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特‧海因號(HNLMS Piet Hein)是荷蘭皇家海軍的海軍上將級驅逐艦,以17世紀荷蘭海軍上將Piet Pieterszoon Hein的名字命名。
排氣量:1,337噸(標準)、1,666噸(滿載)
長:98m
寬:9.53m
吃水:2.97m
裝置功率:3 ×亞羅型鍋爐,31,000馬力
推動:2 ×帕森斯齒輪渦輪機、2 × 軸
航速:36節
續航力:15 海浬(28 公里/小時;17 英哩/小時)時 3,200 海浬(5,900 公里;3,700 英哩)
人員:149人
武器:4 × 4.7 吋(120 公釐)火砲 (4×1)、2 × 3 吋(76 公釐)防空砲 (2×1)、4 × .50 口徑機槍、6 × 21 吋(533 公釐)魚雷發射管(2×3)、24 ×地雷
搭載:1 ×福克 C.VII-W 水上飛機
設施:起重機
1920年代中期,荷蘭訂購了四艘新型驅逐艦,部署到東印度群島。她們是在荷蘭造船廠按照英國亞羅造船廠的設計建造的,該設計以亞羅為英國皇家海軍設計和建造的伏擊艦號驅逐艦(HMS Ambuscade)為基礎。 該艦的主砲武器為四門由瑞典博福斯公司製造的120毫米(4.7英寸)火砲,兩門安裝在船頭,兩門安裝在船尾,兩門75毫米(3.0英寸)高射砲安裝在船中部。四挺12.7公釐機槍提供近距離防空防禦。該艦的魚雷武器由兩個三聯裝的六個533毫米(21.0英寸)魚雷發射管組成,同時還可以攜帶24枚水雷。為了協助搜索行動,該艦在船尾魚雷發射管上方的平台上搭載了一架福克 C.VII-W 水上飛機,透過起重機將其降至海上進行飛行作業。
該船於1925年8月26日在鹿特丹造船廠奠基,並於1927年4月2日下水。 1936年8月23日,皮特·海因號、巡洋艦爪哇號和她的姊妹艦蘇門答臘號,以及驅逐艦範·加倫號和維特·德威斯號出席了在泗水舉行的艦隊日活動。同年11月13日晚些時候,爪哇號巡洋艦和驅逐艦埃弗森號、維特德威斯號和皮特·海因號對新加坡進行了艦隊訪問,出訪前他們曾在南海進行演練。 1938年10月13日,她在巽他海峽與爪哇號相撞,導致爪哇號必須在泗水修復。
她主要在荷屬東印度群島服役,1941年戰爭爆發時,她正在泗水。1942年2月18日至19日晚,她參加了巴東海峽海戰,被日本驅逐艦朝潮號用魚雷擊沉,造成64人死亡,包括船長 JMLI Chömpff。
(部分內容參考於網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