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河輪吃完午餐後,
下午的行程往菲萊神廟。
雖然出發時感覺很溫暖,
但傍晚回程搭船備外套較保險。
先搭遊覽車再走一小段路去搭船,
途中會經過很多小販,
領隊交代趕時間等回程再看。
聽說小船都是以時間包船,
自由行的人殺價要費一番工夫。
往小船停泊處的路徑,兩旁都是攤販。
小船很多,自由行考驗殺價工夫。
小船上也有小販
菲萊神廟快到了,船準備靠岸了。
小船停靠時協助拉繩、綁繩的孩子
伊西斯神廟原來蓋在菲萊島上,
所以叫做菲萊神廟,
菲萊島被稱作愛情島,
傳說法老的兒子喜歡民間女子,
娶了民間女子就不能繼承王位。
法老將此女子流放到遠離首都,
南部亞斯文的菲萊島監獄。
王子愛美人不愛江山,
想盡辦法探尋到愛人所在之處。
千辛萬苦到達菲萊島,
但菲萊島已被尼羅河水淹沒。
王子殉情跳入水中尋找愛人,
邪惡之神蘇貝克出手相救。
菲萊神廟在亞斯文低壩建造後,
一年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水下,
寺廟只能在8月至12月之間進入。
亞斯文高壩完成後問題更嚴重,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協助下,
將神廟拆卸分解後搬遷到,
附近的阿吉勒基亞島上。
亞斯文大壩的相關介紹,
請見另篇文章。
1856年菲萊神廟(在菲萊島上)。引自wikipedia
1906年菲萊神廟(在菲萊島上)。部分被水淹沒。引自wikipedia
1908年菲萊神廟(在菲萊島上)部分被水淹沒。引自wikipedia
1960年菲萊神廟(在菲萊島上)被洪水淹了大半以上。引自wikipedia
1969年菲萊神廟(在菲萊島上)被洪水淹了大半以上。引自wikipedia
菲萊神廟現址在阿吉勒基亞島上
菲萊島和阿吉勒基亞島位置
伊西斯是太陽神「拉」的女兒,
老公歐西里斯被賽特殺害肢解。
她費盡千辛萬苦想老公短暫復活,
生下荷魯斯守護他登上王位。
所以被視為賢妻良母的典範、
亡者以及孩童守護神。
慈母形象影響到西方世界,
伊西斯給荷魯斯餵奶的形象,
被基督教演化為聖母瑪麗亞
懷抱襁褓中的耶穌。
伊西斯的形象常與哈托爾融合,
因為同為母親和兒童的保護神。
伊西斯的頭飾被替換為哈托爾的:
一對母牛角中間有一日盤,
在日盤上常帶有王座標誌。
有時也顯示為一頭牛或牛首女身。
在畫像中經常與幼年荷魯斯,
還有代表母愛的禿鷹一起出現。
手上經常會拿著生命之符,
那是代表王權的象徵。
伊西斯的頭飾被替換為哈托爾的: 一對母牛角中間有一日盤。
伊西斯女神手持生命之符,是王權的象徵。
伊西斯女神的頭冠上有代表母愛的禿鷹
牛首女身的伊西斯女神
第一塔門外的庭院
兩旁有列柱形成的長廊。
每根圓柱上都有精緻的雕刻,
柱頭有蓮花、紙莎草的雕塑,
分別是上下埃及的代表植物。
有蓮花柱、紙莎草柱或混合柱,
還有一些雕塑到一半的柱頭。
圓柱和牆上的壁畫也很精彩。
在傍晚時陽光斜照時,
是拍照最好的時分。
蓮花柱頭和紙莎草柱頭
每根圓柱的雕刻圖像都不同
混合柱頭
還有柱頭雕刻到一半的柱子
除了柱頭雕塑,圓柱上的壁畫也很精彩。
就是那個光
第一塔門外庭院傍晚時分
菲萊島被視為神的肉體,
在古埃及時期並沒有宗教建築。
伊西斯神廟大約西元前380年,
開始在菲萊島上興建,
在托勒密時期大規模的增建,
羅馬時期也多了一些建築物。
在這座神廟可以看到埃及、
希臘和羅馬多種文化的影子。
托勒密王朝由希臘人統治,
古希臘時期起神廟採圍廊式建築,
羅馬時期承續只是柱子有些改變。
前一日在阿布辛貝神殿的柱子,
都是方形柱裝飾也和這裡差異很大。
上:菲萊神廟哈托爾柱 下:阿布辛貝哈托爾柱
公元380年左右,
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
曾下令摧毀所有的異教神廟,
但並不強制執行。
基督教傳入很久之後,
努比亞人仍然忠於伊西斯的崇拜,
直到查士丁尼時期嚴格執行,
菲萊是最後一座被關閉的神廟。
外族入侵留下刻意破壞的印記,
基督教不容許偶像崇拜,
將壁畫的神像敲打毀損,
再刻鑿出十字架圖案。
第一塔門門框內有法文塗鴉,
記錄法軍入侵時處死反抗者。
導遊笑笑的反諷法國人,
入侵者竟指責埃及人是恐怖份子。
羅馬時期基督教徒破壞的痕跡無所不在
敲鑿留下的孔洞,還刻鑿了十字架。
法國拿破崙軍隊佔領,宣稱埃及抗議者是恐怖份子,將其處死。
走進第一塔門的露天處,
就是一般平民的祈禱處所。
旁邊有一間荷魯斯的誕生房,
誕生房圓柱上有哈托爾的圖像。
阿布辛貝拉美西斯老婆的神廟,
後來去路克索哈特謝普蘇特神殿,
發現主神是女神的神廟共通點,
都會出現哈托爾女神圖像列柱。
誕生房的天花板上滿是禿鷹圖像,
頭戴阿特夫冠腳抓繩環和羽毛權杖,
是法老守護神奈赫貝特的圖像。
伊西斯女神哺乳荷魯斯的圖像,
從在襁褓中到幼兒站著都有。
第一塔門內外
荷魯斯還在襁褓中接受哺乳
更多荷魯斯接受哺乳的圖像
天花板上滿是禿鷹圖像, 是法老守護神奈赫貝特的圖像。
第二塔門前的石碑,是托勒密六世時設置的。
石碑內容是賦稅標準
第二塔門後是貴族聚會之處,
屋頂很高被基督教徒佔據時,
烹煮食物或刻意燃燒煙燻染黑。
空間被改造為用於基督教崇拜,
這裡的石柱和牆上很多十字架,
還有設置基督教的祭壇。
最裡面的空間是至聖所,
只有法老和祭司可進入。
至聖所原本有一艘聖船,
和兩尊伊西斯女神雕像。
雕像如今在法國羅浮宮埃及館,
聖船則在義大利佛羅倫斯。
菲萊神廟裡的象形文字,
被認為是全埃及雕工最精緻的,
所以象形文字又稱「菲萊文字」。
貴族聚會的空間屋頂很高,導遊說明貴族做禮拜時會燒香精。
被拿來變成教堂,設有基督教祭壇和。
往最裡面的至聖所
至聖所的雕像和聖船,分別被送到法國羅浮宮和義大利佛羅倫斯。
菲萊神廟裡的象形文字, 被認為是全埃及雕工最精緻的。
圖拉真庭是菲萊島標誌性建築物,
是一座由14根希臘式廊柱,
構成的無屋頂建築。
又被稱為「法老王的臥榻」,
是公元一世紀時,
羅馬第十三位皇帝圖拉真,
獻給伊西斯和歐西里斯的。
每年迎接伊西斯女神回島時,
作為暫時休息的地方,
是埃及境內唯一還完整的涼亭。
走過旁邊的哈德良凱旋門,
可以到哈索爾小神廟,
有很多跟猴子彈奏樂器的壁畫。
圖拉真亭由14根希臘式廊柱, 構成的無屋頂建築。
迎接伊西斯女神回島時, 作為暫時休息的地方。
哈德良凱旋門
哈索爾小神廟
哈索爾小神廟有很多跟猴子彈奏樂器的壁畫。
夕陽西下告別菲萊神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