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他很希望被別人接納和了解。
在他的過往經驗中,可能長期沒得到別人的接納和了解,而逐漸轉變成相反的行為去對待別人,然後別人因為他的那些負面言行而排斥他時,又讓他覺得:看吧,我就知道你們都會這樣!......
太害怕別人說他不好,所以乾脆先去說別人不好;次數多了之後,別人就真的覺得他很不好!之後他就更沒有動機去看別人的好......
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解方或許是:當他開始展現一連串負向言行時,第一時間,先不糾正他該怎麼樣,而改成:先與他共感。
「你現在覺得很不開心對嗎?👂」
「你現在覺得很難過嗎?👂」
「你感覺很不舒服嗎?👂」
..........先真心問候、聆聽,感覺他的感受。
或許不需要教他怎麼化解這些不開心、不舒服,因為他需要的,是有人理解他正在如此,然後陪伴他度過。
漸漸地,他才有餘心餘力,去消化之前到底怎麼了、自己到底怎麼了。
指導型的直述句,不用說太多,小朋友們其實都知道怎麼做、怎麼說才會讓大家喜歡;但要不要那樣做、那樣說,是另一回事,請給他們時間思考和決定。
跟我們大人一樣,我們也沒有時時刻刻都一定會或一定要讓大家喜歡。
老師、同學、其他人......皆不可控,不用強求;但至少身為家人的我們,可以控制自己,以這樣的模式去幫助孩子,同時也在幫助我們自己。
這樣或許就能截斷一直以來的負向循環,逐漸另建一個對己對人都舒心的正向循環。🌱