美股 101
117會員
1.3K內容數
✨歡迎來到【美股 101】頻道!✨ 這裡是投資者的專屬地帶!我們每日提供美股資訊、最新市場趨勢解析,讓你掌握市場脈動,贏在起跑點!💰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當全球聚焦AI熱潮時,蘋果正悄悄完成一場歷史性的供應鏈轉向:中國主場的地位正在被印度重新分配。 根據最新報導,截至2025年3月為止的12個月內,蘋果自印度出貨的iPhone總值高達220億美元,年增近六成,這不只是數字上的成長,而是一場全球製造重心的重新排列。 Counter
Thumbnail
當全球聚焦AI熱潮時,蘋果正悄悄完成一場歷史性的供應鏈轉向:中國主場的地位正在被印度重新分配。 根據最新報導,截至2025年3月為止的12個月內,蘋果自印度出貨的iPhone總值高達220億美元,年增近六成,這不只是數字上的成長,而是一場全球製造重心的重新排列。 Counter
Thumbnail
進入 2025 年第一季,Apple 產品的市場表現備受關注。根據最新產業數據,iPhone 產量雖有季節性調整,但整體維持穩定;相較之下,iPad 受到消費市場需求疲軟影響,銷量呈現下降趨勢。本報告將對 iPhone 與 iPad 在 2025 年第一季的市場現況、競爭態勢與未來發展趨勢進
Thumbnail
進入 2025 年第一季,Apple 產品的市場表現備受關注。根據最新產業數據,iPhone 產量雖有季節性調整,但整體維持穩定;相較之下,iPad 受到消費市場需求疲軟影響,銷量呈現下降趨勢。本報告將對 iPhone 與 iPad 在 2025 年第一季的市場現況、競爭態勢與未來發展趨勢進
Thumbnail
新品發布會在即,但蘋果公司卻腹背受敵。由於華為MATE60在中國熱賣,不但代表著中國自研晶片里程碑,也讓蘋果手機在中國市場受到影響,同時中國官員全面禁用iPhone又有多大影響呢?本日整理相關投資數據與過去銷售成績,粗略量化這些事件會對蘋果帶來多大的損失,數值僅供參考非投資建議。
Thumbnail
新品發布會在即,但蘋果公司卻腹背受敵。由於華為MATE60在中國熱賣,不但代表著中國自研晶片里程碑,也讓蘋果手機在中國市場受到影響,同時中國官員全面禁用iPhone又有多大影響呢?本日整理相關投資數據與過去銷售成績,粗略量化這些事件會對蘋果帶來多大的損失,數值僅供參考非投資建議。
Thumbnail
讀了 Apple 財報,這幾季跟著整個手機、PC爛沒辦法,但分享看到的幾個亮點:
Thumbnail
讀了 Apple 財報,這幾季跟著整個手機、PC爛沒辦法,但分享看到的幾個亮點:
Thumbnail
過去一年,下跌是蘋果股價的“主旋律”。2022年3月29日,蘋果股價站上178.96美元/股的高點,此後就一瀉千里,截至2022年12月30日收盤,僅為129.93美元/股,跌幅達27.4%。
Thumbnail
過去一年,下跌是蘋果股價的“主旋律”。2022年3月29日,蘋果股價站上178.96美元/股的高點,此後就一瀉千里,截至2022年12月30日收盤,僅為129.93美元/股,跌幅達27.4%。
Thumbnail
在特斯拉被空頭爆錘的情況下,作為一哥的蘋果近期股價表現也受影響。在兩個星期內股價已下跌近13%,市值被逼近2萬億的關口。看空科技股的呼聲越來越高,有說法稱特斯拉跌完下一個就是蘋果,同樣有需求減退出現的蘋果,是否也會被殺估值呢?
Thumbnail
在特斯拉被空頭爆錘的情況下,作為一哥的蘋果近期股價表現也受影響。在兩個星期內股價已下跌近13%,市值被逼近2萬億的關口。看空科技股的呼聲越來越高,有說法稱特斯拉跌完下一個就是蘋果,同樣有需求減退出現的蘋果,是否也會被殺估值呢?
Thumbnail
自從iPhone獨力貢獻超過一半的利潤之後,外界就開始擔心Apple對單一產品的依賴是否太重;然而,這個數字在本季結束時掉到了48%,又有人要擔心「iPhone玩完了」。其實這個變化不是壞事,而是利潤開始轉向整個生態系、讓Apple營收結構更加成熟的象徵。
Thumbnail
自從iPhone獨力貢獻超過一半的利潤之後,外界就開始擔心Apple對單一產品的依賴是否太重;然而,這個數字在本季結束時掉到了48%,又有人要擔心「iPhone玩完了」。其實這個變化不是壞事,而是利潤開始轉向整個生態系、讓Apple營收結構更加成熟的象徵。
Thumbnail
如果有一天Apple覺得「賣手機很難做」(原因可能是大家不買iPhone了、生態系利潤太爛了、或是必須撤回美國做成本太高了等等),想要再轉型做更厲害的東西來賺錢,你覺得他們會做什麼?
Thumbnail
如果有一天Apple覺得「賣手機很難做」(原因可能是大家不買iPhone了、生態系利潤太爛了、或是必須撤回美國做成本太高了等等),想要再轉型做更厲害的東西來賺錢,你覺得他們會做什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