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豐田,大多數人會想到這家全球知名的汽車大企業,不過沒有很多人知道其實豐田的發跡地正是名古屋。位於此地的豐田產業技術紀念館,就是豐田想要保存昔日模樣而蓋。
來這邊算是回溯豐田的起點,探索它如何從纖維機械起步,進而成為汽車巨頭。館內分為纖維機械館與汽車館,展區寬廣,令人目不暇接。不僅有豐富的靜態展覽,還提供超多互動展演,本來留了一個下午,但實際來了才發現遠遠不夠。
因為若搭電車,走路會有一段距離,因此能像我們搭公車前來。
這座博物館1994年6月正式開幕,主要分纖維機械感和汽車館2區,不過原則上都是從正面出入口進入。
在正式入場之間,看到外面有檔企劃展在介紹QR code,理所當然還是參觀一下。
展覽好處是用的大量圖檔,就算不懂日文讀起來也不會太困難。
會將環狀織布機放在入口展示,我想主要是因為這機器,算是豐田的源頭。豐田創辦人豐田佐吉在1906年發明了這類機器,完成了他「能夠不浪費動力,安靜地織造出超寬幅的布」的目標。現在這台是1924年製造,每天還有4個時段會動喔。
先從纖維機械館開始參觀啦,這邊有點回到21世紀初期的感覺,看當年這些機器運作的原理及如何被製成。
這種日式基本紡織,總覺得跟台灣以前雷同。
雖然都叫「纖維」,但種類真的琳琅滿目,這邊直接把12種纖維攤開介紹給大家,包含代表性的絲綢、羊毛、尼龍等。
這台西元1873年,由信濃的技術員臥雲辰致所發明的「嘎啦紡機」,看到相關技術慢慢走向動力啦。
這裡介紹義大利紡織,我覺得很棒一點是,解開了對棉花的想像,原來棉花本人長這樣。
轉個彎開始出現各式的紡織機,早期到晚期,日本到西方通通涵蓋了。
現代代表的機器,複雜程度似乎已不可跟初代的同日而語。
在進入汽車館前,遇到了夥伴機器人在演奏小提琴。它是2010年舉辦的上海世博會的日本館首次登場,並於2014年6月來到此館。每天的11:10、13:20、14:40、15:40、16:40會演奏。
機器人還能組成一支交響樂隊喔。
汽車館我覺得就是豐田產業技術館的重頭戲了。先從汽車如何製造,一路到後面展示各年代TOYOTA汽車,真的能貫穿汽車史。豐田創棒人豐田佐吉理念的長子豐田喜一郎,希望「創造能憑日本人的頭腦與雙手製造的國產汽車事業。」促成了豐田汽車誕生,我想開端還是從腳踏車開始吧。
為了實施全國產,因此當初目標,豐田要有創造出所有零件的實力。
有趣的是,館內還用漫畫,講述創辦人研發汽車的心路歷程。
看到這種設計模型,真的會讓人讚嘆。
博物館前身是豐田的工廠,因此還留有一點當年的痕跡。
看到這些當年的展示,真的覺得好有趣。
看到Toyota名字的演變,原來以前品牌的名字跟姓氏一樣有濁音,因為3大理由而改變,包含ta沒有濁音,形象更加乾淨明確;商標跟人名脫鉤,另外「Toyota」的平假名筆劃數為8畫,被認為是吉祥數字。
每個時代對車輛的需求不同,館內一次幫大家複習並整理出來。
很有誠意地把車輛拆解給大家看。
70年代的車子,就開始更注重安全與環保。
因此也開始有了衝突測試。
整個汽車心路歷程到最後,就是出現prius這種油電混合。
果然最底就是現在車子的模樣了。
來到了1樓,就是可以近距觀賞車子的地方啦。這是豐田最初的卡車。
以前的汽車看起來,覺得有一種高級感。
近距離看到這些車,讓人捨不得走。
可以領取一個小紀念品喔。
還有不少互動設施,讓遊客更了解車子。
汽車座椅的演進史,越來越升級。
不只車子本身,娛樂系統演進也是重要一環。
用機械手臂可以製造車子嗎?感覺答案是肯定的。
本來害怕會不會覺得博物館無聊,不過因為互動多加上很多模型,讓我覺得根本不夠逛,真的能多預留點時間
豐田產業技術紀念館
營業時間:09:30~17:00,週一休
費用:1000元、65歲以上600元、大學生500元、國高中生300元、國小生200元,國小以下免費
建議停留時間:3小時以上
交通方式:JR名古屋站出站後,到11號月台搭乘觀光遊覽巴士,到豐田產業技術紀念館下車即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