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來到地球上的第5天了,總部一直催著我趕快上傳觀察資料,猶豫了5天的我,還是決定在今天紀錄一則了
近期發現地球人在慶祝他們從古至今一直都在延續的傳統大活動—「過年」
「過年」又稱「春節」,亦稱新春、正旦、正朔,是以農曆計算的中國傳統新年,其慶祝活動又俗稱過年、度歲等,是漢族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從明代開始,華夏新年節慶一般要到正月十五日元宵節之後才正式結束活動,有些地方的新年慶祝活動甚至到整個正月完結為止。辛亥革命後,官方紀年標準由農曆改為格里曆。華夏新年與朝鮮新年、越南新年、琉球新年和明治維新前的日本新年多數為同一日,而與藏曆新年、蒙古新年同日或差一天或一月。
而在每年的過年期間,都會有些必須得做的習俗。例如:
過年習俗1:穿紅衣貼紅紙
相傳在遠古時期,有一隻凶殘的年獸,每到歲末就會從海底跑出來吃人。為了不被年獸吃掉,家家戶戶會祭拜祖先以求平安,也會聚在一起吃頓豐盛的晚餐。後來人們發現年獸最害怕紅色、噪音和火光,便會穿上紅衣、在門上貼紅紙、燃燒爆竹聲,試圖嚇走年獸,之後也成為過年吃團圓飯、穿紅衣、貼春聯、放鞭炮的習俗。
過年習俗2:貼春聯
關於春聯還有另一則傳說,古代人相信懸掛桃枝可以驅邪馭鬼,後來簡化成以方形紅紙代替;而在唐代流行以對仗的方式寫春聯,便是今天我們常看到的對聯。傳聞明太祖朱元璋還曾在春節期間下旨,要求家家戶戶一律貼春聯,並且寫上吉祥話,習俗流傳至今。
過年習俗3:年夜飯吃魚吃餃子
年夜飯或稱團圓飯、圍爐,是春節的重頭戲。除夕夜這天,全家人會齊聚一堂享用大餐,飯桌上的菜色也是有學問的喔!例如,吃魚代表「年年有餘」,吃雞有「起家」的意思,菜頭粿象徵「好彩頭」,年糕寓意「年年高升」,長年菜整根從頭吃到尾表示「延年益壽」,餃子則因外觀有「招財進寶」之意。
過年習俗5:春節一共五天,初一到初五各不同
台灣傳統過年習俗初一到初五各有不同,大年初一是走春的日子,普遍會到廟裡拜拜,祈求新年平安。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已結婚的女性帶著丈夫、小孩回到娘家向父母拜年。初三是老鼠娶親的日子,有些人會在牆角灑一些米粒,並早早睡覺,以防打擾老鼠娶親。初四是眾神重臨人間的日子,有「接神日」之稱,許多家戶會準備鮮花、供品、乾淨毛巾和一盆清水,恭迎眾神返回人間。初五則是迎財神的日子,據說在這天拜財神可以獲得更多福氣,因此不少公司行號會選在初五開工。
過年習俗6:初六送窮初九拜天公 正月十五迎元宵
初六是很多餐廳正式營業的日子,傳統上會放鞭炮,並把過年期間的垃圾丟掉,也就是所謂的「送窮」。初九同時是玉皇大帝的生日,是拜天公的日子,可以向神明許願未來一年的照顧。接著就是農曆春節的最後一個重頭戲,準備慶祝正月十五的元宵節啦!
原來地球人是那麼的注重這節日呢~
聽說有個吉祥話是人人都會說的
那就是「恭喜發財」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